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鎮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轄鎮

竹篙鎮位於龍泉山脈以東,縣域東南部,沱江上游流域的深丘區,距金堂縣城45公里、成都55公里、新建的天府國際機場50餘公里,東與土橋鎮相接,南與簡陽市的柏林場相鄰,西和北與轉龍鎮的黃桷椏村毗鄰,是簡陽、樂至、中江、金堂的重要商貿、物資集散重鎮,自古便有“小川北路”上要衝之稱。近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下發《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公布全國重點鎮名單的通知》,竹篙鎮已被列入重點發展鎮名單,前景可待。

徠2019年7月24日,竹篙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截至2020年11月1日,竹篙鎮常住人口為57193人。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廣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竹篙鎮管轄,竹篙鎮人民政府駐竹富路6號。

行政區劃


竹篙鎮轄11個居委會和9個村委會,竹篙鎮人民政府駐竹富路6號。
(一)居民委員會(11)
·竹篙寺社區·青松社區·常樂社區·涼水井社區·紅觀音社區·老虎寨社區·鳳凰社區·道溝灣社區·廣興社區·九龍社區·寶塔社區
(徠二)村民委員會(9)
·八棵松村·天寶寨村·金華村·半邊街村·金簡河村·龍興村·何家溝村·桂花灣村·和平村

鎮情概況


竹篙鎮位於龍泉山脈以東,金堂縣東南部,距縣城趙鎮45公里,東與土橋鎮、廣興鎮相接,南與簡陽市的柏林場相鄰,西和北與隆盛鎮黃桷椏毗鄰,是簡陽、樂至、中江、金堂的重要商貿、物資集散重鎮,自古便有“小川北路”上要衝之稱。幅員面積72.67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3個社區。竹篙鎮是金堂縣第三經濟增長極,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農民工創業示範園、省“百鎮試點鎮”、成都市新型城鎮化綜合示範鎮。

人口數據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竹篙鎮常住人口為57193人。

國家重點鎮

近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下發《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公布全國重點鎮名單的通知》(建村[2014]107號),公布了3675個全國重點鎮。我市以26個全國重點鎮的數量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
成都市以26個全國重點鎮排名:龍泉驛區洛帶鎮、西河鎮;青白江區城廂鎮、祥福鎮;新都區石板灘鎮、新繁鎮;溫江區萬春鎮、永寧鎮;都江堰市蒲陽鎮、青城山鎮;彭州市濛陽鎮;邛崍市羊安鎮、平樂鎮;崇州市羊馬鎮;金堂縣淮口鎮、竹篙鎮;雙流縣黃龍溪鎮;郫縣安德鎮、友愛鎮;大邑縣安仁鎮、沙渠鎮;蒲江縣壽安鎮;新津縣花源鎮、興義鎮;天府新區新興鎮、太平鎮。

自然資源


竹篙鎮位於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早,夏季炎熱,雨季集中,秋季氣溫下降快,常有秋雨綿綿;冬季結冰少,霜期短,常年平均降雨量815.66mm,蒸發量為541.6mm,無霜期達300天,平均氣溫17.1℃,全年日照1250小時。
竹篙水系分佈較為合理,流域面積在0.0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三條,均屬沱江水系,資水河流經該鎮9.1公里,流域面積0.273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流量3.7m3/S;壯溪河(又名金簡河)流經該鎮7.7公里,流域面積0.12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流量0.47m3/S;竹篙溪流全長9.1公里,流域面積0.097平方公里。

