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

河南省禹州市下轄鎮

方山位於河南省的禹州西部山區,地處中原八百里伏牛山余脈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東距京廣線65公里,北距省城鄭州110公里,西距中嶽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外方山),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登封少林寺40公里。全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143個自然村,2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萬人。湧泉河、潘家河、潁河三條河流貫穿全境,紙坊水庫、杏山坡水庫、白沙水庫猶如三顆璀璨的明珠環繞鑲嵌在群山之中。

歷史沿革


方山,亦稱方城山,古稱龍山。清《禹州志》載:方山有“五龍壁”或“九龍壁”之稱,故呼為“龍的故鄉”。因地處中原人類始祖活動的中心地帶,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景點繁多,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比較著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廟、軒轅洞、八卦台、觀月台、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啟母洞、紅廟、長壽山莊、溯源亭、紙坊水庫等。

簡介

方山(2)
方山(2)
方山鎮於2002年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全省六好鄉鎮黨委”,全省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鎮團委於2004年10月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連續三年被省農調隊評詁為全省“百強鄉鎮”。
方山礦產資源蘊藏豐富,已探明儲量達數72噸,以煤炭、鋁礬土石灰石為主,品質優良,享譽省內外,另有石英石、鐵礦、陶土、白堊等礦藏,也頗具開發潛力;全鎮機械加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企業總數已達近百家;以林葯果綜合開發為主的特色農業經濟前景看好。近幾年來,方山鎮黨委政府不斷推出優惠政策、強化服務意識,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截止2004年底,全鎮生產總值已達15億元,財政收入達2167.8萬元,其中民營經濟已佔經濟總量的75%,經濟增長帶動了文化、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以城鎮建設為主,大力推動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優良的環境。
方山
方山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指示精神和中華傳統詩詞之美,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在方山的傳承和發揚,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方山悠久的文化歷史底蘊,提高全鎮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奮力打造“魅力方山、活力方山、文化方山、幸福方山”。4月29日上午,方山鎮舉辦了方山鎮首屆詩詞大會,來自全鎮各村、各學校共600餘名演職人員和群眾參加了詩詞大會。
據悉,方山鎮首屆詩詞大會,通過節目篩選,共有23個節目脫穎而出,經過最後角逐,共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將3名。此次詩詞大會,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提升了方山鎮廣大黨員幹部的詩詞知識和文學修養,活躍了全鎮的文化氛圍。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方山(1)
方山(1)
景觀資源
方山總面積9.88平方公里,由雄偉的方山、威武的獅峰、幽深的龍犟門三大景區組成。集危崖絕壁,奇峰深谷,田園風光等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其中擁有國家一級景點11處,二級景點12處。景觀資源非常豐富。

文化


方姓之源

方山是世界方雷鄺氏發源地,自方樹福堂基金會主席方潤華先生回方山祭祖以來,我們即開始與海內外方氏宗親社團的交流,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方潤華先生為方山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1997年起,先後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肇彝希望小學、潤良中學、方山幼兒園、溯源亭、功德亭,修築了柏油路等捐助項目。禹州市主要領導對方雷氏歷史文化研究及旅遊開發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旅遊


東南第一名山

方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被古人譽為“東南第一名山”,王羲之徐霞客等名士都曾遊歷過此地,並留有優美的詩文。方山四面千仞絕壁,萬丈深谷,周圍10里絕壁高差皆在百米以上,氣勢磅險於攀登。山頂坦蕩開闊,700畝山平如,恍若空中平原,天外瓊台,超然在外,堪稱天下第一大頂。有詩讚曰:“仰止方岩千仞幾,巍巍高大與天齊,當天白日青雲接,萬里江山一望低”。

華夏源泉

方山,古稱龍山,也是華夏民族,華夏族裔生息繁衍的發源地。方山北麓,中嶽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地,中華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夏初都地,后稱陽城(河南登封)。夏后自方山北麓遷徙至方山東麓的穎水之濱,夏都夏邑,后稱陽翟(河南禹州)。方山穎水,是華夏民族,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