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茄子枯萎病的結果 展開

茄子枯萎病

茄子枯萎病

茄子黃萎病枯萎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隨著保持地栽培面積的擴大,近年來有加重發病的趨勢。茄子黃萎病不僅危害茄科蔬菜,還危害葫蘆科、十字花科等多種蔬菜。

茄子枯萎病是由尖鐮孢菌茄專化型引起、發生在茄子上的病害。主要為害根莖部。菌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染病,初期子葉發黃,逐漸萎垂乾枯,莖基部變褐腐爛,易造成猝倒狀枯死。成株期根莖染病,表現過程是初始植株葉片中午呈萎蔫下垂,早晚又恢復正常,葉色變淡,似缺水狀,反覆數天後,逐漸遍及整株葉片萎蔫下垂,葉片不再復原。橫剖病莖,病部維管束變褐色,病部組織受病菌危害,阻礙了植株正常水分養料傳導,引起萎蔫,最後全株枯死。

茄子枯萎病是危害茄子的主要土傳病害之一,分佈範圍極廣,發病後難控制。隨著保護地的不斷增加以及連作、連茬、高複種指數,茄子枯萎病時有發生,並呈加速上升趨勢,常造成大面積死株,發生嚴重田塊產量損失可達80%以上,已成為影響茄子生產和品質的重要病害之一。

茄子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農業防治主要有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病株,集中燒毀;採收結束后清除田間殘株落葉,集中處理,防止病害擴散,減少病菌基數。合理輪作。與非寄主植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如與蔥蒜類、水稻等,可有效地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也可顯著提高養分的利用率。再結合化學藥劑防治。

危害癥狀表現


茄子黃萎病苗期發病少,一般在茄子定植后不久開始發病,若遇低溫定植,發病早且重,但多在坐果后發病最多。病株多自下而上或從一邊向全株發展。葉片初在葉緣及葉脈間變黃,后發展至半邊葉片或整片葉變黃,早期病葉晴天高溫時呈萎蔫狀,早晚尚可恢復,後期病葉由黃變褐,終致萎蔫下垂以致脫落,嚴重時全株葉片變褐萎垂以至脫光僅剩莖桿。劈開病根、莖分枝及葉柄等部位,可見其維管束變褐色,但無米水狀混濁液滲出,區別於青枯病。縱切重病株成熟果實,也可見維管束變黑褐色。

侵染循環


茄子枯萎病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絲體隨病株殘體在土壤、未腐熟肥料中越冬,亦可附著在種子、棚室支架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病菌萌發生長,產生分生孢子,隨土壤、種子、肥料、灌溉水等傳播。病菌從幼根或傷口侵入,在細胞間隙和細胞內生長,繼而進入維管束,堵塞導管,併產出有毒物質鐮刀菌素,隨輸導組織擴展,致使維管束變褐,失去輸導功能,導致病株葉片黃枯而死。

流行規律


● ●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濕度大、空氣相對濕度高於85%時,病害發展快、危害重。 
● ● 土層深厚、土壤疏鬆、透水透氣性好的田塊,植株生長健壯,抗病力強,茄子枯萎病發生較輕;酸性土壤、表土層淺、底土層板結、透水性能差的田塊,根系發育差,根活力低,抗病力弱,發病重。 
● ● 連作、重茬地塊發病重;土壤肥料不足,秧苗老化,種植密度過大,植株生長弱,抗病力下降,病害流行;中耕過深,損傷根系會加重發病;根結線蟲為害田塊,線蟲取食造成傷口,致使病害發生嚴重。 
● ●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茄子枯萎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月中下旬至7月以及8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田間識別


茄子枯萎病病株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病症多表現在一、二層分枝上,有時同一葉片僅半邊變黃,另一半健全如常。橫刻病莖,病部維管束呈褐色。此病易與黃萎病混淆,需檢測病原區分。

病原


茄子枯萎病由半知菌亞門尖鐮孢菌茄專化型(學名:Fusarium oxys porum f.sp.melongenae Matuo et lshigami Schlecht.)侵染所致。分生孢子有大小兩型: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和尾孢稍彎曲,具3-5個隔膜,3個的居多;小型分生孢子長橢圓形或卵形,無色,單胞;厚坦孢子圓形或橢圓形,黃褐色,單胞,頂生或間生於菌絲。病菌生長發育適溫27-28℃,最高38℃,最低5℃。Fusarium oxysporum f.sp. melongenae Matuo et lshigami Schlecht. 稱尖鐮抱菌茄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原因


