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鎮

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轄鎮

沙河鎮位於縣城以西30公里,地處西鄉縣西部的淺山丘陵地帶,東與城關鎮接壤,西與城固縣五堵鎮相鄰,南與私渡鎮、柳樹鎮相連,北與桑園鎮、洋縣毗鄰。總面積189.61平方千米,是省100個建制試點鎮之一和省市“高優高”農業示範鎮之一,還是我國民族教育家、原中央民族學院院長張養吾的故鄉。該鎮屬典型的淺山丘陵地區,平均海拔600米,森林覆蓋率47%,系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區。

西北與城固洋縣接壤,東南與本縣峽口、城關為鄰,是省100個建制試點鎮之一和省市“高優高”農業示範鎮之一,還是我國民族教育家、原中央民族學院院長張養吾的故鄉。該鎮屬典型的淺山丘陵地區,森林覆蓋率47%,系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年平均降水量923.5毫米,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秀,土質肥沃,生態優異,是生態農業無污染農業的主產區。

截至2020年6月,沙河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2020年末,沙河鎮常住人口18516人。2011年,沙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0.67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47萬元。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境內設沙河鎮。1950年設沙河鄉、苦竹鄉,1959年為沙河管理區、苦竹管理區。1962年,將青崖、沙河兩個管理區合併為沙河公社,屬沙河區。1965年建沙河公社、馬蹤灘公社,1984年改沙河鎮、馬蹤灘鄉。1966年,更名星火公社。1973年,複名沙河公社。1984年,改為沙河鎮。1996年4月,撤區並鄉建立沙河鎮。沙河鎮面積129.2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沙河、星火、紫荊、黎明、青崖、洋溪、男兒壩、三河、茅埡、書房、茶條、永興、同興、新生14個行政村;馬蹤灘鄉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馬蹤灘、西河口、鐵佛寺、李家溝、苦竹壩、棗園、四合、青龍嘴、茅壩、筒車壩、七一、何家溝12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馬蹤灘鄉併入沙河鎮。2015年將沙河鎮的四合、七一、何家溝3個村劃歸桑園鎮管轄,將沙河鎮的棗園村劃歸城北街道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河鎮地處西鄉縣西部的淺山丘陵地帶,東與城關鎮接壤,西與城固縣五堵鎮相鄰,南與私渡鎮、柳樹鎮相連,北與桑園鎮、洋縣毗鄰。總面積189.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沙河鎮地處秦巴山區米倉山丘陵地帶,地勢平坦。

氣候特徵

沙河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4.4℃,年平均降水量923.5毫米。

水系水文

沙河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牧馬河、大沙河、青岩河、徐家河等。最大河流牧馬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青龍嘴、毛壩、西河口、苦竹壩、馬蹤灘、李家溝、桐車壩村及棗元等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有耕地面積2067公頃,其中水田1554公頃,旱地513公頃。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石、石英石、鉀長石、液蠟石等8種,已探明的優質花崗石儲量達1億立方米,年開採400立方米,鉀長石儲量達500萬噸,年開採400噸。礦產資源蘊藏量大,品位高,花色品種齊全,開發前景廣闊,目前已建成花崗石採石場3個,石英礦2個。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轄沙河1個社區,沙河、星火、永興、男兒壩、青岩、茶條、茅埡、黎明、新生、同心、書房、洋溪、紫荊、馬蹤灘、棗元、七一、何家溝、四合、桐車壩、李家溝、苦竹壩、鐵佛寺、西河口、毛壩、青龍嘴25個行政村;下設144個村(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沙河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沙河村四組。
轄區詳情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
沙河社區610724103001121
星火村610724103201220
永興村610724103202220
青岩村610724103204220
茶條村610724103206220
毛埡村610724103207220
麻地灣村610724103209220
洋溪村610724103212220
馬蹤灘村610724103214220
桐車村610724103219220
李家溝村610724103220220
苦竹村610724103221220
西河口村610724103222220
男兒壩村610724103223220
青龍嘴村610724103225220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轄區總人口30824人。城鎮常住人口5392人,城鎮化率17.5%,總人口中,男性16261人,佔52.8%;女性14563人,佔47.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2人。
截至2018年末,沙河鎮戶籍人口26581人。
2021年5月31日,西鄉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沙河鎮常住人口為18516人。

