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浦
北宋初年宰相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濟。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人。五代後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出身貧寒,機敏聰慧,博聞強記。後晉時期,擔任樞密院小吏,抵禦契丹進攻。歸附後漢高祖劉知遠,選為託孤大臣。交好郭威,成為後周開國元勛,歷任樞密都承旨、檢校太保、樞密使,累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周世宗的宰相。清靜儉樸、寬容大度,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與人為善、左右逢源。“一點浩然氣,殫精竭慮千里快哉風”,居高位而不念私怨,為後周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周恭帝繼位后,出任刑部尚書。陳橋兵變時,組織朝臣反抗,染病在身,守右僕射。
開寶二年(969年),跟隨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病逝於梁侯驛,享年59歲,追贈侍中,謚號“宣懿”。
他為人清靜儉樸、寬容大度,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與人為善、左右逢源。“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可以說是他心胸的體現。他博聞強記,殫精竭慮,為後周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梁開平五年(911年),魏仁浦生在一個窮苦的貧民家庭。年幼的魏仁浦機敏聰慧,但他早年時父親就得病去世了。自此,生活的重擔落到了母親的肩上。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也變得格外地懂事。
魏仁浦有感於母親的辛勞,發奮讀書。一次,他的母親四處奔走,借到了一塊粗布,給他趕製衣服。魏仁浦放學回家,看到不辭辛勞、整日為他奔忙的母親又在為他制衣,感嘆道:“慈母求貸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說著說著,眼淚競流了下來。從此,他讀書更加用功。
魏仁浦完成學業后,揮淚告別了母親,獨自踏上了奔赴洛陽的道路。他一邊行路。一邊打聽局勢,常常一大早就啟程,晚上再找一家便宜的小旅店住下。走了幾天,他來到了濟河邊,濟河的風浪很大,他還是上了船,船駛到河中央時,魏仁浦脫下上衣,並把它擲到了江中,說:“今生若不能顯達,從此不再過此江。”
後晉末年,出帝石重貴驕縱奢侈,認為天下太平相安無事了。各地進貢獻上的奇珍異寶,全部歸入了內府;他又命人大量製造器具玩物,擴建宮室,裝飾後宮。他專門建造織錦樓來編織地毯,徵用了數百名織工,一年才完成。他還毫無節制地賞賜為他歌舞戲謔的藝人。雖然有大臣不斷勸告後晉出帝,但他根本聽不進去。後晉在他統治下,一日日衰亡下去。這一時期,魏仁浦任樞密院小吏,雖然官位不大,但他為人處事很有一套方法,他做事謹慎,很受樞密院承旨的賞識。他當時的辦事效率和才能,也不是同輩人可以比的。尤為重要的是,他內心始終保持著一股奮發向上的浩然正氣,時人都很欽佩他。
不久,後晉朝廷的統治不斷出現危機:邊境上和契丹又有衝突,契丹人常到後晉邊境搶掠,獲得了不少兵器、鎧甲、牛馬等軍用物資,還搶走了不少人口。後晉大將孫方簡、孫行友等率領當地百姓中豪強勇健的人修兵寨來保護自己。但有時孫方簡向朝廷邀功請賞,若朝廷不如他們的意,他們就全寨投降契丹,並作契丹人的嚮導,深入內地搶掠。那時河北又發生了大飢荒,百姓餓死的數以萬計,袞、鄆、滄、貝四州,盜賊群起,內外動亂不已。
