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全日制本科院校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TongJi ZheJiang College),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學院創建於2008年5月,是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由同濟大學、嘉興市教育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宏達控股集團合作舉辦,是一所按新機制和新模式運作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舉辦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

截止2019年7月,校園佔地面積830餘畝,學校設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醫學影像技術、汽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行政管理、英語、德語、建築電氣與智能化、汽車服務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管理等32個專業(方向));有專任教師520餘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教師佔20%、副高及以上職稱的佔5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超過60%,在校生9500餘人。

學校在京領新國際所發布的“2019年中國民辦大學國際化競爭力300強”中,位居第252名。

歷史沿革


2008年5月學院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止2017年6月,學院下設土木工程系、建築系、交通運輸工程系、機械與汽車工程系、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經濟與管理系、會計系、外語系、中德學院,以及基礎教學部、體育部。2014年將在建築、土木、機械、電氣、經濟、管理、外語方向的24個專業面向全國25個省(市)計劃招生。學校依託百年名校同濟大學的綜合辦學優勢,根據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現代科技發展趨勢設置專業。學校設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醫學影像技術、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行政管理、英語、德語等27個專業(方向),並開設機電類、經管類兩個方向的中德交流班。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成立於2009年6月。現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共4個本科全日制專業。
已建成測量實驗室、土工實驗室、工程地質實驗室、膠凝材料及骨料實驗室、建材力學實驗室、高分子合成實驗室、高分子成型實驗室,結構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水處理實驗室、環境微生物實驗室
土木工程系以“培養、引進、外聘”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一支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在專職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佔31%,具有碩士和博士學歷的教師分別占教師總數的52%和34%。
土木工程系十分重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先後與嘉興南湖區建設局、嘉興開發區建設局、浙江景華建設有限公司、嘉興國際商務區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嘉興聯合污水處理廠、嘉興南郊貫涇港自來水公司、浙江華爾絕熱科技有限公司、龍業建材有限公司、嘉興市鼎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博元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市南湖區環保局等幾十家單位建立了科教合作或實踐基地共建關係。
在教學計劃的設計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同時積極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工程項目和社會實踐,探索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指導模式、開設專業興趣小組、實踐啟髮式教學方式等,並開設部分註冊資格考試課程,將課程設置與專業執業資格考試接軌。另外,全面開設了認識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生產實習、專業調研、畢業實習等實踐實習內容。各專業培養人才具有較鮮明的應用技術型特色,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招生與就業形勢良好,畢業生在社會中享有較好的口碑。2015年全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中,土木工程專業被評為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唯一的五星級專業。
交通運輸工程系
交通運輸工程系擁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的交通工程和交通運輸兩個本科專業。依託同濟大學厚實的交通運輸優勢學科,交通工程和交通運輸自專業開辦以來,一直以培養培養陸路交通為主的專業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目標。其中,交通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在公路與城市道路、交通規劃、交通運輸等部門,從事施工、管理、設計、研究與規劃等工作;交通運輸專業畢業生能在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從事規劃設計、列車運行組織、企業運營及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在交通運輸企業從事客貨運營銷及物流管理等方面工作。兩個專業的畢業生還能在政府相關發改委、交通局等分枝機構從事交通運輸技術性管理工作。兩個專業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
目前本系擁有較為合理的教學師資隊伍。專職教師中,中高級職稱的比例佔70%:所有老師都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擁有博士學位教師佔40%。本系通過“外引、內培”方式,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在教學組織中,對於核心、重點專業課程,還聘請同濟大學相關資深教師來系任教。
根據學校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戰略定位,本系特別重視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除已建/在建交通運輸陳列室、交通模擬實驗室、交通工程實驗室外,還與學校其他單位共享測量實驗室、材料實驗室;規劃建設交通運輸模擬實驗室,為系部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實驗和試驗條件。此外,本系在與上海濟安交通諮詢公司,上海鐵路局調度所、嘉興車務段、喬司(編組)站、安吉交通運輸局等單位簽約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專業實習條件。2015年本系與嘉興南高鐵站共同發起建立了“伴您同行”志願服務站,開創一種全新的工學結合的志願服務新模式。
本系還關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本系的專業教師還主持或參與多項省內外科研項目,如:嘉興市轉型發展期綜合交通體系多層次協調發展研究、上海市郊鐵路運營管理模式研究、軌道交通運營基礎設施安全檢測與保障技術研究、鐵路既有線與增建二線設計三維智能CAD系統等;在各類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建築系