以菌絲體或厚垣抱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可營腐生生活。一般從幼根或傷口侵入寄主,進入維管束,堵塞導管,併產出有毒物質鐮刀菌素,擴散開來導致病株葉片黃枯而死。病菌通過水流或灌溉水傳播蔓延,土溫28℃,土壤潮濕,連作地,移栽或中耕時傷根多,植株生長勢弱的發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及線蟲取食造成傷口利於本病發生。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擴展緩慢。

發病特點


茄子枯萎病
茄子枯萎病
病菌以菌絲、厚垣孢子、菌核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未腐熟的有機肥中或附著在種子、棚架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通過雨水、灌溉水和農田操作等傳播進行再侵染。條件適宜時,厚垣孢子萌發的芽管從根部傷口、自然裂口或根冠侵入,也可從莖基部的裂口侵入。
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發病最適宜的條件為土溫為24~28℃,土壤含水量20~30%。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茄子枯萎病主要發病盛期在5~7月和9~10月。茄子的感病生育期為開花座果期。
多年連作、排水不良、雨後積水、酸性土壤、地下害蟲危害重及栽培上偏施氮肥等的田塊發病較重。年度間春、夏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的年份秋季栽培的茄子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 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病株,集中燒毀;採收結束后清除田間殘株落葉,集中處理,防止病害擴散,減少病菌基數。
● ● 合理輪作:與非寄主植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如與蔥蒜類、水稻等,可有效地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也可顯著提高養分的利用率。
● ● 嫁接換根:選用抗枯萎病的野生茄子作砧木嫁接栽培品種,可有效防治枯萎病,如托魯巴姆等、紅茄等。通常砧木播種期較接穗早10-15天。當砧木品種幼苗長到5-6片真葉、莖粗0.4-0.5厘米時即可嫁接,多採用劈接法或斜切接法。
● ● 穴盤育苗:採用有機基質穴盤育苗可防止或減輕枯萎病的危害。基質穴盤育苗不僅秧苗質量好,而且可有效地避免苗床、育苗土帶病,減輕定植時根系損傷,避免病菌侵染。
● ● 合理布局:調節播種期。通過調節作物的播種期,如春季栽培提早播種,秋季栽培晚播,使茄子生長前期和中期避開病菌生長繁殖最適溫度期,從而減少發病和受害程度。
● ● 合理耕作,科學管理:選擇地勢高、土質疏鬆、排水方便的地塊,並進行土壤消毒;採用高畦深溝栽培方式,合理密植;完善排灌設施,合理灌溉,有條件可採用滴灌,嚴防串灌、漫灌;雨後及時排水,防漬澇,促進根系生長。
● ● 有機基質栽培:採用有機基質栽培能有效避免枯萎病的危害,通常採用草炭、蛭石珍珠岩、藥渣等混合物做栽培基質,栽培基質可採用蒸汽消毒或土壤消毒劑。
● ● 平衡施肥:施足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合理配比氮、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化學防治

● ● 土壤消毒:定植前用50%多菌靈30千克/公頃與細干土混勻,均勻撒入定植穴內。 
● ● 藥劑防治:多菌靈:發病初期或發病前37%多菌靈草酸鹽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淋或灌根,每株300毫升。中生菌素:發病初期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淋或灌根,用量200-500毫升/株。惡霉靈:發病初期95%惡霉靈2500倍液噴淋或灌根,用量200毫升/株。甲基硫菌靈:發病初期50%甲基硫菌靈膠懸劑500倍液噴淋或澆灌。 
● ● 種子消毒:播前進行種子消毒,可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消毒,洗凈后催芽播種。
(1)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採用高畦種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施用石灰調節土壤酸鹼度,造成不利病菌存活環境;合理灌溉,嚴禁大水漫灌,雨後排水,促進根系生長。
(2)選用耐病品種。
(3)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用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10克,加土拌勻,先將1/3葯土撒在畦面上,然後播種,再把其餘葯土覆在種子上。

病害區別


茄子枯萎病同茄子黃萎病癥狀亦易混淆,通過檢測病原菌進行診斷。茄子黃萎病發病初期,植株下部葉片變黃,高溫時萎蔫,早晚可恢復;發病中後期,病葉有黃邊褐,萎蔫下垂脫落,直至全株葉片脫落僅剩莖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