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谷

中國以餐飲服務為主業的公司

和合谷,是北京和合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家中式快餐連鎖企業。成立於2003年底,2004年3月開出第一家店。和合谷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共有店鋪百餘家,月均服務顧客120萬人次。

和合谷先後獲得全國餐飲行業第一個“國家環保示範獎”、“北京市勞動模範集體”、“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等榮譽稱號。

發展歷程


和合谷致力於將傳統中華美食精華與現代化快餐快餐元素進行巧妙地糅合改良,目前已經推出了自主研發的麻婆飯、東坡飯、魚香飯、宮保雞丁飯、雞肉飯等十餘種健康營養的飯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公司將一如既往的遵循“良心品質”的宗旨,繼續研發創新出滿足消費者口味的飯品。
2003年3月和合谷在公司總經理趙申的組織下,在西單中友百貨開出第一家和合谷快餐店,且取得了很好反響和營運業績。在北京截止2012年7月已有63家直營快餐連鎖店,山西太原已開出8家直營店,天津也已經開出3家快餐連鎖店。
為此,公司不遺餘力,配備了佔地5000平方米的,擁有先進的製作、殺菌、冷凍、冷藏設備、符合低碳低能耗設計標準的獨立加工配送中心。中心的建設嚴格按照HACCP食品安全體系和食品加工廠設計規範要求進行設計建造,實現了產品的統一標準、統一加工、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為公司快速平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司於2006年4月順利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於2007年7月順利通過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2003年3月和合谷在公司總經理趙申的組織下,創立了北京和合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西單中友百貨(現已更名為漢光百貨)開出第一家和合谷快餐店,且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和營運業績。截止2013年12月已有88家直營快餐連鎖店,北京地區82家,天津4家店面,河北省涿州2家。山西太原已開出8家直營店。
在取得一定的規模后。公司為了更好的發展。為走向全國市場做好鋪墊。在北京市建設了佔地10000平方米,擁有先進的食品加工、殺菌、冷凍、冷藏設備、符合低碳低能耗設計標準的獨立加工配送中心。根據我們公司總經理的中式快餐的發展理論,兩個廚房概念:“中央廚房和店鋪終端廚房的結合”。推出了和合谷中式快餐和嘉和面兩個餐飲品牌。

社會事件


爆料
2016年4月,媒體爆料和合谷霄雲路店存在將剩包子加熱后再賣、雞肉包裝保質期隨便改等現象。此外,該店衛生條件堪憂,員工用擦完下水槽后的抹布擦餐盒,部分員工如廁后不洗手就直接製作食品,更有甚者,員工做飯和捅垃圾用同一把刮鏟。對此,該店員工稱,“在店裡做事,不應太認真,否則會很累。”2016年4月,和合谷因衛生條件堪憂,存在食品安全隱患,而被媒體曝光。
回應
和合谷公司管理層第一時間到達該店鋪,對其進行現場檢查,將就這一事件立即進行認真的調查追蹤。如問題屬實我們將嚴肅處理,並堅決貫徹和合谷現有規章制度與操作標準,給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和合谷的消費者一個滿意的答覆。

獲得榮譽


獎項名稱
“北京餐飲十大品牌”連續四年榮獲“北京餐飲企業50強”並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殊榮
是《餐飲業營養配餐技術要求》(SB/T10474-2008)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餐飲業要求》(GB/T27306-2008)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連續9年被評為“北京市和諧勞動關係先進單位”並先後榮獲“北京市文明單位標兵”
“北京市安康企業”“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中國快餐最具成長性品牌企業”
“全國餐飲業優秀企業”等

公司文化


企業願景
成為最受信賴的餐飲品牌
企業使命
和合谷
和合谷
用良心品質,為顧客提供健康美味、便捷實惠的餐飲服務
核心價值觀
良心品質:正義誠信、健康食尚、綠色、節約、安全;
慎獨自律:平和淡定、勇擔責任、奉獻、學習、感恩;
和諧合作:以人為本、團結友愛、分享、寬容、信任;
創新卓越:萬遍如一、關注細節、科學、嚴謹、規範。
品牌由來
公司的企業文化既為“和合”文化。“和”字意為和諧、和睦;“合”字意為合作、合一。“和合”是一種道德,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支撐。公司將“和合”作為企業文化,是因為任何生命長久的企業都離不開“和合”的精神支撐。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員工與顧客之間都需要“和合”文化來維繫。
“和合二仙”是我國民間的愛神。二人一持荷花,一捧圓盒,象徵“和(荷)諧合(盒)好”,寓意“和合”。“和合二仙”是中國民間神話中的和美團圓之神,傳說為唐代僧人寒山與拾得,二人相交甚厚,和睦同心。相傳,唐朝初年,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出門化緣,在路邊撿到一個被人拋棄的男嬰。禪師不忍生靈路斃,便把他抱回國清寺哺養。等這孩子長到六七歲時,便派在寺廟的廚房內打雜。寺廟裡的眾僧因為不知其父母姓氏,便按他的來歷,叫他“拾得”。國清寺外面,有個年歲同拾得相仿的乞兒,來歷也不清楚。只知他很小的時候,便常來寺廟前“罵山門”。和尚們嚇唬他,他卻哈哈大笑,並不害怕。後來,眾僧才發現這個乞兒就住在寒岩的石穴內,便叫他“寒山”。寒山和拾得結識后,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常把自己的那一份齋飯盛在一個圓形的食盒中,帶到寒山住的石穴內,與他分享。國清寺的豐乾和尚見他倆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與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倆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誰知長大后,二人同時愛上了一個姑娘,煩惱便隨之出現了。於是,寒山決意割斷情絲,一個人去蘇州楓橋邊結廬修行。拾得知道真相后,大生感激之情,便揣起那個食盒,走下了天台山,一路化緣,一路打聽寒山的音訊。寒山聽說了抬得來尋找自己的消息,便忙折一枝盛開的荷花,迎接於五里之外。小別重逢,倆人歡喜逾常。寒山用荷葉給拾得撣塵,拾得捧上食盒,同他共享剛募化來的飯菜,說說笑笑,很快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境界中。經過這一次小小的情劫,這兩個天資聰穎、生有慧根的少年,徹底解脫了塵緣。從此便結伴募化,發願立廟,這就是名動天下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被頭散發,憨態可掬。寒山與拾得兩位因為笑口常開、樂為大家排解禍難,便被民間奉為歡喜之神,並將他們倆少年時的形像畫成瑞圖,專門懸掛在舉行婚禮的喜堂上,以示祝福。寒山手執荷花,諧個“和”字;拾得拿個食盒,諧個“合”字,暗寓夫妻和諧合好的意思。清朝時,這一民間俗信正式被官方認可。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下詔,封寒山為和聖,封拾得為合聖,所以“和合二仙”又稱為“和合二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