政治


(一)領導班子及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加強黨建工作,年初召開全鎮黨建工作會,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成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鎮8個領導分片划區,與26個村(居)黨支部簽訂黨建工作目標責任書,將黨建工作納入全鎮抓大事、抓落實的重要目標,突出重點,黨建目標責任落實到村到人,使全鎮黨建工作在組織機構、工作力量、工作經費上全方位得到保障。鎮黨委堅持在建設學習型班子、學習型機關上下功夫,加強領導班子、幹部隊伍的政治學習、理論學習、業務學習、法規學習,提高領導干
沙河鎮
沙河鎮
部在綜合素質、解決複雜問題、實現科學決策、駕馭發展大局的能力,領導班子成員經常培訓學習,加壓擔子,以激勵手段培養大膽創新、求真務實的幹勁,使每位班子成員在學中干、干中學,不斷豐富和積累農村工作經驗,為推動全鎮各項工作順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同時,深入開展黨建創新,全面提升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緊緊圍繞“三級聯創”和旗幟工程建設,打造“服務型”黨組織,推行鎮、村“黨務公開”和“便民服務代理”制度,設立“為民服務代理中心”為84名流動黨員辦理流動黨員證,辦理接收12名黨員手續。為57名離任村幹部發放生活補助金2.57萬元。做好黨代表進選區工作,先後為星火村、苦竹村、男兒村解決人畜飲水、河堤治理、群眾文化生活等,累計投資5.8萬元,為村支部排憂解難,全鎮新發展黨員14人,在全鎮983名黨員中開展“評星定級”活動,評選“六星級”黨員328名,“五星級”黨員586名。根據各村黨支部黨建工作實際,突出經常抓、抓規範、抓落實,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堅持開展“兩項”創新制度,實行村黨支部書記月例會制度,每月3日召開黨建工作會研究當月黨建工作,落實工作任務,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實。實行村黨支部幫帶互助金制度,全村25個村黨支部在資金、政策、信息、致富項目上實行“1+1”幫扶困難黨員,為86名困難黨員解決種植、經濟發展項目幫扶資金3.87萬元。
(二)反腐倡廉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成立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下發《2009年沙河鎮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目標管理責任一覽表》將任務分解為8大項、518個小項,明確領導責任和具體目標,樹立“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的工作氛圍,在黨員幹部中積極開展反腐倡廉形勢教育、黨紀法規教育、廉潔以政教育,投資4.2萬元建立廉政文化長廊,製作廉
沙河鎮
沙河鎮
政公益廣告牌和勤政廉潔一條街,將重點貫穿於信訪舉報、案件檢查、執法監察、幹部考察、糾風及責任制考核等工作中。積極推進警示訓誡防線建設,及時制止糾正錯誤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有效形成對幹部廉政預警,動態監督,保護挽救的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反腐倡廉“七項制度”的貫徹落實,積極採取“先行試點、總結完善、穩妥推進”的工作方式,推選25名村監委會主任和100名監委會成員,接待群眾點名接訪15次,解決完結滿意率100%,對2名新任村幹部進行任前考試,15名村支書進行述廉述效評議,為群眾便民代理318件,取得良好成效,全縣“七項制度”現場會在我鎮召開,省委常委、紀委書記郭永平來我鎮調研。全年領導班子無違紀違規現象發生。

經濟


綜述

2001年工農業總產值9877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75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127萬元,人均純收入1002元。
2009年沙河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全縣“一五五六”總體工作思路,以“三大建設”和“六項重點”為總抓手,求真務實,搶抓機遇,開創了重點工作出亮點,難點工作有突破,整體工作上水平的發展態勢.為建設“小康沙河、和諧沙河、文明沙河、平安沙河”打下了堅實基礎。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
沙河鎮
沙河鎮
276億元,比上年增長19.8%;財政收入144.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40萬元,增長47%;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增長45%。
2011年,沙河鎮財政總收入170萬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萬元,比上年增長32%。人均財政收入55元,比上年增長11%。
2011年,沙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496元。
2018年,沙河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上企業4個。
2018年,沙河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7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沙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5億元,比上年增長9.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7%。農業耕地面積2.96萬畝。
沙河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沙河鎮糧食生產1.03萬噸,其中水稻0.75萬噸,小麥0.02噸。
沙河鎮主要經濟作物以油料作物、茶葉、黑木耳為主。2011年,沙河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2400畝,產量2238噸,以油菜、花生為主;茶葉種植面積24881畝,產量559噸;黑木耳23.9萬架,產量1196噸。
沙河鎮
沙河鎮
沙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沙河鎮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4.7萬頭;羊飼養量0.96萬隻,年末存欄0.6萬隻;家禽飼養量11.9萬羽,上市家禽3.6萬羽。2011年,沙河鎮生產肉類4593噸,其中豬肉4252噸,羊肉99噸;禽蛋248噸;畜牧業總產值75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3%。
沙河鎮漁業以淡水魚養殖為主,淡水水面800公頃,魚塘養殖面積373公頃。2011年,沙河鎮水產品總產量210噸,漁業總產值210萬元。

