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地處桐城市東南,呈半島狀,三面環水,東鄰菜子湖、白兔湖,西鄰嬉子湖,總面積134.58平方千米,水面11.4萬畝,轄9行政個村,總人口16533人(2017)。水陸交通便捷。

簡介


嬉子湖鎮在文都桐城與安慶市交界處,在桐城市東南邊境,那碧波萬頃的寬闊湖面,便是人們為之嚮往的嬉子湖。環境優、景色秀麗,擁有“春晴草色如酥,夏汛水天浩渺,秋日白鷺祥雲,冬雪平冰千里”之喻,三水融合彙集,奔流於滔滔不息的長江,它流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也流出了亘古不滅的燦爛文化。

鄉鎮概況


嬉子湖湖畔的嬉子湖鎮就因嬉子湖而得名,於新世紀之初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陸地上的嬉子湖鎮是湖中的長型半島,嬉子湖、菜子湖、白兔湖,象條巨大的項鏈,從東、南、西三面環繞,快捷的江湖航運,使這兒成為上溯湖廣、下達蘇杭的“九省通衢”之地,這個桐城首屈一指水上重鎮,恰似
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
一塊璀璨奪目的鏷玉,曾引多少文人墨客、仁人志士趨之若鶩。得天獨厚的湖光山色,酣暢淳樸的風土民情,豐饒富足的水陸物產,處處沉澱著豐厚的旅遊文化,正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歷史久遠而又活力四射的文都大地。
嬉子湖農業基礎歷史悠久,盛產水稻、油菜、瓜果等農作物,連續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明星鄉鎮”稱號。
嬉子湖水域遼闊,水質優良,無污染,湖汊眾多,水產業發達,為桐城市水產大鎮,盛產螃蟹、青蝦、甲魚、淡水白鯧等“嬉子湖”牌淡水魚類,是省市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嬉子湖生態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嬉子湖景區現有嬉子湖度假村、嬉子湖養生酒店、生態濕地、垂釣中心、戶外拓展、古漕運八大碼頭、嬉子仙島、十二生肖園、天文科普及4D動感影院、水上樂園、遊樂園、歡樂園、空中單車、農副產品及瓜果採摘、遊客接待中心、方以智廣場、生態停車場等景點及旅遊配套設施。
嬉子湖人傑地靈,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自然資源。嬉子湖山水相依,風光旖旎,景色宜人,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遊人所仰嘆,如桐城古八景之一的“松湖落雁”、堪稱一絕的“嬉子夕照”、風景各異的湖中島嶼,給人以回歸自然的清新感覺。

行政區劃


松山村位於桐城市嬉子湖鎮東南,南與安慶市宜秀區姥山村水域相連,東與樅陽縣兩壇村隔湖相望,西與本鎮雙店村相鄰。境內松山挺拔,菜子湖圍繞,全村區域面積為27平方公里。全村分為44個村民組,總戶數921戶,總人口3850人,其中中共黨員85人,村集體收入12萬元。
雙店村位於文都桐城東南之隅,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全村35個村民組,748戶,3080人。轄區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70畝,山場面積150畝,水域面積10平方公里,濕地面積3平方里。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本地經濟以水產拉動旅遊的模式發展為特色。
漁業村位於嬉子湖鎮西南,西瀕嬉子湖。總面積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總人口405人,4個自然村莊,112戶。漁業村是桐城市的專業漁業村,形成以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集捕撈、加工、運輸、服務等多種行業於一體的產業鏈。
松桂村位於嬉子湖東北端,全村總面積225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50公頃,山場面積710公頃,水面1290公頃。轄40個村民組,1128戶,4425人。現有養殖水面4500畝,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7.2萬元。
肖店村位於嬉子湖鎮中心位置,桐雙公路由此穿過。全村46個村民組,總人口4238人。耕地面積4102畝,森林覆蓋面2100畝,水域面積8000畝。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餘元。全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東、西沿湖,南、北依崗,交通便利,是餐飲、垂釣、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珠檀村位於嬉子湖鎮政府東北部,東臨白兔湖、菜子湖,南臨珠勝圩,西臨肖店村,北臨曹崗村,自北向東全長12公里。全村共有36個村民組,715戶,2583人。耕地面積2646畝,單產糧食768噸,棉花391噸,油菜80噸,人均純收入2379元。現已開發水面1.4萬餘畝,其中精養水面300餘畝,擁有山場1800畝,已開發苗圃20餘畝,生態家園5個,正待開發山場近100餘畝。村級集體經濟達10萬餘元。
曹崗村位於嬉子湖鎮中部,屬於高崗丘陵地區,北抵白兔湖,南達嬉子湖北岸,西鄰蟠龍村,東鄰珠檀、肖店村,轄31個村民組,現有人口16533人(2017),耕地2479畝,村內有皖小一所,共有在校師生260餘人。曹崗村是傳統的棉產區,兼植油菜,輔種水稻,沿湖低洼處發展天然水產養殖業,濕地眾多,野禽聚集,生態環境優越。現有圩口三個,擁有養殖權的國有水面5000畝,水產養殖潛力巨大。村交通條件較好,高雙公路穿村而過,通組的砂石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自來水工程也正在建設中。
蟠龍村位於嬉子湖中西部,東臨白兔湖,西臨嬉子湖,桐雙公路穿境而過,中間是丘陵高崗,東、西屬沿湖低凹地區,全境約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2121畝,山林面積191畝,水面面積為1930畝,村轄28個村民組,530戶,總人口2080人。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業投資環境優美,現已有總投資1280萬元的安徽雨潤蛋鴨養殖基地落戶我地。
朱橋村位於北緯30.86°,東徑117.07°,地處桐城市東南邊境,桐雙公路中部,有18個村民組。2185人,土地總面積4585畝,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主要盛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紅芋,黃豆等農作物。漁業精養,畜牧養殖是本村特色產業。

