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年畫

傳統民俗

門神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古代勞動人民創作了豐富多彩的門畫,用以辭舊迎新、驅邪納福。如今,人們仍然保持著春節時貼門畫的傳統習慣來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祈求。寄託了中國人“新年吉慶、趨凶迎祥”的美好願望,也與其它形形色色的民間文化一樣承載了很多民族文化和情感。近千年來,“新年貼年畫”這一習俗一直在中國廣闊大地上流行著、傳承著,但也在不斷地接受著新的文明因子和文明樣式的挑戰,從北宋到明清、從明清到現在,年畫日漸興盛又由盛而衰。

傳統習俗


門神年畫
門神年畫
民俗認為年畫能驅凶避邪、祈福迎祥,在祈禱豐收、祭祀祖宗、驅妖除怪等年節風俗習俗化的過程中,逐漸出現了與之相適應的年節裝飾藝術。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古人對門戶的看重,產生了門神崇拜。上古時期人們就有了在門上畫雞畫虎,懸葦索,挑桃符的風俗,發展到後來,武士門神、文相門神大量湧現。直到唐代開始,民間各地廣泛將秦瓊、尉遲恭的形象貼在門上以辟邪,這才開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門神。
門神是年畫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早期的年畫人們用手繪製而成,每到春節的時候就貼到門上,一年一貼,不同的房間門上貼不同的門神。到後來,人們開始用版畫的形式印製門神,門神也就更加普及了。
門神則代表了中國人祈求平安的心裡狀態。門神年畫植根於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和強烈願望。

門神傳說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荼鬱壘。
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荼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鬱壘,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
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於: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脯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貴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荼、鬱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年畫介紹


年畫,這樣一種在許多人眼裡看來鄉土特色濃郁的民俗藝術品,曾經寄託了中國人“新年吉慶、趨凶迎祥”的美好願望,也與其它形形色色的民間文化一樣,承載了很多民族文化和情感。
近千年來,從北宋到明清、從明清到今天,年畫日漸興盛又由盛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