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

河南禹州市方山古稱

龍山是北京十渡風景區的主要景觀之一。在風景區的中心,有一條橫跨十渡南北的小山脈,長約3華里,寬約60餘米,自北向南婉蜓低落而下,到拒馬河北岸陡然而止,宛如一條巨龍伸出長頸飲水,形象活靈活現。山的東側均是懸崖峭壁,在石縫中松柏野花叢生,五顏六色。每當晴空萬里的早上,日光出映時,山水間煙霧繚繞,呈現出粼光閃閃的景象,似長龍擊水,尉為壯觀。

簡介


古代龍山,今天的方山,又名方城山,位於河南省許昌市禹州西部。

地理位置


方山位於河南省的禹州西部山區,地處中原八百里伏牛山余脈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東距京廣線65公里,北距省城鄭州110公里,西距中嶽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外方山),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登封少林寺40公里。全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143個自然村,2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萬人。湧泉河、潘家河、潁河三條河流貫穿全境,紙坊水庫、杏山坡水庫、白沙水庫猶如三顆璀璨的明珠環繞鑲嵌在群山之中。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境內漁溝鎮亦有一龍山,產靈璧奇石。古時靈秀非常,蒼松翠柏,清泉流觴。曾修龍山渠,尚存。今有《入龍山》詩:“靈秀髮天然,怪石生崗間。掘得金蟬子,冰凍十日寒。登高極遠目,不曾見長安。當年天渠曾引水,泉清松碧雲滿山。”

歷史沿革


方山,亦稱方城山,古稱龍山。清《禹州志》載:方山有“五龍壁”或“九龍壁”之稱,故呼為“龍的故鄉”。因地處中原人類始祖活動的中心地帶,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景點繁多,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比較著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廟、軒轅洞、八卦台、觀月台、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啟母洞、紅廟、長壽山莊、溯源亭、紙坊水庫等。

華夏源泉


方山,古稱龍山,也是華夏民族,華夏族裔生息繁衍的發源地。方山北麓,中嶽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地,中華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夏初都地,后稱陽城(河南登封)。夏后自方山北麓遷徙至方山東麓的穎水之濱,夏都夏邑,后稱陽翟(河南禹州)。方山穎水,是華夏民族,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