肯綮

典故名

肯綮,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二上〈內篇·養生主〉。“肯,著骨肉。綮,猶結處也。”后遂以“肯綮”指筋骨結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關鍵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集釋》卷二上〈內篇·養生主〉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 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 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釋義


解釋一

筋骨結合的地方。
〖用典示例〗
陸德明 釋文:“肯,著骨肉。綮,猶結處也。”
黃庭堅 《頤軒》詩序:“庖丁不以肯綮嬰其解牛之刀,痀瘻丈人不以萬物易蜩之翼。”
《本草綱目》卷十三:“葯中肯綮,如鼓應桴。”
清 獨逸窩退士 《笑笑錄·食羊骨》:“骨間亦有微肉,熟漉出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

解釋二

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關鍵。
〖用典示例〗
《金史·郭藥師傳》:“宗望 能以懸軍深入,駐兵 汴城 下,約質納幣割地,全勝以歸者,藥師 能測 宋 人之情,中其肯綮故也。”
宋濂《故奉訓大夫王府君墓誌銘》:“為 定遠 縣吏,出謀發慮,皆中肯綮。”
《明史·顧大章傳》:“與朝士通往來,陰察其交關肯綮,清流賴之。”
包世臣 《述學示十九弟季懷》詩:“房行藁汗牛,一一究肯綮。”
郭沫若《歷史人物·夏完淳》:“他的著書現存的有《倖存錄》一種,評議 明 末政局極平允而中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