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臨鐵路

國鐵Ⅰ級單線鐵路

大臨鐵路(Dali-Lincang Railway),也稱“大臨線”,是中國雲南省境內一條連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與臨滄市的國鐵Ⅰ級電氣化鐵路,也是滇西、滇中地區聯繫清水河口岸的便捷通道。

2徠015年12月6日,大臨鐵路開工建設;2020年12月30日,大臨鐵路通車運營。

大臨鐵路北起大理站,南至臨滄站,全長201千米,全線共設置19座車站,其中4站辦理客運業務,設計速度為160千米/小時。

建設歷程


2015年12月6日,大臨鐵路開工建設。
2016年5月18日,大臨鐵路臨滄段10千伏線路全線通電。
2019年10月30日,大臨鐵路全線開始進行通信、信號、電力、電氣四電和站房建設、防災安全監控系統等工程。
2020年6月15日,大臨鐵路開始鋪軌;7月21日,大臨鐵路橋樑橋下工程已全部完成;9月29日,大臨鐵路沿線車站站房全部封頂;11月15日,大臨鐵路通信光纜全線貫通;12月5日,大臨鐵路全線鋪軌完成;12月30日,大臨鐵路通車運營。路線規劃
大臨鐵路北起廣通至大理鐵路的大理站,經大理州的巍山縣,跨越瀾滄江進入臨滄市,再經雲縣臨翔區,全長201.8公里。
全線分佈19個車站,近期開設 大理、大倉、巍山、樂秋河、若巴谷、張家山、雲縣、門口寨及 臨滄等9個車站。

設計方案


大臨鐵路線定位為客貨共線鐵路,線路等級為國鐵Ⅰ級單線,採用電力牽引方式,列車設計行車速度為160公里/小時。
徠規劃運輸能力:客車15對/日,貨運1000萬噸/年。

技術標準


鐵路等級:國鐵Ⅰ級。
大臨鐵路
大臨鐵路
正線數目:單線。
設計行車速度:160公里/小時。
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2000米,困難地段1600米。
限制坡度:12‰,加力坡24‰。
牽引種類:電力。
牽引質量:3000噸。
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預留850米條件。
閉塞類型:自動站間閉塞。
其他技術標準應符合《鐵路線路設計規範》(GB50090-2006)。

投資總額


該項目總投資155.3億元,其中工程投資151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4.3億元。

建設工期


2015年12月——2021年6月,建設工期5.5年。

可行性評估


新建鐵路大理至臨滄線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評估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鐵路局、華協交通諮詢公司、省發改委、大理州、臨滄市、中鐵二院等單位及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設計單位關於新建鐵路大理至臨滄線可研的彙報和路地代表的意見和建議,與會專家對中鐵二院編製的《新建鐵路大理至臨滄線可行性研究》進行了分組討論和認真審查,形成了可研評估意見(初稿)。同時,對大臨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具體的編修意見,要求編製單位儘快完善項目可研報告,並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會議還要求相關單位加快項目各項前期工作,按照鐵路總公司對今年60個新開工項目的要求,加緊完成各項報件上報及批複工作,確保2015年年內實現該項目控制性工程順利開工建設。

正式批複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新建大理至臨滄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
大臨鐵路
大臨鐵路
發改基礎[2015]1878號
中國鐵路總公司,雲南省發展改革委:
中國鐵路總公司和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報送新建大理至臨滄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鐵總計統函〔2015〕558號)收悉。經研究,現批複如下:
一、為完善區域路網布局,加快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沿邊、少數民族地區開發開放,同意報來項目的主要建設方案。
二、主要建設內容和技術標準
(一)主要建設內容。新建大理至臨滄鐵路,線路起自大理,經巍山、雲縣,終至臨滄市臨翔區,線路全長201.8公里。
(二)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國鐵Ⅰ級。正線數目:單線。設計行車速度:160公里/小時。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2000米,困難地段1600米。限制坡度:12‰,加力坡24‰。牽引種類:電力。牽引質量:3000噸。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預留850米條件。閉塞類型:自動站間閉塞。其他技術標準應符合《鐵路線路設計規範》(GB50090-2006)。
規劃運輸能力:客車15對/日,貨運1000萬噸/年。
三、投資估算、資金來源及建設安排
項目總投資155.3億元,其中工程投資151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4.3億元。資金來源為:項目資本金佔總投資70%,計108.7億元,其中,雲南省出資40%,由自籌資金解決;其餘60%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使用鐵路發展基金(其中中央資金部分另行研究確定)等解決。資本金以外利用國內銀行貸款。
滇西鐵路公司作為項目法人,負責鐵路工程建設和經營管理。
建設工期5.5年。
四、下階段工作。進一步加深地質勘察工作,優化工程建設方案,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建設及運營安全;落實地方出資來源,深入研究運營補貼、土地綜合開發等方案,確保項目財務可持續。
五、要加強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從嚴控制用地規模,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落實征地拆遷、節能環保和社會穩定風險防範等相關政策和措施。
六、請南方電網公司同步安排外部電源電力工程,確保與本項目同步建成。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參信息化部在通信遷改等方面給予支持配合。
七、如需對本項目審批文件所確定的內容進行調整,請及時以書面形式向我委報告,並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附件:招標投標事項核准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5年8月19日

