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章

俞建章

俞建章,1899年1月12日出生於安徽省和縣。,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傑出校友。對晚古生代地層及四射珊瑚化石研究建樹尤多。提出中國下石炭統珊瑚的四個化石帶,奠定了中國早石炭世生物地層學之基礎。建立了中珊瑚目,為從古生代四射珊瑚到中生代六射珊瑚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在中國最早研究了異珊瑚化石,主撰的《石炭二疊紀珊瑚》是總結性經典。長期從事地質教育,培養了幾代地質人才。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1899年1月12日出生於安徽省和縣。
1918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預科。
1920年轉入北京大學地質系。
192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獲理學士學位。受聘河南中州大學任教。
1928年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
1933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赴英國布里斯托爾(Bristol)大學留學。
1935年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修業結束,獲博士學位。
1937年受聘南京中央大學兼職教授。
193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重慶中央大學地質系教授。
1941年任重慶大學地質系系主任,仍兼重慶中央大學教授。
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代理所長,兼任中央大學地質系教授。
1947年被選為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
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951年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無脊椎古生物組主任。11月調到長春地質專科學校任地質科主任。
1952年任東北地質學院教授、地勘系系主任兼地史古生物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1964年任長春地質學院副院長。當選為第四屆中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
1978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中國科學大會。當選為第五屆中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
1979年當選為國際石炭紀地層及地質分會委員。任中國地質學會第32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980年10月3日病逝於長春市,享年82歲。

求學時期


俞建章,字端甫,出生於安徽省和縣城裡一個貧寒家庭。1911年,他才從小學畢業考入中學。高中畢業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過兩年轉入北京大學地質系,由於學習成績優異被校方選派赴日本作短期參觀。

國內成就

1924年俞建章畢業於北京大學,經他老師孫雲鑄介紹受聘於河南開封中州大學,擔任助教工作。1928年經他的老師李四光介紹進入了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工作,得到美籍地質學家A.W.葛利普(Grabau)的指導。他參加了湖北南漳荊門等地的煤田地質調查工作,於1929年與舒文博共同發表了《湖北襄陽南漳宜城荊門鍾祥京山地質礦產》一文。之後,他與葛利普、黃汲清、尹贊勛、計榮森等一道,整理中國著名地質學先驅丁文江組織的西南地質考察所收集的大量地質資料工作。在不到5年時間裡,就在珊瑚化石的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特別是對中國下石炭統珊瑚化石研究方面,建立了中國下石炭統的四個珊瑚帶,首次與西歐作了對比,為中國早石炭世地層和珊瑚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他這一成果,獲得1933年度中國地質學界設立的趙亞曾獎金,並被派往英國留學深造。

英國深造

在英國,俞建章帶著在中國華南各地收集的下石炭統珊瑚材料在布里斯托爾(Bristol)大學的S.史密斯(Smith)指導下,勤奮學習,決心在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向更深的研究領域前進。他在研究中國湖南的珊瑚標本時,發現泡沫內溝珊瑚屬的隔壁生長與一般的皺紋珊瑚不同,於是一個疑問在他腦海里出現,怎麼在對隔壁與對側隔壁之間會生長有後生的一級隔壁呢?他敏銳地感到,這可能預兆著一個新的珊瑚類型的存在。當時由於材料不足,只能暫時存疑。

報效祖國

1936年,俞建章完成了博士論文《中國南部豐寧系珊瑚》后返回中國,在南京中央大學任兼職教授。抗日戰爭爆發,他隨地質研究所去重慶,兼任重慶大學地質系教授,把主要精力開始投到地質教育事業上。抗日戰爭勝利后,地質研究所遷回南京,他也隨所回到南京。

珊瑚研究


研究珊瑚化石,創建了中珊瑚目

建國初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俞建章積極參加了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建設中的各項重大地質工作。1950年他到東北北部進行地質礦產調查工作,1951年他參加考察嫩江水庫莫屯水壩地基的地質工作。195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他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態度嚴謹,致力創新。隨著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他搜集了遍布中國各地的下石炭統珊瑚化石材料,補充了過去研究資料的局限性,並重新對泡沫內溝珊瑚屬進行了系統發育和個體發生的研究,證實了他在30年代所產生的疑問,即該屬的新生隔壁可以發生在6個區域內,在對隔壁與對側隔壁之間也可以發生後生的一級隔壁,這與皺紋珊瑚的隔壁發生規律不同,而頗似中生代六射珊瑚早期階段的特點,為研究古生代皺紋珊瑚演變為中生代六射珊瑚提供了重要線索。另外,他也著手研究中國青海、新疆的石炭紀珊瑚材料,以實現他在以前所渴望的研究課題。他通過與新疆地質礦產局合作,在新疆東部地區開展生物地層的研究工作,對石炭紀地層和珊瑚做了全面、系統的工作,採集了大量標本。

