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長管蚜
麥長管蚜
麥長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屬同翅目,蚜科的一種昆蟲。分佈在中國各產麥區。寄主於小麥、大麥、燕麥,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甘蔗、獲草等。前期集中在葉正面或背面,後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長緩慢,分櫱減少,千粒重下降,是麥類作物重要害蟲。也是麥蚜中的優勢種。
麥長管蚜
麥長管蚜圖
麥長管蚜
年生20~30代,在多數地區以無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麥株根際或四周土塊縫隙中越冬,有的可在背風向陽的麥田的麥葉上繼續生活。該蟲在我國中部和南部屬不全周期型,即全年進行孤雌生殖不產生性蚜世代,夏季高溫季節在山區或高海拔的陰涼地區麥類自生苗或禾本科雜草上生活。在麥田春、秋兩季出現兩個高峰,夏天和冬季蚜量少。秋季冬麥出苗后從夏寄主上遷入麥田進行短暫的繁殖,出現小高峰,為害不重。11月中下旬后,隨氣溫下降開始越冬。春季返青后,氣溫高於6℃開始繁殖,低於15℃繁殖率不高,氣溫高於16℃,麥苗抽穗時轉移至穗部,蟲田數量迅速上升,直到灌漿和乳熟期蚜量達高峰,氣溫高於22℃,產生大量有翅蚜,遷飛到冷涼地帶越夏。該蚜在北方春麥區或早播冬麥區常產生孤雌胎生世代和兩性卵生世代,世代交替。在這個地區多於9月遷入冬麥田,10月上旬均溫14~16℃進入發生盛期,9月底出現性蚜,10月中旬開始產卵,11月中旬旬均溫4℃進入產卵盛期並以此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進入越冬卵孵化盛期,歷時1個月,春季先在冬小麥上為害,4月中旬開始遷移到春麥上,無論春麥還是冬麥,到了穗期即進入為害高峰期。6月中旬又產生有翅蚜,遷飛到冷涼地區越夏。麥長管蚜適宜溫度10~30℃,其中18~23℃最適,氣溫12~23℃產仔量48~50頭,24℃則下降。主要天敵有瓢蟲、食蚜蠅、草蛉、蜘蛛、蚜繭峰、蚜黴菌等。
(1)預測預報。當孕穗期有蚜株率達50%,百株平均蚜量200~250頭或滔漿初期有蚜株率70%,百株平均蚜量500頭時即應進行防治。
(2)農業防治法 ①選用抗蟲品種。如:“魯麥23”。⑧合理布局。冬春麥混種區,盡量減少冬小麥面積或冬麥與春麥分別集中種植,這樣可減少受害。⑧適時集中播種。冬麥適當晚播,春麥適時早播。④合理施肥澆水。
(3)生物防治 減少或改進施藥方法,避免殺傷麥田天敵。充分利用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等天敵,據測定七星瓢蟲成蟲,日食蚜100頭以上,生產上利用麥蚜複合天敵當量系統,能統一多種天敵的標準食蚜單位和計演演算法,準確測定複合天敵發生時綜合控蚜能力,是採用其它措施依據。測定天敵控蚜指標,把該指標與化防指標、當量系統結合起來,為充分發揮天敵作用提供保證。必要時可人工繁殖釋放或助遷天敵;使其有效地控制蚜蟲。當天敵不能控制麥蚜時再選用0.2%苦參鹼(克蚜素)水劑400倍液或殺蚜黴素(孢子含量200萬個/ml)250倍液、50%辟蚜霧或40%氧樂果2000倍液,殺蚜效果90%左右,且能保護天敵。
(4)上述措施不能奏效的地區或田塊可採用以下綜防措施。①在小麥黃矮病流行區主要是苗期治蚜,用0.3%的75%3911乳油,加種子量7%左右的清水,噴灑在麥種上,邊噴邊攪拌。也可用50%滅蚜松乳油150ml,對水5kg,噴灑在50kg麥種上,堆悶6~12小時后播種。⑧用3%呋喃丹顆粒劑或5%涕滅威顆粒劑、5%3911顆粒劑,每667㎡1.5kg蓋種,持效期可達1~1.5個月。②在非黃矮病流行期,重點防治穗期麥蚜,必要時田間噴灑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或10%吡蟲啉(一遍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2.5%高滲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500~4000倍液、18%高滲氧樂果乳油15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0%康福多濃可溶劑或90%快靈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也可選用40%輝豐1號乳油,每667㎡ 30mL,對水40kg,防效99%,優於40%氧化樂果。④乾旱地區每667㎡可用40%樂果乳油50ml,對水1~2kg,拌細砂土15kg,或用80%敵敵畏乳油75ml,拌土25kg,於小麥穗期清晨或傍晚撤施。為了保護天敵,盡量選用對天敵殺傷力小的抗蚜威等農藥。⑤麥蚜、白粉病混發時,噴灑11%氧樂·酮乳油100ml,對水50kg,防治麥蚜效果與氧樂果相同,防治白粉病效果與三唑酮相當。⑧試用20%敵敵畏重煙劑9~10.5kg/h㎡,放煙0.5小時后,煙雲逐漸沉降到作物上,防效80%左右。
麥長管蚜分佈於亞洲、東非、歐洲、北美等地區,1年可發生10~20代以上,以無翅孤雌胎生雌蚜繁殖為主,有翅孤雌胎生雌蚜遷飛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