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

詞語

國色guó sè,漢語辭彙。解釋為一般指有絕頂出眾的美貌、冠絕一國的女子。後來也借指絕頂出色的事物。出自清·秋瑾 《白蓮》詩:“國色由來誇素麵,佳人原不藉濃粧。”

引證解釋


1.舊指姿容極美的女子。贊其容貌冠絕一國,故云。
《公羊傳·僖公十年》:“驪姬 者,國色也。”何休 註:“其顏色一國之選。”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時得 橋公 兩女,皆國色也。”
黃庭堅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后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卻說褒珦之子洪德,偶因收斂,來到鄉間。湊巧褒姒門外汲水,雖然村妝野束,不掩國色天姿。”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值十娘梳洗方畢,纖纖玉手,揭起舟傍短簾,自潑盂中殘水,粉容微露,卻被孫富窺見了,果是國色天香。”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卿家如此國色,如此慧巧,宜配佳偶,方為廝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 錢己 抬頭一看,卻是一個艷粧的女子。雖然鬢亂釵橫,卻是天姿國色。
清李漁《慎鸞交·卻媒》:“小弟遊街之日,看見一間樓上,坐著兩位佳人,都是天姿國色。”
2.美麗的花,多指牡丹。
唐 羅隱 《牡丹》詩:“當庭始覺春風貴,帶雨方知國色寒。”
唐·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宋 王安石 《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詩之二:“不御鉛華知國色,祇裁雲縷想仙裝。”
宋·范成大《與至先兄游諸園看牡丹三日行遍》詩:“欲知國色天香句,須是倚闌燒燭看。”
清 姚鼐 《和袁香亭看牡丹》詩:“興極卷幃看國色,病餘擁毳作僧詩。”

示例


1.天姿國色
2.牡丹,色極艷麗,有國色之稱
3.《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單說次女文姜,生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絕世佳人,古今國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