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葉蟎

葫蘆葉蟎

葫蘆葉蟎是生物學動物系統分類中動物界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介紹


葫蘆葉蟎寄主:
又叫棉紅蜘蛛,是一種多食性害蟎,寄主植物廣泛,危害茄科葫蘆科豆科錦葵科百合科、傘形花科等10餘科蔬菜,還危害棉花、玉米、高粱、穀子、小麥、豆類、向日葵、馬鈴薯等重要農作物,各地普遍發生。
葫蘆葉蟎為害特點:
成蟎和若蟎在葉背拉絲結網,爬行其中並吸取葉片汁液,使葉片褪綠,陸續出現灰白色小點和斑塊,受害茄果 出現枯黃至紅色細斑。嚴重發生時葉片乾枯脫落,結果期縮短,產量和品質降低。二斑葉蟎常與硃砂葉蟎混合發生,可一併防治。
葫蘆葉蟎形態特徵:
1.成蟎雌蟎體長0.4~0.6毫米,寬0.2~0.3毫米,橢圓形。雄蟎體長0.4毫米,寬0.2毫米,體前部近圓形,末端尖削。成蟎春、夏季體色多為 淡黃色至黃綠色,秋、冬季多為銹紅色,體背兩側各有一長形黑斑,有時黑斑中段不明顯,似分為2個斑點。足4對,爪退化。足和體背都有長毛。
2.卵圓球形,直徑0.l毫米,卵表光滑,有光澤。初產時無色透明,后漸變為淡紅色,近孵化時可見2個紅色眼點
3.幼蟎近圓形,體長0.15毫米,寬0.12毫米。初孵化時較透明,琅食后體色變綠,足3對。
4.若括橢圓形,體長0.2毫米,寬0.15毫米,體色變深,體背兩側出現塊狀黑色斑,足4對。
葫蘆葉蟎發病規律:
該蟎在我國各地1年發生10~20代,發生代數由北向南遞增。在南方冬季仍可取食和繁殖,華中和長江流域則以各蟎態在雜草與蔬菜寄主上越冬,華北地區多以雌成蟎在雜草和棉花枯枝落葉處越冬,四川盆地也主要以雌成蟎越冬。在北方溫室中可周年繁殖危害,成為大棚和露地的重要蟲源基地。
早春氣溫回升到10℃以上時,越冬蟎開始活動和繁殖,3~4月份先在雜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4月底至5月上中旬開始遷往菜田。在菜田,先點片發生,氣溫升高后大量繁殖並向周圍擴散。秋天氣溫降至15℃以下時,便開始進入越冬場所。
葉蟎發育起點溫度為10.5℃,上限溫度為42℃。氣溫29℃~31℃,空氣相對濕度35%—55%最適宜發生。
葫蘆葉蟎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及時清除田聞雜草和寄主植物的殘株落葉,以消滅蟲源,減少早春寄主。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肥,夏秋高溫乾旱時及時灌水,可提高植株抗蟎能力和改變小氣候,使之不利於該蟎發生。
2.藥劑防治。在點片發生階段及早噴第一次農藥。事先根據受害狀況或田間調查結果標出點片範圍,先在標明的範圍外側噴葯,形成包圍圈,以防止蟎的飄逸擴散,然後在圈內徹底噴蒓。以後視防治效果和發生動 態,決定噴葯次數。可供選擇的藥劑有1. 8%蟲蟎克乳油4000~5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l500~2000倍液,或20%速蟎酮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或73%克蟎特乳油 2000倍液,或50%阿波羅懸浮劑。2000~4000倍液,或9.5%蟎即死(喹蟎醚)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雙甲脒乳油 1000~1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000~1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