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法帖中,以
北宋慶曆年間的《潭帖》最為撲朔迷離。這部曾被十餘部古代典籍推為名帖的書法寶典。到今天沒有一部能完整地流傳下來。《潭帖》亦稱“長沙帖”。匯刻叢帖。北宋 慶曆 間
劉沆 帥
潭州 (今 湖南省 長沙市 )時,命僧 希白 摹刻。計十卷。以《
淳化閣帖》為底本,增入 晉
王羲之 《霜寒帖》、《
十七帖》以及 王濛、
顏真卿 等帖。與《
絳帖》齊名。因刻於 潭州,故名。原石毀於
南宋 建炎 年間,
翻刻本很多。參閱 宋
鄭興裔 《鄭忠肅奏議遺集·淳化帖》、明
陶宗儀 《輟耕錄·淳化閣帖》。
明清兩代皇家典藏中,找不到它的蹤跡。
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歷代碑帖中,也沒有這部名傳遐邇的寶典。明清以來。著錄中國
法帖的著作不下數十種,但涉及到《潭帖》不是語焉不詳,就是照抄宋代典籍。近現代的碑帖鑒定巨宿,諸如
容庚、
馬子云等前輩,對《潭帖》似乎格外謹慎。在他們的專著中有的避而不談,有的一筆帶過,令人不得要領。
書法界、收藏界不少資深研究人員,對這部令人難以捉摸的《潭帖》充滿了憧憬,也充滿了疑惑。海內外許多賢達,企圖通過現存的《潭帖》實例,揭開蒙在其上的面紗,但遺憾的是直到現在也找不到一部供他們研究的實物。1994年
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四川省博物館珍藏的十卷本《宋拓潭帖》。前言中明確地說,此書的收藏者同盟會員黃遂生和但懋辛及當代著名碑帖專家、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馬子云先生均認定此帖為“北宋《潭帖》原石精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