為了奪回失去的瀛州、莫州,出帝時的宰相馮玉、李崧決定派兵進攻契丹。杜重威是後晉出帝的親戚,一向很受重用,天平節度使李守貞經過晉地時,杜重威常贈送他金銀、兵器、鎧甲,二人關係很好。後來,李守貞入朝時,後晉出帝很看重他,李守貞就勢進言道:“如果陛下您用兵,我願和杜重威通力合作肅清沙漠之敵。”後晉出帝因此更感到他是個德才兼備的將軍,於是就把這次出征的任務交給了二人。杜重威雖然以皇帝親戚身份擔任了上將,但他生性懦弱膽小。他不懂戰術,只知蠻打,損兵折將嚴重。在自己的部將王清與契丹軍奮力作戰時,他竟然不派一兵一卒去支援。公元946年,契丹派兵從遠處包圍了後晉軍營,軍中糧食快要用盡了,杜重威、李守貞等謀划投降了契丹,眾士兵敢怒而不敢言。不久,契丹軍渡過了黃河,後晉的統治危在旦夕。
不久,契丹軍隊掠走了後晉出帝和太后。公元947年,後晉大臣劉知遠乘勢登皇帝位,是為後漢。在契丹兵入中原的時候,魏仁浦隨著大軍北上抵抗契丹軍隊。他曾在真定(今河南鞏縣)叩見了後漢高祖。後漢的大將郭威向魏仁浦問起契丹的兵力和戰事,魏仁浦都能詳盡地說出來,魏仁浦的精細敏捷深得郭威的好感,從此開始受到郭威的重用。
乾佑元年(948年)後漢高祖病重,臨終前他召見了蘇逢吉、楊邠、郭威、魏仁浦等人,對他們說:“我氣息微弱,不能多說。劉承祐年幼弱小,一切後事拜託各位愛卿了,你們還要嚴加防範杜重威。”當天,後漢高祖就在萬歲殿去世了。不久。後漢大臣們剷除了杜重威父子,後漢隱帝劉承祐登基。新帝剛即位,就面臨著契丹在邊境的騷擾。後漢隱帝為此憂患不已,於是派郭威為西面軍前招尉安撫使,各軍歸郭威調度。郭威在率領士兵出征之前,向魏仁浦請教良策。魏仁浦說:“李守貞自認為是老將,士兵之心都歸附於他;望您不要吝惜官家的財物,要多多賞賜士兵,這樣就奪去李守貞所倚仗的優勢了。”郭威聽從了魏仁浦的勸告,從此眾人之心都開始歸附郭威。郭威在與契丹對抗、平息叛亂方面立了大功,這裡面多有魏仁浦的功勞。
後漢隱帝在為高祖服喪三年後,就開始聽音樂、賞賜優伶錦袍、玉帶。還常常做一些禮法助們的勸誡不僅無法止住他的惡行,反而招來了他的厭惡。不僅如此,隱帝還是個多疑的人,他曾經在夜裡聽到手工作坊打鐵的聲音,就懷疑是有人在趕製兵器,一夜都無法入睡。他懷疑楊邠會犯上作亂,不僅找借口殺了楊邠,而且派遣使者把他的親屬、黨羽、隨從也全部殺死了。他害怕郭威的聲名會危及自己的皇位,想趁此機會滅掉郭威。當他派的使臣到達澶州(今河南濮陽縣南)時,因為李仁義畏縮膽怯,害怕王殷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王殷與郭威很要好,就讓郭威親眼看了絕密詔書。郭威看到詔書上寫著逮捕自己時,他一下六神無主了。在關鍵時候,他又想到了機敏謹慎的魏仁浦,魏仁浦看了詔書,凝神定思,說:“您是國家的大臣,功名一向清白且為世人稱頌,現在又握有重兵.據守著重鎮。一旦被小人誣陷,災禍來臨是很難排解的。事態已發展到這一步,您可不能坐著等死呀!”郭威說:“想當年,我和楊邠等人披荊斬棘,跟隨先帝奪取天下,接受先帝託孤的重託,竭盡全力保衛國家,如今他們已經死了,我還有什麼心思獨自活著!不如死了算了。”魏仁浦說:“您白白送死有什麼好處?不如順應眾人之心,領兵南行,這是天賜的良機呀!”郭威於是留下了他的養子郭榮(郭威之妻柴氏之侄,即柴榮)鎮守鄴都(今河南安陽),自己親自率領大部隊向南進發。
冬日寒風蕭蕭,平地積雪四尺。郭威率領的軍隊散布著各種傳言,說,“後漢隱帝已負將軍,將軍如今卻準備負荊請罪,將軍何罪之有?”還有的說,“將軍深明大義,現今天子昏庸無能,應取而代之。”郭威渡過了黃河之後,住在澶州驛館。一天早晨,將要出發時,突然有將士數千人大聲喧嘩,他們翻越牆頭登上了房頂說:“天子必須由將軍來做,我們已與劉氏結下仇,不可再立劉氏為君了。”還有的人撕裂黃旗披在郭威的身上,他們扶抱住郭威,歡呼萬歲,震動天地,並趁勢簇擁著郭威向南行進。這期間,魏仁浦一直在郭威左右。
