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天

1983年李谷一演唱歌曲

《艷陽天》是李翰祥譚盾合力打造充滿藝術想象力的小調式新民歌。

基本信息


電影《火燒圓明園》插曲:艷陽天
詞:李翰祥
曲:譚盾
唱:李谷一

歌曲歌詞


艷陽天,艷陽天,
桃花似火柳如煙,
又早畫梁間,
對對對對雙飛燕,
女兒淚漣女兒淚漣。
奴今十八正華年,
空對好春光,
誰與奴作伴?
誰與奴作伴?
艷陽天,艷陽天,
湖光山色映畫簾,
春滿圓明園,
雙鶴雙鶴交頸眠,
女兒淚漣女兒淚漣。
奴今十八正華年,
天地一家春,
誰與奴作伴?
誰與奴作伴?

發行信息


發行時間1983
發行公司-
歸屬專輯火燒圓明園

電影簡介


中文名稱:火燒圓明園
英文名稱:Burning Of The Imperial Palace
資源類型:DVDRip
電影導演:李翰祥Han Hsiang Li
電影演員:
梁家輝 Tony Leung Ka Fai .... Emperor Xian Feng
劉曉慶 Xiaoqing Liu .... Yulan
Jie Zhou .... Concubine Li
Ye Chen .... Cian
Lei Xiang .... Shu Shun
Tielin Zhang .... Yi Qing
地區:香港
語言:普通話,粵語
1852年,出身宦門,頗具姿色的玉蘭被選入宮,冊封為貴人。但因玉蘭所屬的葉赫那拉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豐帝的注目。玉蘭苦思進身之計,終以一曲纏綿哀怨的小調吸引咸豐,進而博取寵幸。以後,聰明伶俐的玉蘭,經常伴隨在皇帝身旁。一年後,玉蘭因生子載淳,被咸豐封為懿貴妃,在宮內的地位已與皇后相仿。此時,清王朝內憂外患,危機四起。英、法等八國聯軍進攻 廣州、天津,后直達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亂。咸丰采納懿貴妃主張,命僧格林沁親王率兵禦敵。八里橋一戰,清兵敗北,參戰將士全部陣亡。咸豐即率嬪妃及大臣肅順等逃往熱河行宮,留弟弟恭親王--奕在京與洋人談判。熱河行宮裡,咸豐不理朝政,猶自整日尋歡作樂,奏章由懿貴妃代為批閱。驕橫不可一世的英、法聯軍欺其昏庸,仗著洋槍洋炮,攻入北京城。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搶劫一空,並付之一炬。
話說李翰祥於70年代在邵氏片場拍攝清宮戲《傾國傾城》,雖是棚內搭景,卻能展現昔日紫禁城的雍華風貌,其逼真程度直令北京高層連聲驚嘆,遂有後來邀請李大導演赴內地拍《火燒圓明園》之行。當時李翰祥作為第一位赴內地拍片的非左派影人,背負了沉重的政治壓力,但出於思鄉之情和能在有生之年去北京故宮實地拍攝清宮歷史片的壯志,加之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有澳門富豪何賢資助他創辦“新崑崙”電影公司,終令李大導演頂住壓力,拍出即便今日來看,仍不失為警醒國人的歷史大片。
眾所周知,李翰祥的古裝電影最重歷史考據,可惜以前在香港限於片場搭景,皇宮殿宇儘管做得逼真,終歸只是仿製品。而執導《火燒圓明園》時有內地政府大開方便之門,開放故宮等名勝重地及諸多珍貴文物供其拍攝,自然令李翰祥如魚得水,百官上朝、軍機議政、木蘭秋狩、圓明殘垣,皆是實地實景實物展現,其恢宏氣勢、歷史實感於國產電影中前所未見!同時,對於那段國恥舊事,李翰祥的版本雖糅合史實與野史進行演繹(野史最明顯者當是僧哥林沁意氣用事狂摔巴夏禮一場),然整體不失客觀公正,同時又飽含情感:英法聯軍以代表先進文明的洋槍洋炮攻陷古老的北京城,卻用最野蠻的手段搶劫焚毀了這座萬園之園,影片旁白低沉激憤,一詠三嘆,國人觀之自然心痛震撼。
另外,《火燒圓明園》採取的是雙線結構,除了英法聯軍的禽獸行徑外,影片前半部分用大量篇幅描寫了慈禧發跡的故事,從少女玉蘭時代即有野心開始,到初入宮門不得寵幸的寂寞幽怨,再至耍媚術贏得懿貴妃名位有志干預朝政,如此正史與野聞交融,不僅故事多曲折細節添俗趣,而且有利於刻畫慈禧的人物性格。—當然,這也是李翰祥的一貫風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