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劉長林的結果 展開
劉長林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長林,男,法學博士(上海大學),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
學術兼職: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上海市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秘書長、陳獨秀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獲獎:安徽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199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會科研成果優秀獎(1994)、上海市歷史學會第三屆學會獎(2002)、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2006)等。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近現代人物研究。
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國近現代人物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現代儒學、中國近現代社會思想史文獻研讀等。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的現代轉換與當代走向研究”(2000年結項);
2、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社會轉型與人生哲學重建——五四新青年派與東方派人生觀比較研究”(2005年結項);
3、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改造思想”(2005年);
4、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自由的限度與解放的底線--《新青年》與《東方雜誌》婦女解放思想研究”(2006年);
5、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一般課題“運動激憤式自殺社會意義的賦予——以1919-1928年社會運動中的自殺事件為例”(2007年)。
1、《生命與人生——儒學與梁漱溟的人生哲學》,開明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國人生哲學的重建——陳獨秀、胡適、梁漱溟人生哲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中華文化讀本》(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論文(發表論文60多篇):
(1)劉長林,略談西漢抑商政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2期,第97-102頁,《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1984年第6期,《中國歷史學年鑒(1985)》第20頁有介紹。
(2)劉長林,試評梁漱溟對東西人生態度的理解,《學術界》1991年第4期,第34-40頁,《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倫理學》1991年第10期,第74-80頁
(3)劉長林,也談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學術界》1994年第1期,第50-55頁
(4)劉長林,“五?四”思想家關於人的解放道路的思考《安徽史學》1994第2期,第50-53頁
(5)劉長林,試論胡適和梁漱溟對孔子人生哲學的現代闡釋和轉換,《人文雜誌》1994年4期,第33-41頁,《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94年第10期
(6)劉長林,試論陳獨秀評判孔子之道的歷史作用――兼與林毓生“陳獨秀全盤反孔說”商榷,《孔子研究》1995年第2期,第103-110、121頁
(7)劉長林,陳獨秀人性觀述評,《安徽史學》1996年第1期,第66-68頁
(8)劉長林,析胡適對傳統人性學說的現代闡釋,《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第10-18頁,《高等學校學報文摘》1998年第3期摘要介紹
(9)劉長林,試析梁漱溟對中國傳統人生態度的闡說,《學術月刊》1998年第2期,第84-91頁
(10)劉長林,梁漱溟生命化的人性本善論述評,《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第36-42頁
(11)劉長林,論《新民說》對近現代人格的初步構建,《學術界》1998第4期,第32-37頁
(12)劉長林,論陳獨秀對新青年人生觀的構建,《陳獨秀研究》第1輯,第270-290頁,東方出版社1999年版,《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99-2000)》第60頁,陳獨秀研究欄目有介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劉長林,科玄論戰:重建人生哲學的理論衝突,《探索與爭鳴》2000年第10期,第44-46頁
(14)劉長林,論陳獨秀對科玄兩派的批評,《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第27-33頁
(15)劉長林,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現代重建的由來和契機,《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第23-29頁
(16)劉長林,梁漱溟對儒家聖賢人格說的現代重構,《孔子研究》2001年第5期,第86-96頁,《中國哲學年鑒2002》第60頁、《中國儒學年鑒2002》第81頁介紹
(17)劉長林,論胡適對現代自由人格的建構,《胡適研究》第3輯,第291-314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劉長林,論胡適對中國宗教信仰及現代走向的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第110-121頁
(19)劉長林、錢錦晶,論五四思想家對自殺現象的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研究》(16輯,2002年12月,韓國);《史學月刊》2003年第6期,第59-68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5期,第156頁
(20)劉長林,論科玄論戰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特徵,《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第14-20頁
(21)劉長林、李雲飛,試析陳獨秀的“以科學代宗教”思想,《安徽史學》2005年第3期,第113-118頁
(22)劉長林,儒學人生哲學的意蘊及現代價值——梁漱溟的闡釋及其啟示,《與孔子對話——新世紀全球文明中的儒學》,學林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173-189頁
(23)劉長林,以道德代宗教與倫理本位社會的和諧——梁漱溟論中國文化要義的解讀,《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學林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94-317頁
(24)劉長林、高曉峰,新青年派對國民新價值觀的言說,《上海市革命史資料與研究》(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120-138頁
(25)劉長林,運動激憤式自殺行動社會意義的賦予——以五四運動中的自殺事件為例,《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47-64頁,獲年會優秀論文獎
(26)劉長林,五四後期社會改造思潮研究狀況述評,《現代上海研究論叢》第3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10-234頁
(27)劉長林,梁漱溟的鄉村建設與精神危機的救治,《與孔子對話——論儒學的現代生命力》,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137-161頁
(28)劉長林、班彥美,解決中國問題的“道德本位”思想傾向——五四時期陳獨秀與杜亞泉道德觀之比較,《理論學刊》2008年1期,第109-114頁
(29)劉長林,儲天虎,陳獨秀早期國防觀探析,《軍事歷史研究》,2008年1期,第153-163頁
(30)劉長林,關於運動激憤式自殺社會意義賦予的探討——以中國1919-1928年社會運動中的自殺事件為例,《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第99-106頁
(31)劉長林,林德楊自殺的意義,《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第574-5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