特色產品


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
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種之一。栽培遍及全國,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種。其種植面積佔全國油料作物總面積的40%以上,產量佔全國油料總產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會影響油菜籽及菜籽油的質量。油菜籽中還含有一定量的芥酸 鹼、單寧等化學物質,都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餅需去毒后才能作飼料。
甲魚又稱鱉或團魚,是一種卵生兩棲爬行動物,其頭象龜,但背甲沒有烏龜般的條紋,邊緣呈柔軟狀裙邊,顏色墨綠。甲魚常在水底的泥沙中生活,喜食魚、蝦等小動物,瓜皮果屑、青草以及穀物等也吞食。甲魚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鐵、動物膠、角蛋白及多種維生素,是不可多得的滋補品。甲魚還可入葯,其背殼具有滋陰補陽、散結平肝之功效,可醫治咳嗽、盜汗、腎虧、閉經等症,甲魚膽可治高血壓;卵能治久瀉久痢;血能治小兒疳積,民間還流傳著甲魚能醫治癌症之說。
淡水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原產南美亞馬遜河,為熱帶和亞熱帶魚類。淡水白鯧(以下簡稱淡水鯧)具有食性雜、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易捕撈、肉厚剌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在擴大池塘養殖對象,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方面是一種有價值的魚類,幼魚階段還可作觀賞魚。淡水鯧於1982年被引入中國台灣省,之後人工繁殖成功,開始在淡水魚塘推廣養殖。1985年從台灣省經香港引入廣東省試養,1987年獲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後逐漸推廣全國,成為年產量最高的名特品種之一。

特色養殖業


桐城市嬉子湖鎮喜子大閘蟹養殖場擁有養殖水面800畝為嬉子湖中最大的幾家養殖企業之一環保保區中湖水清澈見底,無污染,理化指標達到飲用水標準;湖底水草豐茂,野生水生動物資源豐富。蟹苗低密度投放(正常養殖養殖密度之1/4,天然餌料就能滿足大閘蟹生長的需要。"人放天養"的養殖模式,生產出的在大閘蟹堪稱嬉子湖蟹中之上品。
嬉子湖鎮喜子大閘蟹品種純,生長快,個體大,肉鮮味美,肉質細膩而有彈性,成蟹個體平均體重100克~200克,最大可達450克,其外形、品質、規格均可與我國的江浙大閘蟹相媲美。嬉子湖鎮通過河蟹生態養殖,取得了好的效益,2004年黃河口河蟹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及產品認證,總結出了一套濕地生態養殖技術。

養殖區選擇

嬉子湖鎮喜子大閘蟹養殖區要遠離村莊、工礦區,自然環境優良,無污染,蓄水方便,水草資源、小蝦及螺、蜆等底棲生物豐富,底質淤泥層少(10厘米),無兇猛魚類等敵害生物,路渠等設施配套。

放苗

嬉子湖鎮喜子大閘蟹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無寄生蟲附著(嚴禁投放性早熟扣蟹)的扣蟹,經3‰~4‰食鹽水溶液浸洗3分鐘~5分鐘後於4月份向濕地溝渠投放蟹苗。

日常管理

嬉子湖鎮堅持可持續的健康養殖模式,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工作。通過蘆葦生態養殖,保護濕地植被,使該區域養殖環境具有較強的水質調控和凈化功能,從而做到黃河口河蟹健康養殖。其次是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管理。定期對養殖區水質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水質調節

嬉子湖鎮養殖過程中不用藥,基本不換水,水質惡化或者暴雨天要及時調水或加水,換水量根據情況而定。在生產中,嚴格按照無公害控制技術操作,不使用農藥及激素等,直接引用黃河水自然養殖,夏季高溫時,視水質情況,不定期換水,每次換水水深10厘米~20厘米,先排后灌。