政治


(一)黨群辦公室。負責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負責基層黨建和“兩新”組織建設,統籌基層治理工作。負責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察等工作。負責人大、政協、宣傳、統戰、民宗、群團等工作。負責機關和事業單位目標、檔案、文秘、信息、安全、保密、政工、會務、政務公開等機關事務工作。
(二)綜合辦公室(財政辦公室、統計站)。負責財政收支和財務、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負責村(社區)及其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監督、管理和指導工作。承擔機關和事業單位政府採購、內部審計、工資管理等工作。負責統計工作。
(三)社區發展辦公室(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辦公室)。參與和協助產業功能區經濟和產業項目規劃,開展項目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工作。負責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規劃,承擔項目統籌管理。負責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災害防控整治工作。負責工業、生活、生產、經營等污染的監督檢查和防控整治工作。負責國土資源管理。負責土地綜合整治管理。負責科技發展和創新。負責農村建房管理工作。
(四)社區治理辦公室。負責城鄉社區治理規劃及組織協調,承擔城鄉社區治理建設。統籌村(社區)治理項目管理。負責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指導和監督管理。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統籌開展信訪、穩定、防邪、處突和網格化管理工作。負責禁毒和掃黑除惡工作。統籌法治建設,開展司法調解、社區調解、幫教管理工作。統籌網路理政、民生訴求等平台的協調管理工作。
(五)民生服務辦公室。負責基層政權、村(社區)自治建設。負責社會組織和社區人才建設工作。負責地名、勘界、殘疾、老齡、殯葬、低保救助和助老助殘等工作。負責教育、衛生健康和人口管理工作。負責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六)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公共安全類、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類等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組織協調抗洪搶險、安全生產和經營、消防、火災的監督管理。負責應急值守工作。
(七)城市更新辦公室。參與產業功能區城市規劃建設,承擔規劃建設項目促進工作。負責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改造和管理工作。負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負責征地拆遷安置工作。負責水、電、氣、訊等能源和通訊管理服務工作。負責保障性住房管理。負責人居環境整治和管理工作。
(八)綜合執法協調辦公室(食品藥品和公共衛生監督管理辦公室)。組織相關行政執法的日常巡查、報告工作,協調相關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負責綜合行政執法聯繫制度、工作機制的建設工作。負責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負責拆違治違工作。統籌協調或配合市場管理工作。負責道路交通監督管理工作。負責水資源管理。負責河(湖)長制工作。負責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經濟


1、2019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其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1.8億元;現代農業招商引資新引進並落地項目4個,協議引資1.2億,實際到位資金0.6億元;服務業增長率10.5%,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增長率達13%;培育新經濟主體7家;稅收收入100萬元,對上爭取資金210萬元。
2、竹篙萬畝農業主題公園已完成700噸凍庫主體建設;完成種養循環示範園代養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完成2000畝管道鋪設;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溝渠15.7公里、蓄水池21口、提灌站10座、道路2.3公里;完成蔬菜育苗中心50畝標準化大棚建設;共建2500畝農企基地,建設食品加工園區企業的原料直供基地;完成羊肚菌研發中心建設,年投產菌種60萬袋。
3、完成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竹篙段及竹篙互通道路路基工程,預計年內形成通車能力;完成竹轉路改造、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渠道建設;完成110KV變電站、日處理能力1500噸污水處理廠、2座公廁建設;推進竹安路、迎賓街二期A段道路建設;竹篙南北環線、平青雲路已進場施工,導航站項目已完成清表,已啟動垃圾壓縮中轉站建設。
竹篙鎮
竹篙鎮

