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道梁村
馬道梁村
馬道梁村
長城由九孔樓至四海北口子,除山險未築牆外,全為毛石壘砌簡易石牆,當地稱干插邊。全部塌成石堆狀。其間敵樓全部為農民所拆,僅存樓基墊土。
由北口子至囤上,長城在山勢險峻地段未築牆,築牆多為干插邊,坍塌十分嚴重。這其間在上花樓(河上溝)西有一座磚砌敵樓保存較好。此樓建築較為特殊,四面無門,樓南牆下有一窗口大券洞,由此爬進樓里,進樓東轉有一可上至樓頂的梯道,今梯道尚存,樓頂已坍。此樓東側牆上有一箭窗,西側牆上部偏北亦有一箭窗。外長城在延慶境內,僅此一座保存較好的敵樓。此樓西南舊建有黑汗嶺堡,據《畿輔通志》所載:此堡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築,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L以磚”。堡城“周二里十丈六尺,高三丈五尺,南一門”。4今堡已被拆毀。
由囤上經營盤口、馬道梁至海拔一千二百五十三米的暴雨頂。山勢自東向西蜿蜒而去,長城利用山險設防,除在馬道梁村北三道口子處有一小段殘坍石牆外,基本未築牆,只隨山勢建有若干座敵樓,今多毀,只存夯土。暴雨頂南為劉斌堡,據《畿輔通志》載:“周二百四十六丈,高三丈五尺,東一門。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土築。”5今城堡只零星存夯土殘牆。堡東、西兩座山上,各築有墩台一座,今只存石堆殘基。
長城過暴雨頂后開始有毛石砌牆,今已坍塌成堆。過一座海拔一千二百一十米山峰后,長城開始北轉,經柏水井、老虎坑、松樹樓諸村至邊坑。又轉西迂迴至孫家梁,又向北至小川村,過山出延慶進赤城縣界。這段長城多為干插邊,雖坍塌嚴重,但較為連貫。這段城牆中的磚砌敵樓均被拆毀,石砌墩台都已坍成堆狀。
馬道梁村
路線位於延慶白河堡水庫東側,從營盤開始進山,直接上升至暴雨頂,海拔1252米,然後向西北沿山脊及山谷穿越至老虎坑,再向水庫方向下降,整個行程最高海拔1252米左右,全程20公里左右。
暴雨頂的大地構造單元屬於華北地台燕山台褶帶隆斷區,主要有東西向、南北向、北東向三組構造體系,集中表現為東西向、南北向、北東向的區域性裂帶。這些斷裂帶使懷柔山區險要多姿,是旅遊地貌的重要背景條件。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中——深變質岩系、中上元古界(震旦亞界)淺變質——沉積岩系、古生界沉積岩系、中生界火山岩系夾沉積岩系和新生界鬆散沉積層。
馬道梁村
馬道梁村
此次滯留在馬道梁村的遊客共34人,分散居住在閆懷東、周尚琴、閆懷發等9戶村民家中,大家免費為滯留人員提供食宿。大雪無情人有情,馬道梁村閆懷東在無情的大雪面前能夠挺身而出,體現了農村基層幹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村民的樸實友愛如同暖陽,哪怕積雪再厚也能融化。
閆懷昌想說服同村的村民一起除雪,可由於交通封鎖,一些在縣城打工的鄉親無法回村,年邁的老人不得不親自上陣,自掃門前雪。
晚飯時,閆懷昌想起同村十幾位工程隊隊友也無法出村上班,他和妻子一商量,決定雇他們一起掃主路的雪。
“你們掃,我給錢,男的一天80塊錢,女的一天50塊,雪我聯繫農用車拉,”被大雪阻隔在家的工程隊隊員,對閆懷昌的“招工”格外感興趣。當晚,一個隊長和4男6女的除雪小組成立。
5日上午不到11點,閆懷昌和10位工友在距離村口300米的電線桿下會合了,大家帶著自家鐵鍬,閆懷昌為他們分工后,開干。
“昨天到晚上5點多,今天早晨6點半出來的,又一天,終於差不多了。”6日下午近4點,閆懷昌鏟起一鍬雪,壓平,又用腳踩踩,“防止再掉下來”。
幾位女僱員已完成任務,站在不遠處看著閆懷昌把最後一車雪裝車,“工資挺高,還一直囑咐我們讓歇一會再干,這老闆真不錯”。
經過11人兩天奮戰,300米的主路已露出本色,下午4點20分,交通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