項目建設


該項目由中國鐵路總公司與雲南省人民政府合資建設,滇西鐵路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及建成后的運營管理。
大臨鐵路作為2015年雲南省政府確保開工的四個重點鐵路項目之一,根據雲南省政府確定的目標,於2015年12月6日開工建設。

建設進展


2016年 5月18日,臨滄供電局到10KV腰街線33號桿和25號桿線路梯接點進行帶電作業,架通大臨鐵路臨滄段施工用電線路,為大臨鐵路施工用電保駕護航。
自大臨鐵路建設進場施工以來,臨滄供電局把服務好大臨鐵路作為首要任務,制定詳細周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積極與大臨鐵路建設方研究部署供電施工方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做好大臨鐵路建設用電服務,確保大臨鐵路建設項目施工順利實施。
記者在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一工區看到,多台發電機正運轉工作,項目部負責人介紹,進入施工點后,所有的施工生活用電都靠13台發電機自行發電,不僅耗油大,而且供電可靠性差,給施工帶來了不利影響。13台發電機每天的用油量就將近4000多升,按照2016年市場價一升5元錢的話,一天產生的費用就是兩萬多元,成本比較大,而且有時候保證不了正常的用電。電力線路架通以後,保證了施工進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鐵路施工進場到哪裡,供電服務就延伸到哪裡。”針對大臨鐵路臨滄段施工用電情況,臨滄供電局及時進行實地查看,開通綠色通道,上下聯動,提前謀划,優化電網運行方式,改造了部分線路和設備,接通了大臨鐵路臨滄段施工用電線路。帶電作業搭火成功以後,意味著大臨鐵路臨滄段10KV供電全線開始供電。
大臨線三家村隧道順利貫通
大臨線三家村隧道順利貫通
2017年1月15日,位於臨滄市北部內邦村附近的大臨鐵路勐麻2號隧道順利貫通,全長253米,是大臨鐵路首座貫通的隧道。
2017年5月23日,大臨鐵路雲縣段長坡嶺2號隧道順利貫通,全長410米,歷時314天。
2017年11月28日,大臨鐵路南澗縣段三家村隧道順利貫通,全長1413m。
2018年6月之前,大臨鐵路雲縣段毛家村隧道已貫通。
2018年7月23日,大臨鐵路雲縣段長坡嶺1號隧道順利貫通,全長286米,歷時307天。
2018年12月22日,大臨鐵路必雄隧道順利貫通,全長1080米。
2019年4月中旬,大臨鐵路完成路基土石方1340多萬立方米、占設計數量的95%,橋樑1.7萬成橋米、占設計數量82%,正線隧道開挖累計完成10.2萬成洞米、占設計數量的66%,共完成建設投資88.61億元,占計劃投資總額的58%。
2019年5月14日,大臨鐵路雲縣段興家地隧道順利貫通,全長1190米,歷時1104天。
2019年5月22日,大臨鐵路巍山縣段墨家營隧道順利貫通,全長3667米,歷時近3年。
2019年6月18日,大臨鐵路巍山縣團結村特大橋開始預製梁架梁,也是全線的首片T型梁架設。
2019年7月2日,大臨鐵路雲縣段張家山隧道貫通,全長2027米,歷時1164天。
2020年6月30日,雲南大臨鐵路和平隧道貫通全長4954米。
2020年8月1日,雲南大理至臨滄鐵路白石頭隧道貫通,全長9375米。
2020年9月,大臨鐵路35座隧道全部貫通。
2020年12月30日,大臨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控制性工程


