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堡鄉

位於利川市東南城郊

元堡鄉因集鎮處於圓形山堡而得名,集鎮位於利川市東南城郊,是距離市城區最近的一個鄉鎮。下轄26個行政村,263個村民小組,248省道、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到利川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口只有10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面積263平方公里,人口3.7萬。

元堡鄉,利川市轄鄉。1949年屬城關區,1975年由城關划6個小公社、毛壩區劃1個小公社建元堡公社,多為土家族。轄青龍、忠孝、花秋、漢廟、元堡、小塘、毛針、興場、大林、刺竹、花坪、牛角、斑鳩水、自生橋、苦草、小竹、沖岩塘、洛陽、紅椿溝、友聯、東槽、瑞坪、舊司、桃元、豐富、復興26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

元堡鄉位於利川市城東南9公里處,248省道穿境而過,城市4路公交車直達市區,距滬蓉西高速公路出口僅20分鐘車程,交通極為便利,屬於典型的城郊型鄉鎮。我鄉所轄國土面積266平方公里,263個村民小組,38000人.多為土家族。。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990.84萬元,糧食總產量17153.33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66元。轄區內商貿活動頻繁,擁有登記工商戶144戶。2007年我鄉分別被利川市委市政府評為“計生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被恩施州委州政府評為“先進平安鄉鎮”。我鄉通過幾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五大支柱產業格局:煙葉、藥材、經果、蔬菜、畜牧。經濟作物有烤煙、茶葉。

元堡鄉-特色產業

歷史沿革


土司時期

元明至清初,元堡鄉屬湖廣施州衛忠孝土司管轄。元代置大奴管勾等洞長官司,屬四川省;至正十一年(1351),改立忠孝軍民府;十五年(1355)改為忠孝軍民安撫司。明清時期仍為忠孝安撫司,隸屬於施南土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自請改土歸流,於是忠孝司地入新設施南府利川縣。
建築
建築

清代及民國

雍正十三年(1735)建利川縣后,今元堡鄉為中汛講讓里南四、五保。
1925年利川縣劃為18區,元堡為二區理智坳。1932年全縣劃為9區,元堡為九區理智坳。1937年全縣劃為4區,元堡屬第一區署。1939年,黃泥塘和瑞坪成立黃瑞鄉。1941年,全縣劃為16鄉,理智鄉(轄12保)、黃瑞鄉(轄7保)在境內。

新中國

1950年全縣設7個區,理智鄉與團堡為二區,黃瑞鄉與毛壩為七區。1951年裁黃瑞鄉,設黃泥塘鄉;裁理智鄉,劃為第八區。1952年,全縣有13區,元堡屬理智區。1957年,理智區併入城關區,為雙溪鄉元堡大隊,1958年為城關公社雙溪管理區元堡大隊。1975年,以城關的瑞坪、偏嵌、大井、雙河、馬橋、楊柳等公社及毛壩區紅椿公社組成元堡嘴公社,1984年將黃泥塘公社的豐富、友聯、復興、桃園4村併入元堡區。1986年將馬橋、楊柳划入城區街道,於是元堡區下轄6個鄉(元堡、偏嵌、雙河、瑞坪、桃園、紅椿)、27個村。
1996年置元堡鄉,下轄青龍、忠孝、花秋、漢廟、元堡、小塘、毛針、興場、大林、刺竹、花坪、牛角、斑鳩水、自生橋、苦草、小竹、沖岩塘、洛陽、紅椿溝、友聯、東槽、瑞坪、舊司、桃元、豐富、復興26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範圍

元堡鄉位於利川市城東南,地處東徑108.56°至109.09°,北緯°30.06°至30.21°,東與團堡鎮交界,南與毛壩鎮相連,西與涼霧鄉、沙溪鄉接界,北與東城辦事處毗鄰。鄉政府駐地為元堡村,距市城9公里。面積263平方公里。

地形

全鄉大部分屬於二高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山脈綿亘延伸,形成紅椿溝、內坪溝、鐵廠溝、大井溝等較大山溝。西南部麻山最高海拔1809米,東部金字山主峰高1767米,最低點在青龍村長河灘1100米。

氣候

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2.7℃,年均溫12.2℃。

水文

境內主要有忠孝水(又名元堡河),全長20公里。源於金字山西南麓,西南流經大井溝、茅針壩,再西北流至元堡集鎮,在跳礅河受內坪溝水,再西北經馬橋壩,原有明代古橋,碑文曰:“崇禎十二年(1639)春,善士蔣汝相、妻陳氏建”,西流至兩會灘注入清江。

人口民族


總人口22890人(2017年),全鄉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8000人,是典型的城郊型鄉鎮。

經濟


概況

元堡鄉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2013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592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糧食總產量13535噸;農業總產值18216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738萬元;農民可支配收入達到4122元,比上年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13804萬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財稅收入1295.2萬元;累計發展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268家,實現總投入4300萬元,總收入13000萬元,從業人員達到560人;農商行元堡支行支農貸款達到2100萬元,存款餘額達到8980萬元。