在關鍵時刻,魏仁浦出了重要主意使郭威稱帝有了可能,他能言善辯、博聞強記,使郭威最終能在皇位上坐得安穩。年紀輕輕的魏仁浦無疑是後周王朝的開國功臣。
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五,後漢太后頒下詔令,授予監國郭威傳國玉璽,郭威正式即帝位,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是為後周太祖。建國之初,便下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百姓們喜盼豐收,也期盼著後周能給他們帶來和平而富庶的生活。後周太祖郭威卻也不負重望,顯示出一代名君的氣魄。他重用良臣,升遷魏仁浦為樞密院副承旨,不久,又升他為右羽林將軍,擔任承旨職務。後周太祖身邊有魏仁浦、范質、王溥等重臣,使他如虎添翼。在黃袍加身之前,後周太祖郭威就是一員大將,他的軍隊名振天下,連契丹人都懼怕三分,后蜀、南唐對他也很畏懼。郭威稱帝后,較少親自出征了。他的養子郭榮、大將王浚的名聲也漸漸遠播。郭威一直把視察軍隊、關注軍事作為自己的一件大事。有一次,他正在閉目養神,突然天氣驟變,颳起了狂風,他擔憂出征的將士們,就把魏仁浦召來,詢問將士們的情況。魏仁浦一一說出各州屯兵情況和將領的名字,這竟和名簿上絲毫無差,又令郭威大吃一驚。
廣順末年(953年),魏仁浦的母親病逝,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的他悲痛萬分,後周太祖年已近衰,不久病也日日加重,他對養子柴榮說:“從前我西征時,看到唐朝十八座皇陵沒有不被人發掘的,這是因多喊有金銀寶玉的緣故。我死後,要穿紙衣。要用土棺。墓穴用磚建,工匠也要使錢雇傭,安葬完后,不要設守陵人,不要造石羊、石人、石馬,只刻一碑立於陵前,寫上‘周天子平生好儉約,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他又說:“你可重用魏仁浦和李洪義,不要讓魏仁浦離開樞密院,軍權可交一部分給李洪義。”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五日,後周太祖死於滋德殿。二十一日。柴榮繼帝位。魏仁浦一直是郭威的重臣,郭威死後,魏仁浦一如既往地忠於後周朝廷,為柴榮穩定統治、統一北方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漢主聽說後周太祖去世,非常高興,準備大舉入侵後周,他派遣使者到契丹請求出兵。二月,契丹派遣武定節度使楊袞率領1萬多騎兵趕往晉陽。北漢主親自率領騎兵、步兵3萬,任命義成節度使白從暉為行軍都部署,武寧節度使張元徽為前鋒都指揮使,會合契丹軍隊從團柏(今山西境內)南下趕往澤、潞二州。剛即位的後周世宗聞訊大怒,親率軍隊抵抗。北漢主不知後周世宗已率軍到達潞州,所以他只是從潞州經過後繼續向南行。當天晚上,北漢軍隊駐紮在了澤州(今晉城)的高平城南。三月十九日,兩軍相遇,展開戰鬥,最初北漢軍隊後退。因為世宗的前鋒部隊和後繼部隊相距有一段距離,後繼部隊還未到達,前鋒軍作戰心中不免害怕。在這個時候,世宗的意志情緒更加堅定了,他披著戰甲、騎著戰馬親自到陣前督戰。但交戰沒多久,世宗方面的右路軍隊開始潰敗,樊愛能、何徽帶著騎兵首先逃跑,接著一千多步兵脫下盔甲口呼萬歲,向北漢投降。北周此時士氣銳減,魏仁浦分析了一下形勢,勸世宗出動左路軍隊。世宗帶著貼身的親兵冒著流矢飛石帶領左路軍隊猛攻,魏仁浦催馬上前,大聲呼喊:“皇上如此危險,我們怎能不拼出性命呢?”又說:“賊寇只不過氣焰囂張,全力作戰一定可以打敗!國家的安危存亡,就在此一舉了。”說著,他沖向敵軍。平時。魏仁浦在軍中就很有威信,這次皇上親自督戰也激發了士兵們的力量,加上趙匡胤等大將的英勇衝殺,最後後周終於擊敗了後漢和契丹的聯軍,取得了勝利。