化大革命

研究工作剛剛開始,由於“文化大革命”而中斷。這期間他雖倍受迫害,下放農村,但仍然不忘這項研究工作。當他從農村回來后,已年過古稀,卻立即向學校提出恢復該課題的研究要求,執意要實現他的夙願——為開發邊疆做貢獻。從此,他和助手們經過3年的艱苦工作,對中國新疆東部的下石炭統做了詳細的劃分與對比,弄清了珊瑚群的面貌,發現了大量的異珊瑚類,為中國填補了對這個門類的研究空白。
俞建章對珊瑚的研究有50餘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早在60年代,他想對珊瑚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供後人引用。但這個想法直到1978年才予實現。他帶著病,手執拐杖,致力於撰寫一部石炭紀和二疊紀的珊瑚專著。

工作態度

俞建章常把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相類比,欣賞宋代詩人姜白石的格言:“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正是這樣,他在自己研究領域內有所創新,而對自己研究所得又從不止步。他對中國下石炭統珊瑚的研究,在30年代就已有建樹,但並不滿足。他經常說由於當時野外工作條件困難,有時生命也得不到保證,所研究材料對地域廣闊的中國只是一個小局部,希望能有機會再補充中國西北、東北各地材料,力求得出更全面的結論,對野外地質工作更有指導意義。

追求完美

俞建章在研究工作中做到精細觀察,嚴謹論證。在學術上能有成就是建立在對客觀地質現象的精細觀察、思索和隨之而來的嚴謹論證上。他研究的每塊化石標本,很少輕易發表結論性意見,總是反覆多次觀察、綜合分析后才予定論。特別是對新屬、新種的建立更為慎重,除了要有足夠材料外,還注意水平和垂直的分佈狀況。當遇到個別特殊類型的標本,也不輕易命新名,待以後發現有更多材料時再作進一步研究。

地質研究


地質研究

積極參加區域地質綜合研究,成就卓越
俞建章
俞建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了東北地區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1950—1951年間俞建章參加並負責黑龍江小興安嶺、密山地區及遼寧撫順等地區礦產普查工作。當時東北北部交通條件極差,人煙稀少,又是森林及沼澤地區,野外工作極為艱苦。此時俞老已經年過半百,每天騎馬穿越森林和沼澤地帶,連下雨天也從不休息。夏季不顧天氣炎熱和蚊蟲叮咬,戴上有紗罩的帽子,到處尋找岩石露頭,進行岩石和化石採集和研究。1952年又參加中蘇合作考察大小興安嶺和黑龍江流域礦產資源工作,俞老任中方負責人兼技術顧問。經過數年的野外實地考察,他不僅對東北北部礦產資源有進一步的了解,還發現現今大慶油田產油的嫩江頁岩是含油頁岩,與此同時還調查了黑龍江甘河煤礦、黑龍江北部小興安嶺砂金礦。在地層研究方面,根據化石,證實了小興安嶺地區海相泥盆系、石炭系及二疊系的存在。對哈爾濱以東阿城附近的海相二疊紀灰岩,吉林市二道溝志留系,吉林盤石、明城地區的海相石炭系、志留系地層,以及遼寧撫順第三紀煤系地層等,都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與此同時還注意研究大興安嶺東坡第四紀冰川地質,詳細調查黑龍江嫩江庫莫屯水壩工程地質及黑龍江查哈陽農場水利灌溉工程與小興安嶺近代火山活動的研究等。1958年俞建章還親自去遼東半島南部研究晚期元古代地層,並在1959至1960年先後發表了《遼東半島南部震旦紀地層》專著及《大興安嶺西坡根河至黑河上游一帶地質構造》一文。
俞建章在東北北部幾年來的地質綜合研究,奠定了中國東北地區地質學基礎,同時也為東北地區大規模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鸚鵡螺化石