建築系秉承“大建築、大環境”的辦學理念,目前設有建築學和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以現代建築的理性精神為靈魂,以兼收並蓄、廣納博採的學術定位為基礎,以當代科學技術與地域文化的互動交融為導向,突出學科優勢與地區優勢相結合,因材施教、鼓勵創新,著力培養基本功紮實、眼界開闊、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成立於2015年1月,由2008年我校首批設立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發展而來,現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車輛工程專業(原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汽車服務工程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4個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已經建設成為浙江省特色專業。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圍繞學校應用科技型人才培養目標,統籌專業規劃、強化實踐教學、加快師資建設,重點在培養計劃修訂、雙師型師資培育、系實驗教學中心籌建、學科活動競賽、聯合畢業設計、學生分層培育等方面開展工作。
在實踐教學方面,突出工程專業特色,建設有機械實驗教學中心,涵蓋機械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綜合實驗、汽車構造實驗、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等,配置有立式加工中心、數控機床、智能型液壓傳動綜合實驗台、三維印表機、3D掃描儀、全車實驗等設備,共佔地2200平米,服務於全院;建設有大量的校外實習基地,包括嘉興敏實集團、東海橡膠、嘉湖機床廠、嘉善喜力、桐鄉戴德集團、海寧康華醫院、合眾新能源汽車、蘇州道森、上海德梅柯等企業,為學生實踐教育開展提供了保障,同時與上述企業進行聯合畢業設計,為企業提前輸送了大量優秀的畢業生。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在師資方面,建設有一支職稱高、學歷及年齡結構優化的教職工隊伍,主要有同濟大學派遣教師和專任教師兩部組成,其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53%。此外,每學期兼職教師約有30多人,均來自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學院、電信學院等;專職輔導員4人,分管全系各個年級共近900在校學生。培養的各專業培養人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招生與就業形勢良好,2015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8.86%,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率100%,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汽車)專業就業率97.22%。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以學科競賽和課外科技創新為抓手,加強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和工程實踐的訓練。由校內競賽纜繩發射器到省級機器人設計大賽再到全國機械數字化設計賽,機械與汽車工程系積極做到動員的廣覆蓋,直面全系大一至大四的學生,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2014年和2015年在全國大學生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大賽中均獲全國二等獎1項,在2016年全國大學生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大賽中榮獲獲全國三等獎2項。在第四屆和第五屆“上圖杯”先進成圖技術大賽中,共獲個人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在第六屆“上圖杯”先進成圖技術大賽中榮獲機械類計算機三維造型競賽團體二等獎和二維圖形繪製競賽團體二等獎2項,同時獲個人一等獎5項,個人二等獎9項。在2016浙江省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中獲得團體三等獎1項。
電子與信息工程系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系正式成立於2015年1月,由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機械與電氣信息工程系發展而來,目前下設電氣與自動化、電子信息與計算機、軌道信號與通信3個教研室和1個系辦公室。
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現開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共7個本科專業,現有學生一千四百多人。
電子與信息工程系擁有一支業務素質高、愛崗敬業、創新爭先的教師隊伍,全系中高級職稱的比例佔65%,通過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在嘗試“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過程中,強化各專業課程建設,同時還聘請同濟大學相關資深教師來系任教,不斷推動系部健康發展。
電子與信息工程系培養具備面向國家建設需要,適應科技進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掌握電子與信息工程相關學科的原理和知識,獲得良好的工程師培養訓練的技術性、應用型人才。在培養計劃和課程的設置方面,體現工程思維、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培養,逐步形成高素質、強能力、寬適應、有特長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我系已與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同濟大學設計院、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上海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上海鐵路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同大方舟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上海閔行污水廠、嘉康電子等眾多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實踐教育開展創造了良好的平台。
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積極組織與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與創新實踐活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二零一三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系學生分別獲得省二等獎2項,省三等獎1項;二零一四年獲省二等獎1項。二零一五在第六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中,我系學生獲省一等獎與三等獎各1項,全國優勝獎1項。二零一六年獲第七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省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全國三等獎1項,這也是我校學子首次在該項賽事的全國總決賽中斬獲獎項,實現了我校在此項賽事上新的突破。
經濟與管理系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經管類教育始於2008年,2009年11月正式成立經濟與管理系,現任系主任為原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周平海教授。經管系下設國貿金融教研室、會計財務教研室、工商管理教研室、行政管理教研室,擁有教師10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65人。專職教師24人,其中9人為同濟大學派遣,均具有高級職稱;另有3位同濟大學資深教授擔任各專業負責人。兼職教師主要為同濟大學具有高級職稱的專職教師。專職輔導員11人,分管全系不同年級的在校學生。
經濟與管理系設有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行政管理5個專業(方向)。2014年3月在籍學生共4180人,佔全校總學生數約44%,是全校學生規模最大的系。截止2013年底,經管系已有畢業生1311人,學位授予率達98%。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較高,考研、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加。
會計系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財會類教育始於2008年,2015年1月15日,為了進一步加強特色專業建設,經管系派生分立,會計系正式成立,由張其秀教授擔任系主任,目前是全校規模第二大系。
我系下設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3個教研室;含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3個熱門專業。目前在籍學生共1955人,佔全校總學生數約21%。
我系現有專職教師24人,其中5人為同濟大學派遣教師;並有兼職教師約10人,主要為同濟大學教師,也有部分來自上海財大立信,均具有高級職稱。