大麥地隧道
大麥地隧道位於大理市和巍山縣境內,全長11.65公里,屬一級風險隧道。
西河3號特大橋
西河3號特大橋位於巍山縣巍寶山鄉,全長931.35米,跨224省道。
巍寶山隧道
巍寶山隧道位於大理州巍山縣巍寶山鄉境內,全長4983米,隧道存在偏壓、滑坡、有害氣體、岩溶、高地溫等不良地質現象。
林保山隧道
林保山隧道位於雲南大理巍山縣和南澗縣交界,隧道全長14076米,是全線第一長隧道,全隧道共設1座橫洞4座斜井1座平導。
紅豆山隧道
紅豆山隧道位於雲縣境內,全長10616米,是大臨鐵路的第二長隧道,是臨滄段第一長隧道,穿越無量山脈,因山體岩層複雜多變、涌水量大(最高每天4萬m3)、地層內夾雜有害氣體,被稱為大臨鐵路“最難打的隧道”。
明通隧道
明通隧道地理環境惡劣、材料運輸困難、隧道圍岩變化快、掌子面含水量高、含有毒有害氣體。
杏子山隧道
杏子山隧道全長8867米,存在岩溶、斷層破碎帶、高地應力、高地溫、有害氣體、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質現象,屬於Ⅰ級風險隧道。
新華隧道
新華隧道全長12332米,隧道圍岩鬆散破碎,地下水類型複雜,有較強的地應力,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瀾滄江大橋
大臨鐵路瀾滄江大橋為雙線大橋,位於瀾滄江漫灣電站庫區,大橋全長431.6米,其2號墩位於水深40米的瀾滄江中,最高墩76米。該橋地質複雜,安全風險高,線型控制難,環保水保要求嚴格。
杏子山隧道
杏子山隧道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南澗縣,全長8.9公里,是全線Ⅰ級高風險隧道。
2020年9月,杏子山隧道貫通。

線路站點


設計參數

線路數據
鐵路等級國鐵Ⅰ級
正線數目單線
設計速度160千米/小時
運營速度160千米/小時
軌道類型有砟軌道
軌道標準1435毫米(標準軌距)、60千克/米(重軌)
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2000米,困難地段1600米
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預留850米
最大坡度12‰,加力坡24‰
閉塞類型自動站間閉塞
牽引類型電力機車、電力動車組
牽引質量3000噸

沿線車站

截至2020年12月,大臨鐵路全線共設置19座車站,其中4站辦理客運業務。
序號車站名稱里程車站位置區域管理
1大理站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巍山路261號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2巍山站——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西大路
3雲縣站——雲南省臨滄市雲縣草大公路
4臨滄站201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忙畔街道

線路走向

大臨鐵路北起大理站,經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設巍山站,上跨瀾滄江後進入臨滄市境內,經雲縣設雲縣站,后至臨滄市臨翔區設臨滄站。線路北端與楚大鐵路、大麗鐵路相連,可通達昆明、麗江等地。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大臨鐵路
大臨鐵路
大臨鐵路採用CRH2A型“和諧號”動車組運行,運行平穩、舒適性好,而且擁有較大個人活動空間。

運行系統

大臨鐵路全線共設6座牽引變電所。

運營情況


● 運營歷程
2020年12月30日,隨著D8112次列車由臨滄站開往昆明南站,大臨鐵路通車運營。
大臨鐵路
大臨鐵路
運營初期,大臨鐵路每日開行3對往返於大理、臨滄的動車組列車和一對往返於昆明南、臨滄的動車組列車,大理至臨滄最快1小時30分可達。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大臨鐵路全線共設橋樑69座,隧道35座,其中10千米以上的長大隧道4座,全線橋隧佔線路總長的87.25% ;需新建接觸網支柱、橋鋼柱等7000餘根,架設接觸網、敷設通信光纜和高低壓線路近1600千米,建設通信鐵塔26座,變配電所17座。