周世宗在繼位之初採取守勢,隨著國力的增強,漸漸有了統一全國的願望。世宗器貌雄偉、通文史、善騎射、有智謀,統一之志也日益明顯。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他還革新了政治。他善於納諫,要求群臣極言其先,他“留心農事,刻木為耕夫、蠶婦。置之殿庭,”目的在於提醒自己,時刻想到為農民減輕痛苦。魏仁浦的大氣、足智多謀總在關鍵時刻助世宗一臂之力。在擊敗北漢、契丹聯軍的過程中,他的正氣與威信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他也更受重用,被提升為檢校太保、樞密使。原來只有宰相才能享用的賜器,世宗也賜給他。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打算任命樞密使魏仁浦為宰相,參預商議的人都認為魏仁浦不是科舉出身,不可以擔任宰相。世宗說:“古人為宰相者,豈盡由科第耶?”這年四月十五日,世宗任命魏仁浦為中書侍郎(中書省長官)、同平章事,同時兼任樞密使之職。世宗還讓王溥、范質都參預主持樞密院事務。魏仁浦雖然身處權力要位,但仍謙虛謹慎。世宗性格急躁,周圍官吏有違反旨意的,魏仁浦大多將罪過歸於自己來拯救他們,因他而得保全的人很多。“在其位,謀其職”,當上了宰相的魏仁浦更把民間的疾苦記在心間,他不斷進言世宗,並親自督修水利,經過艱辛的努力,恢復了以首都開封為中心的水利交通,還疏浚了河道數百里,既有利於交通,也解決了沿河道農田的灌溉問題。
也是在這一年,周世宗在征遼戰爭節節勝利時,不幸患病,他自知病重難愈,趕忙封六歲的兒子柴宗訓為梁王。這年六月,世宗病逝。當天以宰相魏仁浦、范質、王溥為首的後周眾大臣奉柴宗訓為帝,即為恭帝。恭帝繼位后,又加魏仁浦為刑部尚書。
柴宗訓繼位后,“時人咸謂天下無主”的傳言沸沸揚揚。建隆元年(960年)初一,後周朝廷群臣正在慶賀新年元旦,鎮(今河北鎮定縣)、定(今河北定州)二州使者飛馳前來奏報,契丹軍隊南下進犯,與北漢軍隊會合。范質、王溥訓命令趙匡胤率領眾將抵禦來敵。趙匡胤執掌軍隊六年,深得士卒之心,經常隨從後周世宗柴榮征戰攻伐,屢次建立戰功,此時已眾望所歸。恰逢君主年少,國家動蕩,將士們密謀推舉擁戴趙匡胤為帝。以後,事態的發展,果如百姓所預料。趙匡胤率領的大軍,於正月初二出城,當天下午便駐紮在離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趙普到處散布“天上有兩個太陽,正在搏鬥”的謠言。這樣,“一日克一日”的說法傳遍了軍營。第二天一早,眾將身穿鎧甲手執兵器,直接敲擊趙匡胤的門說:“眾將無主,願立您為天子。”趙匡胤驚醒起床,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已被披上了黃袍,眾將圍著下拜,口呼萬歲。趙匡胤統帥大軍回師,突人京師開封,進入宮廷,後周眾大臣們束手無策,范質、王溥等下拜聽命。魏仁浦不甘心後周就這樣被顛覆,他組織一部分朝臣反抗,終因勢單力薄,被鎮壓了下去。從此,魏仁浦染病在身。他臨死前還一直念著後周世宗柴榮的名字,自責沒能保住後周的江山。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魏仁浦與首相范質、次相王溥同日罷相,拜守尚書右僕射。
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親征北漢,魏仁浦從行。途中因病返回,在梁侯驛(今山西沁縣界)去世。享年59歲。
開寶五年(972年),其子魏咸信娶宋太祖之女永慶公主。
景德四年(1007年),經魏咸信請求,宋真宗為魏仁浦賜謚“宣懿”。
魏仁浦少年時以孝順謹慎聞名,後晉時開始出仕,從此步入宦途,尤受後周太祖郭威、後周世宗柴榮的重用,官至宰相。
郭威:①(得魏仁浦)天下事不足憂也。②李洪義長興節鎮,魏仁浦無遣違禁密。
魏仁滌:我兄素寬仁有度,雖公事不欲傷於人,豈念私隙乎?