我系學生工作由黨總支副書記分管,現有專職輔導員8人,分管全系不同年級的在校學生。
我系以培養應用型、複合型的財會人才為目標,強調學生的倫理品德修養,人文素質培養,重視教學改革創新,在強調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在全校各類文體活動、社會工作等方面均是中堅力量。我系創新模式的創業教育以及形式豐富的社團活動,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會計系是一個嶄新的系,在未來的發展中,我系將繼續依託“母體”同濟大學的優勢,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打造最優秀的會計系,培育更多符合各個領域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外語系
外語系成立於2014年6月,由英語專業教研室、德語教研室和公共外語教研室組成。現有教職工40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講師15名;3人具有博士學位,35人具有碩士學位;教輔人員2名;外籍教師4人。
外語系專門從事外國語言和文學的教學和研究,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外語語言基礎和文化功底,較強的聽、說、讀、寫、譯語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質,了解外國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熟練地運用外語和所學專業知識從事涉外工作的高級複合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擇業面廣,能在政府機關、企事業、旅遊部門、國際經貿公司、外資企業、科研所、教育等單位從事涉外、翻譯、科研、教學等方面工作。英語專業設置的主要課程有:基礎英語、高級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寫作、英語視聽說、英語文學史、英美文學作品選讀、語言學概論。德語專業設置主要課程有:基礎德語、高級德語、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概論、德語修辭鑒賞、報刊選讀、德語寫作、主要德國文學史、歷史、經濟概論、文學作品選讀以及適量的科技類課程等。2015年,英語專業設置英語語言文學方向和商務英語方向。
外語系除了負責英語和德語專業的教學之外,還負責全校的公共英語教學和中德交流班的德語教學工作。公共外語教學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採取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外語系在教學中注重培養複合型高素質外語人才,每年舉辦、承辦或參加各種層次的外語比賽,還與境外大學洽談開展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獲得海外學習經歷,拓展視野。與諸多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並與多家企業簽署了實習基地協議,學生就讀期間可以參加實習和鍛煉,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增加就業競爭力。
中德學院
中德學院現有工商管理(中德交流班)、醫學影像技術(中德交流班)專業以及德語專業,2個“中德交流班”的培養計劃制定、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由中德雙方專家共同負責,部分課程由德方教師承擔。
新生入學后可自願申請並經選拔後進入“中德交流班”學習,在完成一年的德語強化訓練經考核合格後進入專業學習。在學期間將根據學生的德語水平和專業成績安排赴德國高校進行不同形式的學習交流(包括雙學士學位、海外學期、暑期學校學習等),對於優秀畢業生學校還將推薦其赴德攻讀碩士學位。2013年暑假將有近20名學生赴德學習交流。
工商管理(中德交流班)
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工商管理必需的基礎科學理論知識,具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基礎知識和現代管理科學知識,以及具有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學生畢業后能在工商企業、投資公司、金融機構等單位從事市場營銷、財務金融、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業務和管理工作。
醫療影像技術(中德交流班)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質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備紮實的電子技術、醫療影像設備原理與技術、醫學影像處理技術等方面理工醫結合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畢業后能在醫學影像工程或相關領域從事影像設備的開發、製造、管理、技術服務等方面工作。畢業時授予工學士學位。
基礎部
基礎教學部成立於2010年7月,設有社科教研室、化學教研室、數學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公共英語教研室、力學教研室六個公共基礎課教研室和一個英語專業教研室;擁有化學、物理、力學等多個實驗室。基礎教學部負責全校本科學生的基礎課程教學、有關實驗課教學和研究工作。
基礎教學部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建設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力,引導學生更加註重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基礎教學部在做好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工作外,還積極參與各級各類學術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有關創新活動,在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大學生數學競賽、大學生物理競賽、大學生英語競賽、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等競賽中,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績。
體育部
學校體育部成立於2014年3月,下設綜合辦公室和體育教研室,是學校體育工作的職能部門。
學校體育部現有教職工17人(同濟大學派遣教師3人、專職教師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6人、助教8人;具有碩士學位8人。體育部師資隊伍建設充分利用了同濟大學的人才優勢,除同濟大學派遣體育學科帶頭人及學術骨幹外,還積極完善專職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建立了梯隊建設相對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校體育部在面對學校一、二年級學生的體育教學中貫徹“健康第一、終身受益”的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注重在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掌握豐富的鍛煉身體的手段與方法;引導學生更加註重自我鍛煉能力的提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
學校體育部在做好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工作外,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各種形式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和競賽活動,體育的社團、體育俱樂部的訓練、競賽活動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體育文化生活。
學校體育部在注重不斷提高全體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水平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學生體育課餘訓練工作,並且在各級、各類體育競賽交流活動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為學校的學風、校風建設;學校的榮譽作出了貢獻。
學校體育部在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同時還注重了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近年來每年都承擔了學校教學改革的研究課題;並且在國內各級、各類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體育部將不斷加快教學改革步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課餘訓練的水平;為學校的發展、人才培養的遠大目標服務。