重點工程

● 大麥地隧道
大麥地隧道位於大理市和巍山縣境內,全長11.65千米,屬一級風險隧道。隧道施工過程中圍岩破碎變化快、自穩性極差,吸水軟化、失水收縮,能將碗口粗的工鋼鋼架擰成麻花狀。
● 巍寶山隧道
巍寶山隧道位於巍山縣巍寶山鄉境內,全長4983米,隧道存在偏壓、滑坡、有害氣體、岩溶、高地溫等不良地質現象。
● 林保山隧道
林保山隧道位於雲南大理巍山縣和南澗縣交界,隧道全長14076米。隧道施工過程中,多個作業面陸續出現地熱高溫現象,隧道內最高氣溫達到45攝氏度。
● 紅豆山隧道
紅豆山隧道位於雲縣境內,全長10616米,穿越無量山脈,因山體岩層複雜多變、涌水量大、地層內夾雜8種有害氣體,被稱為大臨鐵路“最難打的隧道” 。
● 明通隧道
明通隧道位於臨滄市鳳慶縣境內,全長2139米,地理環境惡劣、材料運輸困難、隧道圍岩變化快、掌子面含水量高、含有毒有害氣體。
● 杏子山隧道
杏子山隧道全長8867米,存在岩溶、斷層破碎帶、高地應力、高地溫、有害氣體、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質現象,屬於Ⅰ級風險隧道。
● 新華隧道
新華隧道全長12332米,隧道圍岩鬆散破碎,地下水類型複雜,有較強的地應力,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 瀾滄江大橋
瀾滄江大橋位於瀾滄江漫灣電站庫區,全長431.6米,其2號墩位於水深40米的瀾滄江中,最高墩76米,橋樑所處地質複雜,安全風險高,線型控制難,環保水保要求嚴格。
● 新民隧道
新民隧道位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螞蟻堆鄉,全長8287米,隧道處於地震斷裂帶,掌子面涌水如注,最大涌水量約為每天1.96萬立方米。隧道建設還面臨著有毒有害氣體和高地溫考驗,隧道圍岩內有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隧道內掌子面溫度平均為39攝氏度,最高溫度可達43攝氏度。
工程名稱工程參數建設節點
勐麻2號隧道全長253米2017年1月15日貫通
長坡嶺2號隧道全長410米2017年5月23日貫通
三家村隧道全長1413米2017年11月28日貫通
毛家村隧道/2018年6月貫通
長坡嶺1號隧道全長286米2018年7月23日貫通
必雄隧道全長1080米2018年12月22日貫通
興家地隧道全長1190米2019年5月14日貫通
墨家營隧道全長3667米2019年5月22日貫通
張家山隧道全長2027米2019年7月2日貫通
楊家村隧道全長2786米2019年7月20日貫通
小麥庄1號隧道全長1975米2019年8月6日貫通
富密隧道全長3554米2019年9月14日貫通
樂秋隧道全長4322米,其中車站三線段全長437米2019年9月16日貫通
瀾滄江雙線大橋全長431.6米2019年9月24日合龍
新華隧道全長12332米2019年10月15日貫通
明通隧道全長2139米2019年10月31日貫通
中村隧道全長3104米,三線段長233米,單線段長2871米,最大埋深198米2020年3月29日貫通
巍寶山隧道全長4983米2020年4月20日貫通
茂蘭隧道全長6641米2020年5月23日貫通
愛華隧道全長4235米2020年5月23日貫通
勐麻1號隧道全長2328米2020年6月19日貫通
大尖山隧道全長4335米2020年6月24日貫通
林保山隧道全長14076米2020年6月30日貫通
紅豆山隧道全長10616米2019年12月25日進口貫通,2020年7月9日全線貫通
大村隧道全長4278米2020年7月12日貫通
白石頭隧道全長9375米2020年8月1日貫通
大邦五隧道全長6316米2020年8月13日貫通
大保山隧道全長5483米2020年8月21日貫通
新民隧道全長8287米2020年8月26日貫通
杏子山隧道全長約8900米2020年9月10日

建設規劃


● 規劃定位
大臨鐵路向西南通過臨滄至清水河鐵路連接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經緬甸皎漂連接印度洋;向東南通過臨滄至普洱鐵路連接玉磨鐵路,是“一帶一路”、孟中緬印經濟走廊的國際大通道建設重要組成部分。

價值意義


大臨鐵路的啟動標誌著臨滄市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據臨滄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甄鵬介紹,這條鐵路建成,對臨滄260萬老百姓來說,是臨滄人民的百年夢想,將有助於整個沿邊地區經濟的開發聯動,對臨滄的產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有效填補了滇西南地區沒有通鐵路的歷史。大臨鐵路的開通,將對改善滇中和滇西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助推我國改善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