中國鸚鵡螺化石研究的創始人
俞建章不僅是中國珊瑚化石專家,同時也是鸚鵡螺類化石研究的奠基人。早在1928年俞建章調查湖北西北部地質礦產時,除研究該地區的地質礦產外,還對這一地區奧陶紀鸚鵡螺化石進行研究,於1930年發表他的第一本專著《中國中部奧陶紀頭足類化石》。其中記述了揚子地台區奧陶紀鸚鵡螺類化石的分類、地層及地理分佈,還對該類動物群特徵、生物地理區也有較詳的論述。這是中國古生物學家論述華中西南區奧陶紀直角石類動物群第一本專著。該書同時指出中國華北奧陶紀珠角石動物群與華中西南區奧陶紀直角石動物群有顯著的差異,為以後中國奧陶紀鸚鵡螺類化石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中國奧陶紀生物地層學及古生物地理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部專著的發表,曾引起國際上古生物學家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並引起“秦嶺、漢城線”是亞洲東部大地構造及古生物地理分界線的長期討論。以後在50年代初,俞建章還對中國湖北及貴州奧陶紀鸚鵡螺、腹足類及三葉蟲等化石也有研究。根據俞建章在西南地區發現極少數的珠角石類化石,認為秦嶺淮陽山脈並沒有完全阻隔華北與華中西南奧陶紀海域的局部溝通。俞建章除對中國奧陶紀鸚鵡螺化石有深入的研究,還對中國二疊紀海綿化石、侏羅紀菊石及奧陶紀腹足類等門類進行了研究。

培養人才

長期從事地質教育,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地質工作者
俞建章一生的活動與他獻身於中國地質教育事業緊緊相連的,他培育了一大批地質古生物人材,遍佈於祖國各地。他從大學畢業就走上了教師工作崗位,直到他進入了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也兼任大學的教學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30年中也都獻身於教育事業。自英國留學歸來,正逢抗日戰爭爆發,他在南京中央大學作兼職教授,後來地質研究所遷往重慶,他也任重慶中央大學、重慶大學教授。在教學工作中,他顯示出精湛的教學才能,內容精闢,語辭簡明,條理清楚,贏得了學生們的很大讚揚。
1951年冬,國家急需培養大批地質人才以適應即將開始的大規模經濟建設。俞建章在老師李四光的推薦下與喻德淵等人來到長春籌建成立地質院校工作。他雖是久居南京,身兼數職,但考慮到教育事業是國家大業,接受這一任務,全家來到已正值寒冬的長春市。
來到長春后,他先任長春地質專科學校教授兼地質科主任,1952年成立東北地質學院,任教授、地質勘查系主任。他作為教學組織和領導人之一,與學校領導一起抓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設備等項工作。他不遺餘力為教師進修提高創造條件,親自參加教材的編寫工作。除了教學之外,他常到實驗室了解有關實驗內容、效果以及實驗標本情況。他認真貫徹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針,許多科研成果就是結合教學和生產任務而完成的。他在身居學院科學研究部主任和副院長之職期間,也總是以一名教師的身份工作在教學第一線。1957年他開始招收研究生,以後逐年增加了招生人數,同時教學任務只要需要,他也從不推辭。在教學中,他嚴格要求,首先注意對學生的學風培養,經常對學生說:“治學要持之以恆,下苦功夫;對待問題要有追根問底的勇氣。”為了講授新課,把自己30多年來積累的幾百塊標本和一些珍貴資料都拿出來供學生們使用。他雖然是中國著名的地層古生物專家,學部委員,並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但他備課從不草率而是刻意求精。他注意從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出發,把理論概念講得清楚透徹。為了保證實驗課的教學質量,親自審查實驗內容,親自指導學生做實驗。他指導研究生一絲不苟,修改論文時做到逐句逐字修改,連標點符號的使用都做了斟酌。

主要論著


1
俞建章,舒文博.《湖北北部襄陽、南漳、宜城、荊門、鍾祥和京山地區地質》.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集刊.1929(8):39—52.
2
俞建章.《中國中部奧陶紀頭足類化石》.中國古生物志,乙種.1930(1).
3
俞建章.豐寧系《(中國下石炭紀地層)之時代及其珊瑚化石之分帶》.中國地質學會志,1931(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