師資力量

校園風光2
校園風光2
截止2017年6月,學院每年在校任課教師近600名,其中約四分之三來自同濟大學,大部分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職稱,他們不僅教學態度認真,授課質量上乘,而且每天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到嘉興上課。此外,還有相當部分教師留宿學院,以便晚上為學生答疑輔導,對學院教學質量的穩定與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專業優勢

學院設置的專業(方向)都是從母體同濟大學82個本科專業中遴選出來的,不僅社會對這些專業培養的學生需求量大,而且還有同濟大學相應的強勢學科支持,確保了學生的就業需求和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共享

除了依託母體雄厚的師資力量外,學院還共享同濟大學其他各類優質辦學資源。學生不僅可以閱覽同濟大學圖書館的電子圖書,還能遠程借閱同濟大學所有紙質藏書,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同濟大學各類先進的實驗室開展實驗教學,使學生有機會參加高水平和高層次的實驗。此外,通過積極與母體學生合作開展各類活動,共享同濟大學的校園文化資源,從而做到教師資源、圖書資料、實驗設施、教學管理等各類優質資源的共享。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建設一支職稱與學歷並重、教學經驗與實踐能力並重的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依託同濟大學雄厚的師資力量,已擁有一支由520餘名優秀教師組成的專任教師隊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教師佔20%、副高及以上職稱的佔5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超過60%。
學校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揚長避短、因材施教,致力於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富有應用型、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級人才,建立並實施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拓展等三大教學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
百載春秋,薪火相傳。學校將繼承和發揚同濟大學“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校訓和“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同濟精神,堅持以同濟大學“知識、能力、人格”協調發展的全面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同濟大學的有形和無形資源,實現師資力量共享、實踐平台共享、圖書資料共享、管理資源共享和校園文化共享,精心打造新的辦學特色,努力把學院建成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優秀工程師的搖籃。

