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懷的結果 展開

楊懷

抗日將領

楊懷(1897-1938),字紹卿,綦江扶歡人。抗日戰爭時期的將領,以勇猛善戰著稱。後來在奪回戰略要地戴埠的軍事行動中與日軍發生衝突,壯烈犧牲。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軍60師108旅359團團長。

人物生平


楊懷於1897年9月29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幫人做工下苦力,及長又身逢軍閥混戰、匪患四起,窮苦人民在地主豪紳的殘酷剝削壓榨下,更是苦不堪言,無以聊生。1922年,時值二十多歲,且富有強烈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的楊懷,被迫結交一批窮苦青年以拉紳糧、劫富商為生計,逐漸形成勢力,有人槍一千餘,先後襲擊興隆(現萬盛區關壩鎮)團練局,貴州施丙清匪部,奪取貴州軍閥周西城部槍支二百多條。
1925年接受川軍改編,任大隊長、團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川軍鄧錫侯指揮,出川參加湘滬大會戰。1938年隨國民政府軍陸軍第六O師調江蘇溧陽漳樹日戰區打游擊,牽制日寇的進攻。在同日軍作戰中,楊懷身先士卒,十分勇猛。在他的帶領下,所屬一O八旅三五九團戰鬥力很強,每遇惡戰,都能衝鋒陷陣,敢打硬仗、惡仗。

主要事迹


1938年春,楊懷率團隨六O師到達江蘇金雞卡時,突遭日軍大部隊襲擊,被迫退守金雞嶺高地。日軍以四個師團的優勢兵力,將金雞嶺團團圍困,用大小鋼炮向金雞嶺猛烈轟炸,又輪番組織進攻,妄圖一舉殲滅全師。在這關係全師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楊懷堅決地向師部表示:“我楊懷人在陣地在,不守住金雞嶺,死不瞑目!”並動員全團官兵誓死保衛金雞嶺。楊懷親臨戰鬥第一線指揮官兵沉著應戰、奮勇反擊。他親自率領特務排,冒著槍林彈雨,哪裡最吃緊,就衝到哪裡助戰。在他的英勇氣概激勵下,全團官兵不怕犧牲、越戰越勇,激戰七天七夜,堅守陣地。在友軍五十九軍支援下,終於打退日軍,取得反包圍的勝利,使整個部隊轉危為安。
1938年4月,六〇師開到戴埠修整待令。未幾日,日軍又攻到戴埠。這裡地處平壩,地形開闊,易攻難守。日軍以數倍優勢兵力發動猛攻,雖經全體官兵頑強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而致戴埠失守。為奪回戴埠,牽制日軍兵力。師長陳沛下令楊懷:“不惜一切犧牲,限期奪回戴埠!”楊懷受命后,立即召集各營、連長會議,決定夜間突襲。會上,有的營、連長表露出畏難情緒,不願衝鋒陷陣。楊懷氣得拍案而起說:“如今國難當頭,咱們是堂堂的中國軍人,豈能有貪生怕死之理?今晚我楊懷帶頭打突擊,你們跟我上,死也要把戴埠奪回來!”在他的帶動下,大家表示願隨楊團長打突擊,就是為國捐軀也在所不惜。
1938年4月5日晚,楊懷命三連的一個班做掩護,率領著多次與他同生共死、敢於赴湯蹈火的特務排,採取聲東擊西戰術,首先突破敵人的鐵絲網,為大部隊進攻撕開缺口。楊懷個子雖然瘦小,卻行動敏捷,夜間行走依然健步如飛。特務排的戰士個個也都身手不凡,是夜戰高手。他們很快到達日軍陣地前沿,剪斷敵人的鐵絲網,通過了敵軍兩道防線。楊懷還親手奪得敵軍碉堡上的一面軍旗。正當率領特務排突破敵軍第三道防線時,不慎觸動了鐵絲網上的響鈴。日軍發覺后,當即用機槍猛烈掃射。楊懷為掩護戰友,胸部、頭部連中數彈,壯烈犧牲。特務排的戰士見團長犧牲,個個痛不欲生,幾番想把楊懷的遺體拖回營地,但因日軍火力太密太猛,只得含淚撤退。
第二天,日軍找到楊懷遺體,認出這就是讓他們聞風喪膽的抗日名將楊懷,又恨又氣,就把楊懷的屍體放在一高坡示眾。三五九團官兵義憤填膺,紛紛請戰,搶回團長遺體,為團長報仇。六O師師長隨即調三六O團以正面抗擊日軍為掩護,命三五九團官兵設法奪回楊懷遺體。當日上午,由二連連長羅慶榮(綦江人)率全連百多名戰士和特務排一起,冒著槍林彈雨,終於從日軍陣地上把楊懷團長的遺體搶了回來。
楊懷犧牲后,三五九團官兵悲痛欲絕,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同時,特地將楊懷的遺像燒制在長二十三寸的白色薄瓷磚上,以志永存。為了表彰楊懷英勇捐軀的愛國精神,第三戰區組織全軍追悼,追認楊懷為少將團長。辛亥革命元老但懋辛為楊懷英雄事迹所感動,欣然題詞:“見危授命”。川軍著名抗日將領鄧錫侯、國民黨高級將領、前敵總指揮陳誠也為之題詞以示哀悼。

後世紀念


楊懷將軍犧牲所在地——祁門地區人民舉行了較長時間的追悼活動。楊懷的靈柩由第三戰區武裝保護送回綦江。途經市、縣都舉行了隆重的接送儀式。綦江縣城舉城追悼三天。1938年7月下旬,楊懷靈柩運回扶歡,安葬於石磴溝。1985年由縣政府撥款將楊懷烈士的忠骸遷葬高灘岩路旁。1986年3月,四川人民政府批准楊懷為革命烈士,並立碑為祀,以表彰楊懷烈士愛國捐軀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