農業建設

堅持“優化調整、提檔升級”,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打造以粵系蔬菜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突出特色品牌建設,奮力推進丘區山地萬畝粵系蔬菜基地建設,走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路子。率先從雙流縣興隆鎮引進了人稱“雙雙”的西蘭花種植銷售大戶廖雙炳、廖雙慶兄弟,落戶竹篙鎮八棵松村發展粵系蔬菜產業,建成粵系素菜種植園區1000畝,並建成標準化育苗基地500畝。2013年7月,與成都人人樂超市簽訂協議,將成都地區首個有機蔬菜直供基地落戶竹篙。圍繞這一主導產業,竹篙鎮多措並舉,不斷將粵系蔬菜基地發展壯大。
實施扶貧“雙創”,做大產業規模。依託粵系蔬菜這一支柱產業,在相對貧困村金簡河村啟動建設3000畝扶貧創新創業農業園區。對有勞力、有意願、無資金、無技術等相對貧困戶實行“四免、三保”,為其提供服務場所、經營場地、技術指導實訓馴基地,讓農戶掌握蔬菜種植技術,孵化出一批蔬菜種植能手,示範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粵菜產業。
整合項目資源,做強產業基礎。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契機,堅持科學規劃選址,整合水利、交通、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等項目,在金簡河、八棵松、道溝灣3個村啟動3800餘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路網”“田網”建設,實現“機能進,物能運”;實施“渠網”建設,實現“旱能灌,澇能排”,促進粵系蔬菜主導產業成片發展,形成核心示範片。
強化品牌建設,做優產品質量。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強化綠色防控措施,推動萬畝粵系蔬菜基地全面發展綠色有機認證;依託現有“廖雙雙”粵菜品牌,將竹篙粵系蔬菜打造成為特色知名品牌。
在發展粵系蔬菜產業之外,竹篙鎮以金堂大道、竹青路為軸線,因地制宜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帶動相關聯的特色產業聚集,推動農業點線面串聯,建成了以非洲菊、香水百合、楊梅為主的花卉基地和紅楓櫻花休閑觀光園3800餘畝,以獼猴桃、水蜜桃、砂糖橘、黃金梨、草莓採摘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1600餘畝,中藥材種植基地600畝。

工業園區

金堂縣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位於竹篙鎮紅觀音村和老虎寨村,該園由農戶按照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要求,自主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后,引進社會資金共建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搭建了“民主管理,產權入股,公司運作,按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我出地,你建廠,改革成果共分享”的建設模式,建成佔地101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的一期標準化廠房,入園生產企業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家。一期建成后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農民收益比土地出租或種糧高出2500元。

旅遊


竹篙鎮提升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業和電子商務“三大主業”。2019年,新引進註冊現代農業開發公司(專合社、家庭農場)3家,流轉土地1200畝,新增金銀花連翹等中藥材種植1000餘畝,雜柑、花卉、青花椒、中藥材和甲魚五大主導產業不斷夯實,面積分別達到1.7萬畝、0.5萬畝、0.3萬畝、0.15萬畝和0.11萬畝,初步構建起“一軸一環六園”產業發展格局。依託產業發展,竹篙鎮鄉村旅遊產業快速發展,3月,成功舉辦2019年第三屆“花田廣興”賞花季活動,櫻花節和芍藥花節期間,拉動金堂大道沿線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近億元。
竹篙鎮建有成都“花熳天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成功舉辦2019年“春之夢”東成都(春季)首屆鄉村旅遊季暨2019年金堂櫻花節,接待遊客30餘萬人,帶動群眾增收1000餘萬元。

社會


城鎮建設

運用PPP模式,引進社會投資實施三醫院、竹篙中學搬遷、電影院、足球場、竹溪河綜合整治、觀音堂二期舊城改造、城市山地公園、新區就地就近城鎮化試驗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商務配套區等項目建設。按照“老城疏散補綠、新區引導控制、園區輻射帶動”的發展路徑,完善功能設施配套,合理布局城區和周邊綠地系統,拉開舊城發展架構,引導人氣商氣向新城聚集,推動舊城與新區均衡發展。先後建成竹青路、常樂大道、金龍路、竹篙大道、創業大道、迎賓街等城鎮主幹道路建設,建成集中居住區10個,實施舊城改造4個,開發商業樓盤3個,打造商業街3條。
實施金堂大道南沿線45個院落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完成261戶196幢房屋坡屋面改造及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紮實推進“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動,完成竹溪河、金簡河河堤整治,實施黑臭河治理及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老城疏散補綠,場鎮綠地覆蓋率達25.8%,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