人才培養

質量為本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自辦學之日起,始終把穩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學院工作的中心位置,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實現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知識、能力、人格”協調發展的全面素質教育。在教學安排中,不僅選聘同濟大學教學名師和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來校任教,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而且還高度重視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學院已與滬浙地區諸多大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實踐教育的開展提供保障。
此外,學院還積極為具有學習潛能的優秀學生創造條件,為其開設相關選修課程和考研輔導班。在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有一批優秀學生通過考研進入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攻讀碩士學位。
實踐教學
學院主要培養相關行業第一線從事技術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是鞏固和加深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學生素養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手段。
學院辦學定位是培養服務生產第一線的技術性應用型人才,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更側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每年暑假都組織數千學生走出課堂,到生產第一線的實習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是學生在實習(實訓)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創新教育
為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學院高度重視和支持第二課堂的創新教育活動,積極開展創新基地建設,每年投入專項經費支持學生創新課題立項,保障了學生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和省的大學生數學競賽、物理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多媒體作品設計競賽等各類競賽,在比賽中屢屢獲獎。
中德合作
學院充分利用母體同濟大學對德合作優勢,積極開展與德國高校的師生交流。學院成立專門的中德合作機構——中德學院(Chinesich-Deutsches Zentrum),作為學院對的教育合作與交流的窗口。從2013年起每年將會選派經過強化德語培訓的學生前往德國學習交流,並在醫學影像技術、工商管理2個專業試點中德合作教學,從培養計劃的制定到重點課程的教學組織和實施等,由中德雙方專業協調人合作共同實施。

校園設施

學院已建成校舍建築面積30萬餘平方米,包括教學樓群、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運動場、學生食堂、學生宿舍、教師公寓樓、學生商業街等現代化教學和生活設施,為廣大師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完善保障。學院二期建設完成後,校舍總建築面積將達到38萬平方米,各類設施將進一步完善,為學校的不斷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學生宿舍環境優美,每間寢室可住四人(約20平方米),室內配有寬頻介面和獨立衛生間。學院設有多個餐廳便於學生就近用餐。學生使用統一的校內一卡通。
嘉興
嘉興
總面積達30000平方米、概算投資近2億元的新圖書館大樓已經投入使用。這不僅是嘉興市最大的高校圖書館,在全國的獨立學院中也首屈一指。

幫困助學

學習優秀者除享有國家提供的各項獎、助學金外,還享有校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其他多種專項獎學金。此外,學院還向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勤工儉學崗位,對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優先安排。

校園文化


社團活動是學院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校園生活、拓展學生興趣愛好、擴大知識領域、陶冶情操、展示才華的舞台。學院有綠色之舟協會、跆拳道社、動漫社、籃球社、乒乓社、DS夢工廠、Easy-go英語吧、TNT輪滑社、E網協會、文學社、海博理財協會、自行車協會等30餘個學生社團。各社團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定期開展各類活動。學院還每年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組織全院各社團參加活動。

現任領導


董事長沈國甫
副董事長邢海華
董 琦
董 事徐建平
周建新
黃自萍
張新民
周亞夫
吳國欣
沈 珺
現任行政領導校長董 琦
常務副校長黃自萍
副校長(兼)張新民
副校長周亞夫
現任黨委領導黨委書記周建新
黨委副書記董 琦
黨委副書記張新民
黨委副書記林 冶
黨委委員周亞夫
(資料來源:)

地理位置


學院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中心、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的浙江省嘉興市。與上海、杭州、寧波、紹興、蘇州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嘉興風景旖旎、民風淳厚、物產豐富、名人輩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嘉興歷代名人輩出,僅近現代就湧現出了晚清大儒沈曾植、國學大師王國維、文壇巨匠茅盾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漫畫家豐子愷張樂平、藝術奇才李叔同、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著名作家余華等一大批名家大師。
學院坐落於嘉興市區南面,佔地830餘畝。與著名的嘉興南湖直線距離僅3.5公里。有一個既有都市氣息又鬧中取靜、適合莘莘學子刻苦攻讀的好環境。學院周邊交通便捷,嘉興火車站、高鐵南站均在學院周邊五公里範圍內,K05、K08、K09、K30、K33、K82、K92、K153、K162、K171等多條公交線路均可到達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