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北齊宗室

高睿(534年-569年),小字須拔,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歡之侄,趙郡王高琛之子。

高睿自幼被伯父高歡撫養長大,襲爵南趙郡公。北齊建立后,高睿封趙郡王,深受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信任,歷任定州刺史、儀同三司等要職,官至太尉、尚書令。后因聲望日增,逐漸被武成帝疏遠。

天統五年(569年),高睿上奏後主高緯與胡太后,要求將佞臣和士開調任外職。胡太后不悅,暗中指使劉桃枝在雀離佛院將高睿杖殺,年僅三十六歲。死後以王禮安葬,卻沒有贈予謚號。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高睿剛滿月時父親去世,因聰慧早成,極得伯父高歡喜愛,被收養在宮中,襲父爵為南趙郡公。後來,高睿讀《孝經》,讀到“資於事父”這句話時,不禁淚流滿面,抽泣不止。
543年(東魏武定元年),高睿母親病逝。高歡親自將他送到領軍府,幫他料理喪事。當時,高睿年僅十歲,數次哭暈,並三日不肯進食,后在高歡的勸慰下,方才有所克制。守孝期間,高睿長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要藉助手杖才能站立。
547年(武定五年),高歡病逝,高睿痛哭嘔血。後來,高睿成婚,仍面帶憂傷。高澄問道:“我讓你娶鄭述祖的女兒,她家世代高門,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高睿答道:“自從我成了孤兒之後,常羨慕別人有父有母,到了結婚的時候,此種情感更是強烈。”話未說完,又不禁流淚。高澄默然不語。

出鎮地方

550年(北齊天保元年),高洋建立北齊,是為文宣帝。高睿擔任散騎常侍,進爵趙郡王。551年(天保二年),高睿出任定州刺史,並加撫軍將軍、六州大都督,時年十七歲。他關心政務,糾察不法,勸課農桑,禮賢下士,將轄境治理的井井有條,被人稱為良牧。552年(天保三年),高睿加儀同三司。
555年(天保六年),高睿奉旨監修長城。當時,役丁服完勞役后自己還家,年輕力壯的尚能回去,老弱病殘的大多死於邊地。高睿於是親自率領軍隊,護送役丁還鄉,命身體強壯的與身體病弱的互相扶持,使得役丁大都得以還鄉。556年(天保七年),高睿擔任滄州刺史,都督滄瀛幽安平東燕六州諸軍事。
557年(天保八年),文宣帝徵召高睿回京,任命他為北朔州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恆三州以及庫推以西黃河以東長城各鎮軍務。高睿安撫移民,設置烽火台,加強戍守,極得軍民擁戴。他還在沒有水的地方祈禱天地,挖井鑿池。泉水源源不斷地湧出,人們便稱之為趙郡王泉。
高睿修定國寺碑拓本
高睿修定國寺碑拓本

深受寵信

558年(天保九年),文宣帝巡幸樓煩(今山西保德、岢嵐、寧武一帶)。高睿到行宮朝見皇帝,並隨駕返回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太子高殷監國,設立大都督府,與尚書省分理政務。文宣帝很重視大都督府的僚佐人選,便任命高睿為侍中、代理大都督府長史,並對常山王高演道:“古往今來會有這樣稱職的長史嗎?”
559年(天保十年),高睿改任儀同三司、侍中、將軍、長史,不久又加開府、驃騎大將軍、太子太保。560年(皇建元年),高睿代理并州事務。561年(皇建二年),高睿遵照孝昭帝遺詔,迎立長廣王高湛為帝,是為武成帝,因功進位尚書令,別封浮陽郡公。
不久,高睿又因征討北狄有功,封潁川郡公,代理宗正卿。後來,朝廷追贈高睿父母,併到墓前祭拜。當時正值寒冬,高睿赤腳痛哭,臉皮都被凍破,並吐血數升。武成帝親自到到他家中探望,任命他為司空,並代理尚書省事務。

