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南粗榧的結果 展開
  • 三尖杉科、三尖杉屬喬木
  • 藥物

海南粗榧

三尖杉科、三尖杉屬喬木

海南粗榧(學名: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 )是三尖杉科、三尖杉屬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裂成片狀脫落。葉片條形,排成兩列,先端微急尖、急尖或近漸尖,上面中脈隆起,下面有氣孔帶。種子通常微扁,成熟前假種皮綠色,熟后常呈紅色。

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島及信宜、廣西容縣、雲南東南部及西部、西藏東南部。散生於林中。

該種木材堅實,紋理細密,可供建築、傢具、器具及農具等用材。枝、葉、種子可提取多種植物鹼,對治療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的療效。

形態特徵


海南粗榧
海南粗榧
喬木,-米,胸徑30-50厘米、稀達110厘米;樹皮通常淺褐色或褐色,稀黃褐色或紅紫色,裂成片狀脫落。
葉形,排列,質較薄,微彎,-厘米,寬.-.毫米,基圓截形,稀圓形,端微急尖、急尖近漸尖,干緣反曲,脈隆,孔。
雄球梗約毫米。微扁,倒卵狀橢圓形倒卵圓形,.-.厘米,頂端凸尖,熟假皮綠,熟呈紅。

近種區別


該種近粗榧,區別在於海南粗榧之葉的質地通常較薄,邊緣微向下反曲,基部多呈圓截形,先端通常微急尖或急尖;種子通常微扁,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圓形;能長成胸徑達1米以上的大喬木。植物鹼的成分亦與粗榧不同。

生長環境


海南粗榧為典型的耐陰濕、喜土壤肥力高的樹種,通常散生於海拔700-1200米的山地雨林或季雨林區。不耐乾旱瘠薄,散生於林中,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東(信宜)、海南(五指山、尖峰嶺黎母嶺)及信宜、廣西容縣、雲南東南部(富寧廣南麻栗坡)及西部(龍陵)、西藏東南部(墨脫)。模式標本采自海南島五指山。

繁殖方法


海南粗榧
海南粗榧
播種育苗:海南粗榧種子在10-11月成熟時即應及時採集。采后堆漚數天,待肉質假種皮腐爛后剝去,晾乾。種子有200-300天的后熟期,不宜隨采隨播。可用沙搓去假種皮,用清水洗凈后濕沙層積貯藏。
播種時間以2-3月為宜。播種前將種子放在加壓鉗中,由種子背腹線方向徐徐加壓至硬種皮裂口為止,將裂口種子用濕沙在低溫條件下貯存90天,然後即可取出播於摻沙的腐殖土苗床上,覆土1-2厘米,保持土壤濕潤,溫度最好保持在20℃-30℃之間。種子一般40-60天萌發。
容器育苗:選用10×16厘米或14×20厘米的塑料容器袋,將地表腐殖質、營養土、椰糠按1:1:1混合配成基質,裝入育苗袋,點入種子。
扦插繁殖:可選擇2年生以內的枝條,修整為15厘米長的插條。培養基質用清水沖洗過的細河沙,厚30-40厘米,一半在地表下,一半在地表上。苗床寬約1.2米,上面搭蔭棚。扦插前用1000毫克/千克ABT生根粉速蘸處理,或100-150毫克/千克吲哚乙酸處理12小時。扦插后120天即可生根。

栽培技術


海南粗榧
海南粗榧
幼苗出土后及時遮陽。每月追施稀薄氮肥水3。5次,陰雨天揭開遮陽棚,保持床面通風。1年生苗苗高30厘米以上可出圃。出圃前一個月煉苗,出圃前一天淋透水。
栽培海南粗榧的最適區是海拔800米左右的溝谷兩旁疏林下土層深厚的酸性紅壤。造林前清理林地,穴墾整地,挖穴規格60×60×40厘米,每穴施復混肥200-300克。初植密度3×3米。種植季節選在2-3月。
造林後頭5年,每年鏟草、擴穴、施肥1-2次,每株每年施復混肥200-300克。撫育以剷除雜草、擴穴鬆土為主,適當保留部分雜灌木作為側方遮陰。新造林必須加強管護,免除牛羊啃食樹葉或人為破壞。
海南粗榧葉片及枝條的採收,通常是在花將開放或者開花時節的5-6月進行。此時的植株枝葉茂盛,而且營養生長較完全。樹皮的采割一般選在清明到夏至期間的晴天進行,此時樹皮內養分較多,形成層細胞分裂迅速,皮部和木質部容易剝離。為了儘可能減少對植株產生傷害,可採用采割采皮法:在樹榦基莖部20厘米處和樹榦120厘米處按樹的大小分別對應橫割10厘米的刀口,然後自上而下對齊割2條切口,剝下樹皮。數年後樹皮能癒合,並可繼續剝用。
海南粗榧天然生長較慢。萌芽力強,伐根上常有萌條。

主要價值


藥用

性性:苦;澀;性溫;
功能主治:抗癌。主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一般提取其生物鹼製成注射劑使用,具體參見現代臨床研究項。
注意:該品毒性反應主要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還有少數病人可發生心臟毒性反應。

經濟

木材堅實,紋理細密,可供建築、傢具、器具及農具等用材。

保護級別


2021年9月7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公布,海南粗榧保護級別為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