收捕銷售

嬉子湖鎮每年9月~10月用燈光誘捕法或在各個水渠內插網捕捉大閘蟹,捕捉的成蟹應經2小時以上的網箱暫養,經吐泥濾臟后,分袋包裝,保溫運輸至市場銷售。

基礎設施建設


嬉子湖鎮2007年圍繞“水林田路”大做文章,採取“四結合”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個重點,加速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努力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嬉子湖鎮結合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治好“水”:興修5000米水渠,維修2萬米水渠,整修草池坪水庫,青蒿峪水庫,維修800口堰塘,努力提高農業抗災能力。
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結合優勢農業產業帶建設造好“林”:新發展柑桔3000畝,品種改良3000畝,無公害綜合技術配套3000畝,其中高標準建園1500畝,辦500畝無病毒優質臍橙良種基地。
高標準改造老茶園1000畝,引進一家茶葉加工企業,力爭打響一個品牌;狠抓科技創新和田間管理,提高8560畝板栗效益。
嬉子湖鎮結合良種良法種好“田”:新發展優質核桃5000畝,蔬菜5000畝,努力為半山地區增收辦好樣板示範,探索新路子。
嬉子湖鎮結合交通建設修好“路”:興修村級公路7條35公里,改造鄉村道路60公里,硬化村級公路55公里,努力實現“打通新公路,村村通公路,全面碎石路,部分水泥路”切實解除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

社會發展


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
嬉子湖鎮素質教育成效顯著。嬉子湖鎮5所中小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初等教育率均達100%,中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99%、98%,重點高中上線24人,教育水平居全縣領先地位。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鎮衛生院在全縣率先完成了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率先實行了村衛生室藥品集中採購,規範了藥品管理。醫療質量居全縣鄉鎮之首,100%的農戶實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十分關注弱群體的生產產生活。183人納入低保,安置下崗分流人員再就業210人。民政事業長足發展。鎮政府籌資40萬元,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鎮福利院公寓,老人入院率達到85%,為特貧困戶發放救濟金6萬元,為“五保”老人落實供養金30萬元。郵政電訊業發達。郵政可辦理國內各種郵政業務;電訊暢通,共有程式控制電話1500門,手機信息覆蓋暢通率100%。

傳說典故編輯


父子宰相

康熙初年,青年時期的張英,跟隨父親張秉彝常嬉戲於嬉子湖,其間不輟發奮攻讀。五年後,張英高中二甲第四名進士,后調任禮部尚書,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經筵講官。是嬉子湖豐厚的地域文化熏陶和哺育了當朝一代名臣,還有張廷玉老家老莊舊址,明代大師方以智祖母墓坊,明代四川按察使余珊墓一級太平天國時期鑄幣山莊遺址,氣勢磅礴。嬉子湖漁歌唱晚,遊艇馳騁,水歡魚躍,美景有加,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家園。

嬉子墩傳奇

嬉子湖波心雄踞著一樹木蔥籠、鷺鶴千群的仙島——嬉子墩,無論湖水漲落終不被淹沒,遠看似出水芙蓉,近觀若睡貓卧於湖中。嬉子墩中心有一古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主系明代四川按察使司余珊。余珊,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進士,一生耿直善諫,因揭發宦黨受陷入獄。明世宗及位,應詔奏“十漸”,計萬餘言,俱中時弊。后升其江西僉事,遷四川威茂兵備副使、四川按察使司。墓前的石馬、石翁仲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
嬉子墩和它的石人石馬還有著一段神奇的傳說。
從前這墩上住著戶打魚人家,家裡豢養只黑狗,據說那黑狗乃是嬉子墩的守護神,它象團黑雲將嬉子墩遮罩了起來,什麼樣的敵人也發現不了這塊寶地。那一年冬天,嬉子墩上來了位地師爺,這人過於迂腐、謹慎多疑,倒是這家男女主人熱情、豁達善良,每天雞鴨魚肉、杯茶碗酒地象自家親人似的盛情款待。再說那狗下了屋頂,只要見到那地師爺就不住狂叫,弄得這位異客自覺窩囊尷尬,心裡氣憤不已,就本能地對狗充滿了惡感。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一轉眼,水暖花開,古怪的地師爺也自覺得該要離開這人好水甜的地方了。可他心裡一直在嘀咕,這幾天吃的雞怎不見雞肫,八成是人家留著自己吃了,哪有真心待他的呢?越想越不是滋味。臨走一番惜別之際,猛然那黑狗從屋頂上跳下,地住的狂咬亂叫,弄得這位地惱羞成怒成怒,便對兩主人吩咐道:“這孽畜非除不可,不然日後要有災難啊!”他心裡卻明明知道,這是一條神狗,萬殺不得。善良的主人一邊聽著一邊塞給他一隻沉甸甸的盛菜的竹筒,囑咐路上好用。走了幾里路,地師爺自然打開竹筒蓋瞧瞧裡面是甚,一看是一隻只鹵得紅香發亮的雞肫。他良心發現,覺得幸遇這對恩人,卻騙人家除掉那條神犬。不行,得趕緊回去改口。等這位地師爺三步兩步折回,見門前攤著一張血淋淋的狗皮,頓覺晚了,急得心臟病發作就倒了下去。那竹筒里的雞肫散落一地。剎時,烏雲翻卷,雷聲隆隆。原來嬉子墩失出“狗影”的遮護暴露了一方寶地,朝廷發兵前來掠奪,刀光劍影之處,雞鳴鶴唳,樹倒花落。令人驚奇的是,嬉子墩上那一片片竹林,血流成河,原被刀劍砍倒的竹節里都有三個人形模樣的生命,未被砍倒的竹桿全部爆裂,裡面都是如此。統軍的將領驚駭萬狀,他用刀指著一個個血淋淋的小人對手下的士兵說,那紅臉的是未登基的皇上,而黑白兩臉的分別是武將和文臣,他們驚呼,滅了整整一個即將產生的朝廷和軍隊。忽然一陣狂風暴雨,碧浪滔天,那班耀武揚威的軍隊被湖水卷得無影無蹤,一切都恢復了寧靜。那一層層竹節里爆出來三個小人,化作三對石人石馬永遠立在嬉子墩上,如今忠實地守衛在余珊墓前兩側。