礦產

礦產資源有硫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大理石等礦藏。其中赤鐵礦、褐鐵礦主要分佈在元堡漢廟鐵廠溝一帶,地質儲量1000萬噸。元堡鄉的礦產有四方山的煤,馬鬃嶺的黃鐵礦、金子山大溝山樑的露天銅礦、鐵廠溝的赤鐵礦和褐鐵礦。這些礦藏都曾在六十年代試采,有的因為政策調整停採下馬,鐵廠溝鐵礦有上下含礦層、上層為侏羅系下流自流井群下部,分佈於礦梁子、大街上、礦石含磷成份高,下層為上三疊紀須家河組底部,分佈直至馬前向斜的四方台、大灣坪、陰孿一帶,總儲量在元堡轄區就達1000餘萬噸,礦石含鐵量為46%。鐵廠溝鐵礦自清代乾隆中期以來曾多次立爐採礦。
麻山的煤礦為無煙煤、煙煤兩種。自六七十年代以來陸陸續續都在開採。在理論上,屬黃泥塘煤田煤系的淺露區,它從紅椿以北延伸到恩施白果壩邊邊沿。含煤層厚達0.2-1.1米;我鄉偏嵌二台坪是石煤蘊藏豐富的區域,存煤量估計在四百萬噸以上,覆蓋層較厚。

林業

道地藥材資源:元堡氣候獨特,雨熱同期,自然植被豐富,地勢“三級”形勢明顯土地肥沃,PH值含量較高,高山和二高山的山山嶺嶺是生長天座的良好地域,散生在紅椿、偏嵌、桃園叢林中的天麻,如果整合資源把五倍子、黨參、貝交叉配置,搞好“野轉家生”規模,是高山良好的替代材源。
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紅椿觀林海、紅椿觀雲海等自然景觀。
境內山巒疊障,林海茫茫,森林覆蓋率達到76%,是一個天然的綠色鄉鎮。麻山、金子山聳立雲霧間,鷹嘴岩、八十丈、觀音岩、紅椿雲海等景點點綴其間,以獨特的風景妝扮了元堡的青山綠水。

紅椿

盛夏是“紅椿觀海”最迷人的季節,鮮花遍地開,牛羊四處走,果香滿山飄。武漢、重慶及周邊城區的遊客來到這裡,林間徜徉,草地休憩,盡享夏日清涼。這裡平均海撥1400米,氣候宜人,吸引了不少客人前來度夏。“紅椿觀海”距利川城區24公里,位於恩施大峽谷—利川騰龍洞—咸豐坪壩營循環旅遊線上。以森林休閑、觀光農業、土家民俗文化展示與體驗為主要特色,打造以觀雲海、觀林海、戶外體驗、休閑度假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遊基地。
“紅椿觀海”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旅遊與體驗有機結合。周邊集鎮和利川城區的不少居民在這裡租地種菜,在工作之餘體驗耕作的樂趣。

農業

面積266.1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495公頃,水域3.33公頃,林地16626公頃。
元堡煙葉基地單元地處利中盆地,境內山嶺縱橫、峽谷密布,平均海拔1000米。元堡基地單元是我州“清江源”特色優質品牌煙葉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基本煙田面積4.5萬畝,種植面積1.566萬畝,收購量4.7萬擔,屬浙江中煙“利群”捲煙品牌原料基地。
舊司黃金梨:舊司村的中心黃金梨基地共有豐產梨園800餘畝,梨園基地大部分由舊司村黨員示範戶和“想得細”志願服務隊成員發展建設起來的,其中黨員示範戶14戶,發展梨園380餘畝;志願服務隊成員4人,發展梨園80餘畝。2013年梨園已連續掛果5年,累計人均增收20000餘元。

風力發電

麻山風電場是利川市繼齊岳山、寒池之後的第三個風電場。這些聳立在麻山群峰的風力發電機,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綠色能源,整齊的風車更是一道風景線,成了旅遊的新景觀。

旅遊


覃氏老屋

覃氏老屋,入選利川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位於茅針壩村。施南土司後裔覃煌建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前,正堂門額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齒德兼優”木匾。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四合院式磚木結構,中軸線上有朝門、過廳、正堂及廂房,正堂左側有三間偏房。均為單檐硬山青灰瓦頂,封火山牆。

曾家老屋

位於漢廟村10組。建於清。坐東南向西北,建築面積760平方米。建築一正兩廂“撮箕口”式,懸山瓦頂,穿斗式全木結構,四周用青石包砌。是利川保存較好的土家族吊腳樓建築,整體保存較好,結構較穩定。

忠孝土司遺址

忠孝土司,初治舊司壩,后遷老司城,再遷至忠孝村。老司城,在漢廟村,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近有漢廟,廟內有石碑3塊,分別刻於乾隆十四年(1749)、十八年和民國初年,載忠孝土司改土歸流後部分情況。

風洞

位於友聯村一組。該洞夏季涼風習習,故名。海拔1700餘米,洞口外有天然的巨大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