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

浙江省溫州市太平寺

溫州太平寺,坐落在太平嶺右側之翠微山南麓,依山涵水,殿宇巍峨,風景秀麗,素有城內有嘉福(嘉福寺)、天寧(天寧寺),城外有護國(護國寺)、太平(太平寺)之美譽,是溫州著名的叢林之 一。

歷史沿革


據《乾隆重修溫州府志》載:“太平寺在廣化鄉太平山下,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建”,至今已有1064年。始建之初,正值吳越王錢繆統治之下,佛教鼎盛時期。
至明正德七年(公元1513年),釋超印法師重加擴建,其叢林更加雄偉莊嚴,住持僧眾多達800之眾。高僧輩出,盛況空前,香客盈門,香火旺盛,名聞遐邇。特別是每逢正月初八日這一天,溫州城內外廣大信眾都到太平寺燒香拜佛,祈求佛菩薩保佑人丁興旺,四季平安。寺院內外煙霧繚繞,人山人海,道路壅塞,儘是一片熱鬧景象。
清康熙初,耿精忠佔據福建,常來侵擾溫州,固山貝子曾據太平寺發兵征討。雍正初,高僧釋宿廠、釋智順二和尚夙修天台正教,駐錫於此。智順和尚乃是天台宗廿四世傳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圓寂於太平寺。清中葉,國運漸衰,中原及我溫州佛教受其影響。抗戰期間,國民軍暫編第三十三師駐兵於此,眾僧離寺,僧去寺空。
1949年溫州解放后,太平寺仍為溫州軍分區部隊駐地,成為汽車修配廠和槍械修理所的場所,拆寺建房,寺院滿目全非,古剎所有之名人題詠,如葉適、黃淮、張璁等之碑聯、碑石亦因時久歲荒而湮沒,但所幸的是尚存《太平寺智順和尚碑記》及堇江客商《樂輸並修碑記》二石、寺前兩株古樟和寺后的翠微亭依舊,而香火斷滅,梵音久之絕矣!
修繕重建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撥亂反正,隨之改革開放,黨的宗教政策逐漸恢復、落實,溫州社會各 界及廣大信眾、高僧大德紛紛動議,要求政府修復千年古剎。
在黨政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溫州市人民 政府聽取群眾的呼聲,於2002年向浙江省人民政府呈上溫政[2002] 65號文件《關於要求修建太平寺的請示》,浙江省人民政府於2003年1月9日下達浙政函[2003] 2號文件,批複同意在翠微山公園南側太平寺舊址修復。
當消息傳出后,溫州十方大德、信眾、海外僑胞等紛紛解囊,踴躍樂助,集腋成裘,這為修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溫州市佛教協會經多方徵求意見,多次研究,報備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同意,委任釋萬如法師負責修建重任,由市民宗局牽頭,成立了太平寺修建委員會,標聘蘇州市香山古建集團有限公司設計、施工。
自2003年3月23日在太平寺原址上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大典,溫州市四套班子領導、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和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及來自溫州市各縣(市、區)的高僧大德、佛教四眾弟子約6000多人參加了奠基大典,溫州市民宗局局長主持會議,溫州市政府陳蓮蓮副市長和修建委員會負責人萬如師先後講了話,並舉行了奠基儀式。在市政府、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等領導的關懷下,在廣大信眾、高僧大德的鼎力支持下,修建單位依照宋式按中軸線建進山門。

規模建制


太平寺中大雄寶殿、藏經樓、鐘鼓樓、兩廂配殿、僧舍、講經堂、佛教圖書館、齋堂及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大雄寶殿高大雄偉,高20多米,柱棟徑闊70公分,精選遠洋名木佳材,非洲的鐵木,印度尼西亞的波蘿格建造,造境恢宏,風格典麗。菩薩、佛像、羅漢及天王造像,儀宇萬方,寶相端嚴。
全寺佔地面積29335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總造價計人民幣3800萬餘元。太平寺古剎將以嶄新、古香古色,氣象萬千的面目,成為溫州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旅遊的勝地,為廣大香客和佛教四眾弟子聽經聞法、念佛修持提供了一個極好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