陡起墩故事

從嬉子湖水上碼頭乘快艇南下不到二十分鐘,便可來到“五斤花”地——陡起敦,它位於雙店村木咀頭不遠。
清順帝時,有位史地師慕名來到這五斤花地,有一天他領著幾個窮人在此挖處荒墳,叮囑挖至墓下躺埋著的青石就別下手,給位地主老爺葬祖,圖個“官(棺)上加官(棺)”。這幾個窮人就是不服,偏偏挖開了石碑,沒想到頃刻間一對仙鶴從碑底下臨空飛出。史地師驚醒過來連掌擊仗擊去,嘴裡還一邊罵:“看你劣畜發幾家”,可憐一隻從半空中落入菜子湖,另一隻向江南方向逃去。一夜間,其失足水面處長起一爿立足小島將傷鶴托起,這就是“陡起敦”的來歷。
再說有一年,後來出任安南正使、太常寺正卿的程芳朝寄居陡起墩,貧寒之至竟買不起年肉,就欲求祖籍貴池、在此地做買賣的屠戶賒帳,哪知主人不在家,小徒第雖羨慕其才但又不好做主,只好選了個毛糙豬頭叫他將就著過年。沒料到回家將豬捆剛捆著,屠戶氣凶凶揣門而進,不管三七二十一拎起豬頭就走。奚落之下,程芳朝抄簍蝦宕哆哆嗦嗦下湖撈了點蝦子回來。除夕夜,一家人圍著碗豬頭湯羞憤不已。“妻子莫要淚漣漣,無肉有湯也過年,有朝一日時運轉,日日年來日日年。”躊躇滿志的程芳朝反覆勸妻舉筷:“金筷夾銀蝦!”。沒想到正在此時,漆黑的外面象一隻仙鶴在鳴叫:“狀元出在五斤花——猛地猛的一驚,注目傾聽,還是那句“狀元出在五斤花。”,一惱蹊擾不已,“五斤花”是啥意思?幾天後程芳朝終於弄明白,這五斤花之地無論豐年還是歉年可收五斤棉花。不久,程芳朝借了些銀兩買這塊五斤花地,千里迢迢將一世祖父母老柩遷安此地。這陡起墩果然是著好地,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程芳朝參加殿試,一舉高中一甲二名榜眼。
程芳朝發跡以後第一次出使安南,途徑池州,不料官船擱淺於近岸,他傳令池州府將城內外大小肉案悉數搬來搭橋,從此池州屠戶賣肉無肉案一直沿襲。他的“肉案搭浮橋”趣聞軼事,還在民間廣泛傳誦。

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潘桂生
黨委副書記、鎮長:童紅兵
人大主席:張澤超
政協主任:汪毅
黨委副書記:彭天輝
黨徠委委員、紀委書記:胡先春
黨委委員、副鎮長:高波
政法委員:劉曉霏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王鄭根
宣傳委員、統戰委員:張西海
組織委員:蔣琨
人大副主席:何韡
副鎮長:王兵
副鎮長:鄭祖忠

榮獲榮譽


2008年榮獲“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和“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稱號。
2018年榮獲“第二批省級旅遊小鎮”稱號。
2020年7月21日,被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第三屆桐城市文明鎮”榮譽稱號。
2021年5月8日,被安徽省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命名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遊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