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又稱半邊瘋、黑心病、凋萎病,是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茄子苗期即可染病,田間多在座果后表現癥狀。茄子受害,一般自下向上發展。初期葉緣及葉脈間出現褪綠斑,病株初在晴天中午呈萎蔫狀,早晚尚能恢復,經一段時間后不再恢復,葉緣上卷變褐脫落,病株逐漸枯死,葉片大量脫落呈光稈。剖視病莖,維管束變褐。有時植株半邊發病,呈半邊瘋或半邊黃。此病對茄子生產為害極大,發病嚴重年份絕收或毀種。
病原為大麗花輪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目、輪枝孢屬真菌。分生孢子梗五色纖細,基部略膨大,呈輪枝狀分枝,在一根主軸上常有2-4層輪枝和1根頂枝。每層輪枝3-5根,長10-35微米。輪枝和頂枝端部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3.3-10微米×1.6-4微米。微菌核黑褐色。
茄子黃萎病分佈於中國東北地區以及雲南、貴州、江蘇、浙江、四川、湖南、河北、陝西、山東等省。
病菌以菌絲、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由種子帶菌,成為第2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可一般可存活6-8年,藉助風、雨、水、種子、農機具等傳播發病。來年初侵染主要從植株根部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維管束內生長繁殖,並擴展至莖、葉和果實,病菌當年不重複侵染。
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苗期發病少,多在門茄開花坐果后開始表現癥狀,且多自下而上或從一邊向全株發展。葉片初在葉緣及葉脈間變黃,后發展至半邊葉片或整片葉變黃。早期病葉晴天高溫時呈萎蔫狀,早晚尚可恢復,後期病葉由黃變褐,終致萎蔫下垂以至脫落,嚴重時全株葉片變褐萎垂以至脫光僅剩莖桿。該病為全株性病害,剖檢病株根、莖、分枝及葉柄等部,可見維管束變褐,但擠捏上述各部橫切面,無米水狀混濁液滲出,別於青枯病。大麗輪枝菌在茄子上引起茄子黃萎病的癥狀有3種類型。
● ● 枯死型:植株矮化嚴重,葉片皺縮、凋萎、枯死脫落。病情擴展快,常致整株死亡。
● ● 黃斑病:植株稍矮化,葉片由下向上形成掌狀黃斑,僅下部葉片枯死,一般植株不死亡。
● ● 黃色斑駁型:植株矮化不明顯,僅少數葉片有黃色斑駁或葉尖、葉緣有枯斑,一般葉片不枯死。
除為害茄子外,還為害甜(辣)椒、番茄、馬鈴薯、瓜類等多種蔬菜以及棉花、芝麻等多種作物。
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茄黃菱病的主要發病盛期為初夏5月至秋季9月。年度間春末夏初多雨或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定植過早,栽苗帶土少,傷根多等田塊發病重。
同科作物重茬發病重。氣溫低、濕度大時、低洼易澇地塊或土壤黏重的崗地,天旱時地面易龜裂傷根的易發病。缺肥、偏施氮肥、因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引起燒根,冷水澆灌、或大水漫灌引起漚根的有利於發病。定植太早,日平均氣溫低於15℃的日數多,發病早且重,氣溫28℃以上、雨水調和時病害受到抑制。起苗時帶土少傷根多,栽苗過深過稀、植株長勢弱時發病重。棚室蔬菜因地塊較固定,發病明顯高於露地。線蟲為害地塊均利於此病發生或加重。
以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堅持栽培措施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是防治避免茄子黃萎病的有效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長茹1號、黑又亮、長野郎、岡山早茄、吉茄1號、遼茄3號、長茹3號、魯茄1號等。
2、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種植茄子,並深翻平整。發現過黃萎病的地塊,要與非茄科作物輪作4年以上,其中以與蔥蒜類輪作效果較好。
3、多施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性。適時定植,要求10厘米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開始定植,定植時和定植后避免澆冷水,並注意提高地溫。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也可用嫁接育苗的方法防病,即用野生水茄、紅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防治效果明顯。
4、巧管水肥。在北方6月份茄子生長前期,地溫偏低,要選擇晴暖天氣澆水,防止陰冷天澆水使地溫低於15℃引起黃萎病暴發。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溫季節,要小水勤澆,使土壤不幹不裂,減少傷根,控制發病。門茄坐果后,追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果寶等或茄科類專用葉面肥(沃豐素)2-3次,或每次667平方米追氮肥10-15公斤,使植株健壯,增強抗病力。
茄子黃萎病
● ● 定植后藥劑灌根:苗期和定植前後用9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稀釋2000-30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灌根,每株灌60-100毫升葯,也可用600-7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約100毫升葯,以上均5-7天灌根1次,連續灌根2-3次。
● ● 藥劑噴施:茄子黃萎病在發病初期,及時選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噴施莖部,7-10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