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萬仞宮牆的結果 展開

萬仞宮牆

成語

萬仞宮牆,漢語辭彙,拼音:wàn rèn gōng qiáng,出自《論語》中的一個成語。原意是圍牆有萬仞高,後用以稱頌孔子學識淵博高深,一般人無法領悟其中的奧妙。

原文出處


《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

譯文


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明。”子服景伯把這一番話告訴了子貢。
子貢說:“拿圍牆來作比喻,我家的圍牆只有齊肩高,老師家的圍牆卻有幾仞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你就看不見裡面宗廟的富麗堂皇,和房屋的絢麗多彩。能夠找
到門進去的人並不多。叔孫武叔那麼講,不也是很自然嗎?”

其他信息


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衛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讚揚,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