脫脫:五季至周之世宗,天下將定之時也。范質、王溥、魏仁浦,世宗之所拔擢,而皆有宰相之器焉。宋祖受命,遂為佐命元臣,天之所置,果非人之所能測歟。質以儒者曉暢軍事,及其為相,廉慎守法。溥刀筆家子,而好學終始不倦。仁浦嘗為小史,而與溥皆以寬厚長者著稱,豈非絕人之資乎。
王夫之:自楊邠等以羽翼劉氏之宿將,威振朝廷,權行疆內,而一旦伏屍闕下,如圈豚之就烹;於是而所謂功臣者,始知人主自有其魁柄,不待戰爭,而可刈權奸若當門之草。故郭氏之興,王峻、侯益之流,不敢復萌跋扈之心;而李谷、范質、魏仁浦乃得以文臣銜天憲制閫帥之榮辱生死。
後漢隱帝的寵臣作坊使賈延徽常常利用受寵之機,誣告賢良,對於自己看不順眼的事情,也總是加以扭曲地告訴後漢隱帝。因他常向後漢隱帝進言,居然獲得了“諫臣”的稱號。而受他迫害的臣僚們則苦不堪言。就連辦事謹慎、小心翼翼的魏仁浦也受到牽連。賈延徽和魏仁浦曾是鄰居,賈想擴建自己的房屋,於是四處征地。他貪心無止境,認為魏仁浦的房地風水好,想吞為己有。他多次向後漢隱帝說魏仁浦的壞話,差點兒給魏仁浦招來殺身之禍。後漢亡后,有人抓獲了賈延徽,交給魏仁浦處罰,魏仁浦卻說:“乘人之危於亂世報私怨,我是不會做的!放了他吧!”他的手下都稱讚他的大度。他辦事效率高,素有浩氣在身,有人評他為“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魏仁浦深明大義,在處理官員關係方面也令人欽佩。《宋史》這樣評價他:“仁浦性寬厚,接士大夫有禮,務以德報怨。”山西一向是歷代池鹽的重要產地,這裡的榷鹽使是眾人爭奪的肥差。後漢時有個叫鄭元昭的開封浚義人,是安邑(今山西運城市東北)、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西城解州鎮)兩池的榷鹽使。多年以來,鄭元昭一直獨專豐厚的鹽利,後來他又被提升為解州刺史。公元950年,皇上下詔令讓魏仁浦的岳父李溫玉擔任安邑、解縣兩池的榷鹽使。鄭元昭本來就心胸狹小,這次又有人分享了他的榷鹽專利,心中氣惱卻又苦於沒有辦法。在以後處理事務的過程中,鄭元昭和李溫玉的裂隙不斷地顯露出來。那個時候,魏仁浦在樞密院任職,鄭元昭總是疑神疑鬼,認為魏仁浦一定有意庇護著李溫玉。鄭元昭於是注意一切和李溫玉有關的事情以求抓到把柄彈劾他。事情也巧,曾經是一代驍勇健將的李守貞在河中造反,而李溫玉正好有個兒子在河中。鄭元昭在聽到這個消息的同時,馬上派人拘捕關押了李溫玉,上奏說他叛變了。這件事就牽連到了魏仁浦。樞密院主事知道鄭元昭和李溫玉本來就有私隙,想必是鄭元昭藉此誣陷李溫玉以泄私憤,便把這件事放到一邊不問了。後來,魏仁浦升遷為樞密院承旨,鄭元昭被調回京。他心裡很擔憂,在路過洛陽的時候,他對魏仁浦的弟弟魏仁滌說出了事情的原委,魏仁滌聽罷大笑,對鄭元昭說:“你放心吧,我哥哥一向寬厚有度,他平時從不和人結怨記仇,又怎麼肯因私人的恩怨來加害你呢?”事實果然如此,在鄭元昭到達京城后,不僅沒受到牽制,反而獲職提升。原來,魏仁浦認為鄭元昭有實幹精神,於是向郭威舉薦了他。魏仁浦“以德報怨”、“寬仁有度”的崇高精神正是受郭威重用的原因之一。
• 妻子
李氏,榷鹽使李溫玉之女。
• 兒子
魏咸美,官至左司御率府率。
魏咸熙,官至太僕少卿。
魏咸信,字國寶,娶宋太祖之女永慶公主。官至保平軍節度使,卒贈中書令。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傳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