抵禦突厥

564年(河清三年),北周聯合突厥,攻打併州。武成帝換上戎裝,帶著宮人準備逃跑,后在高睿的勸阻下方才作罷。武成帝命高睿統領軍務,又命段韶親自指揮作戰。
565年(河清四年),武成帝與宮人身披衣甲,登上北城觀陣。突厥軍見北齊軍營整齊肅穆,埋怨周軍道:“你們說北齊內部混亂,所以我們才來討伐。現在齊軍部伍整齊,眼中射出殺氣,怎麼可以抵擋呢?”連忙退兵而去。高睿因功進位尚書令、太尉,又封宣城郡公。

壯年遇害

高睿久掌朝政,聲望越來越高,逐漸受到武成帝的疏遠、猜忌。高睿便整理古代忠臣義士的言行,命名為《要言》,以此申述自己的志向。
569年(天統五年),武成帝駕崩,並將後事託付給和士開。武成帝下葬后,高睿與馮翊王高潤安德王高延宗、婁定遠、元文遙等人上奏後主高緯,請求將和士開調離朝廷。高睿還在胡太後面前陳述和士開的罪過,胡太后道:“先帝在世時,王爺為什麼不說?今天是不是想欺侮我們孤兒寡母?”高睿等人有的將帽子扔到地上,有的拂袖離開座位。
後來,胡太后假意任命和士開為兗州刺史,高睿便催他早日赴任。胡太后要和士開過了武成帝的百日祭再走,高睿正色不許。此後數日,胡太后多次請求,高睿都不同意。
當時,有宦官知道胡太后的意思,對高睿道:“太后的意思既然這樣,殿下何必苦苦反對!”高睿道:“我受先帝遺命,責任不小,如今皇帝年幼,怎能讓奸臣留在君主旁邊。”便再次去見胡太后,苦苦陳說。胡太后賜酒給他,高睿正色道:“我今天來是談國事的,不是為了喝酒!”說完起身離去。
當夜,高睿夢見一個身高一丈五尺之人,手臂有一丈多長,從門口向床前走來,用胳膊壓住他,很久才放開。他醒后嘆道:“大丈夫的命運到今天就完結了。”擔心太後派人謀殺。天亮后,高睿不顧妻子勸阻,執意入朝,並道:“自古忠臣都不怕死,我應當以死報國,怎能讓一個婦人顛覆國家。再說,和士開是什麼東西,敢如此猖狂。我寧可用死了去服侍先皇,也不忍心看著朝廷顛覆。”
高睿走到皇宮門口時,有人勸道:“殿下不要入宮,恐怕會有變故。”高睿道:“我上不負天,死也沒什麼遺憾的。”於是入宮面見太后,仍不同意太后所言,被兵士押送到華林園。劉桃枝在雀離佛院將高睿杖殺,年僅三十六歲。當時大霧三天,朝野無不痛惜。一年後,朝廷以王禮安葬高睿,但卻沒有給他謚號。

家族成員


父親:高琛,官至御史中尉,封南趙郡公,后追封趙郡王。
母親:元氏,北魏華陽公主,后追封趙郡王妃。
妻子:鄭氏,鄭述祖之女。
繼室:鄭氏,鄭道蔭之女。
兒子:高整信,官至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早死。
女兒:高妙儀,扶風公主(扶風郡公主)。

軼事典故


高睿自幼被游娘撫養,到四歲時仍沒見過生母華陽公主。後來,他的遠房姨表姊鄭氏開玩笑道:“你是我姨母的兒子,為什麼反倒與游氏親近?”高睿得知詳情后,精神不振。高歡以為他生了病,高睿道:“孩兒沒有病,只是想見一見母親。”高歡便讓華陽公主與他相見。高睿上前跪拜,抱著母親大哭。高歡也很悲傷,對平秦王高歸彥道:“這孩子天性至孝,我的兒子都比不上。”並為此停止公務一天。

史書記載


《北齊書·卷十三·列傳第五》
《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
《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
《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八·陳紀二》
《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九·陳紀三》
《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陳紀四》

人物評價


李百葯:① 睿身長七尺,容儀甚偉,閑習吏職,有知人之鑒。② 趙郡以跗萼之親,當顧命之重,高揖則宗社易危,去惡則人神俱泰。是用安夫一德,同此貞心,踐畏途而不疑,履危機而莫懼。以斯忠義,取斃凶慝。豈道光四海,不遇周成之明;將朝去三仁,終見殷墟之禍。不然則邦國殄瘁,何影響之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