第二產業

沙河鎮初步形成了以建材、茶葉加工、繭絲綢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企業3個。2011年,沙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67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1%。2011年,沙河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1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8.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有商業網點244個,從業人員751人。2011年,沙河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47萬元,比上年增長15.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710萬元,比上年增長18.3%。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80千米,投遞點3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4000份、期刊3000冊,業務收入19.8萬元。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622門,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比上年增加63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1.3萬元。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優高”農業效益明顯。96年來,依託“高優高”農業示範區建設機遇,狠抓“蓄、保、改、技”,新建塘庫25口中,增加蓄水量18萬立方米,墾複和恢復水毀農田102公頃,保證了有效耕地,低濕田改造360公頃,大力推廣“高優高”農業生產技術,普及優質稻的種植,提高糧食產量
沙河鎮
沙河鎮
,到2001年全鎮糧油產量達9520噸,年均增長3%。盛產大米、小麥、油菜籽、花生。特產茶葉、木耳、香菇、天麻、銀杏、板栗、中藥材。

農業結構

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主導產業發展已成規模。以茶葉為龍頭,食用菌、養殖為骨幹的主導產業格局已經形成。2001年全鎮茶園19700畝,其中良種茶葉母本園650畝,大棚茶園50畝,已建成陝南最大的良種茶葉繁育基地。天麻、木耳、中藥材、畜牧養殖等傳統產業已規模發展;龍鬚草、杜仲、牧草、竹蓀等新特產業已經起步。2001年主導產業產值212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7%。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發展迅猛。鄉鎮企業以礦產、建材、塑料、鑄造、木材、茶葉、食品加工為主,鎮內有大型機磚廠3個,茶葉加工場9個,水泥預製建材廠7個。農機農械、鑄造、礦產、釀酒、養殖、特色養殖等廠(場)營運良好,產銷兩旺。2001年鄉鎮企業產值7127萬元,佔總產值的72%。

農副產品

農副產品豐富,集市貿易活躍。年產油菜籽2332噸,花生110噸,芝麻18噸,木耳68噸,天麻46噸,板栗38噸等。沙河農貿市場交易量大,秩序井然,是省級文明市場,年交易額達1500萬元,規劃及商品流通金額居全縣第二。

交通


交通發達,電力充足。陽安鐵路,316國二級公路橫穿全境,並設有兩個火車
沙河鎮
沙河鎮
站,沙廷公路(沙河~廷水)、貫沙公路(貫山~沙河)縣級公路2條,地方道路發達。沙河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和316國道過境通往城固、漢中、石泉,有縣鄉(鎮)村級公路333條。沙河汽車站日均發送20輛通村客車。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37.4千米。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0千米;道路鋪裝面積3萬平方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有各類民間藝術表演團體5個,演職人員68人;農家書屋11個,藏書30000餘冊。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數字電視用戶3000戶,“村村通”廣播電視用戶5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有幼兒園(所)1所,在園幼兒363人;小學6所,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2418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0個,病床4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2011年,沙河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萬人,參合率99.6%。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沙河鎮有7個村和社區建成村民健身場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5%。

社會保障

2011年,沙河鎮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7戶,人數1924人。敬老院1所,社區服務設施2個。

基礎設施

鎮內有兩座電站和一個KVA變電站,電力充足。集鎮已建成優質礦泉水供水系統和漢白、沙秦兩條新街,集鎮面積2.1平方公里,60畝的集鎮小區正在建設,開通國內外程式控制電話並實現村村通,光纖有線電視傳輸網遍及集鎮周圍,已向農村延伸,商品營銷、醫療衛生、婦幼保健、文化娛樂等設施齊全。

社會治安

社會秩序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後被市、省評為先進集體,科教文衛、計劃生育等項工作都有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