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鎮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下轄鎮

沙河鎮立於連雲港市贛榆區西南部,南接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西依江蘇最大的人工河——石樑河水庫,是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衛星鎮,省重點中心鎮。全鎮下轄52個行政村,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9萬畝,人口12萬。是江蘇省農業大鎮,盛產優質小麥、水稻、花生,蔬菜、花卉、草莓及優質大蒜生產形成規模;是蘇北有名的商貿重鎮,自古就是蘇北魯南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被著名的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費孝通稱為“蘇北三大集鎮”之一。每年農曆四月八的時候都會逢會,為期三天周圍各大鄉鎮的都會過來遊玩消費,人數和熱鬧程度不比春節差甚至有超越!

文化


沙河因古代沙河橫穿東西而得名。西漢時定名,春秋戰國時初屬郯,后屬楚,終歸齊。齊相管仲曾在沙河興漁鹽利,使沙河名聞遐邇;唐宋以來,沙河的經濟貿易相當繁榮,是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沙河鎮歷史悠久,文人薈萃。明末沙河街的朱梓在湖廣靖州任天柱令,為苗漢民族團結立下大功;傳說中為七仙女、董永做媒的槐樹在沙河境內,殷庄因此而得名。

行政區劃


截止2007年底,轄區面積130平方千米,共有52個行政村。
名稱電話區號
新建村0518
城子村0518
鄭巷村0518
西北村0518
橫街村0518
解放村0518
聯合村0518
劉庄村0518
友誼村0518
竹元村0518
樓河村0518
吳村0518
丁巷村0518
陳巷村0518
何元村0518
蔣宅村0518
雙堆村0518
朱圩村0518
顏庄村0518
新莊村0518
下河口村0518
大高村0518
結村0518
八里場村0518
官莊村0518
殷庄村0518
東盛村0518
新興村0518
西勝村0518
富強村0518
富強村0518
劉圩村0518
和平村0518
圩合村0518
鄧宅村0518
同興村0518
泰和村0518
東單村0518
前進村0518
新合村0518
徐屯村0518
朱屯村0518
小站村0518
劉曹埠村0518
.大站村0518
北朱果村0518
小埠村0518
大嶺村0518
孟曹埠村0518
李曹埠村0518
山嶺房村0518
赤金村0518
張庄村0518
1.劉庄村
有3個村民小組,390戶,1575口人,耕地面積50.83公頃。工農業總產值4712萬元,人均純收入6518元。運輸業比較發達,有大小運輸車輛130多輛,依託310國道發展沿路經濟長廊1000多米,發展飲食、修理、製造、加工等個體私營戶190家。
2.聯合村
有6個村民小組,780戶,2785口人,耕地面積108公頃。工農業總產值7916萬元,人均純收入6512元。農戶商品意識較濃,依託鎮區發展沿街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戶410多戶,戶均年收入近萬元。
3.解放村
由原解放村、戚園合併而成。有6個村民小組,707戶,2585口人,耕地面積124.73公頃。工農業總產值5661萬元,人均純收人6553元。農戶商品意識較濃,依託鎮區發展沿街經濟,有近百農戶從事牛、羊屠宰生意,通過招商引資興辦村戶企業50多家,吸納剩餘勞力800多人,發展飲食、加工、百貨、日雜等個體私營戶280多家,戶均年收人超萬元。
4.橫街村
有4個村民小組,420戶,1680口人,耕地面積80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11億元,人均純收人6708元。農戶商品意識較濃,依託鎮區發展沿街經濟,發展個體私營戶120多戶,戶均年收人近萬元。該村農戶有從事建築勞務的傳統,有600多人在全國各地從事建築勞務。
5.西北村
有4個村民小組,220戶,890口人,耕地面積46.09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932萬元,人均純收入6483元。農戶商品意識較濃,依託鎮區發展沿街經濟,建臨街商貿綜合樓近百幢,發展個體私營經濟100多戶,戶均年收入近萬元。
6.鄭巷村
由原鄭巷村、蔣庄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508戶,2013口人,耕地面積59.23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1951萬元,人均純收人6423元。農戶商品意識較濃,依託鎮區發展沿街經濟,沿街發展飲食、百貨、加工、製造等個體私營戶160多戶,戶均年收人近萬元。農戶有從事建築勞務的傳統,有1000多人在全國各地從事建築勞務。
7.城子村
由原城子村、南庄村合併而成。有11個村民小組,650戶,2680口人,耕地面積76.04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2475萬元,人均純收人6548元。該村是全市有名的油料加工專業村,有油料加工專業戶108戶,戶均年收人3萬多元。有30多戶從事養雞業,戶均年收人2萬多元。
8.新建村
由原湯庄村、范庄村合併而成。有4個村民小組,545戶,2093口人,耕地面積112.98公頃。工農業總產值4714萬元,人均純收人6410元。該村有種植草幕的歷史,發展優質草幕種植26.68公頃,其中訂單農業面積佔80%,戶均增加收人3000多元。
9.友誼村
由原彭口村、淵頭村合併而成。有7個村民小組,388戶,1472口人,耕地面積100.85公頃。工農業總產值達98萬元,人均純收入6454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種植草苟的歷史,發展優質草牧26.68公頃,戶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
10.竹元村
有2個村民小組,310戶,1100口人,耕地面積57.09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567萬元,人均純收入65n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種植、養殖的歷史,戶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
11.樓河村
由原樓子村、掘河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568戶,2115口人,耕地面積140.60公頃。工農業總產值4134萬元,人均純收入6502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種植、柳編的歷史,發展優質草幕種植26.68公頃,戶均增加收人3000多元。
12.吳村
有3個村民小組,422戶,1570口人,耕地面積64.83公頃。工農業總產值4063萬元,人均純收入6485元。該村依託新沐河灘塗發展優質鮮食花生、鮮食玉米種植26.68公頃,畝均增加農戶收入1500多元。
13.丁巷村
有4個村民小組,400戶,1600口人,耕地面積78.17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306萬元,人均純收入6511元。該村運輸業比較發達,農戶有搞建築、種植的歷史,村戶企業比較發達,興辦汽修廠、挂面廠等企業30餘家。
14.陳巷村
有7個村民小組,469戶,1896口人,耕地面積100.58公頃。工農業總產值9260萬元,人均純收入6849元。該村依託城鄉集市,引導農戶發展集市貿易,村戶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有300多農戶依託集市貿易,走上致富道路。
15.何元村
有7個村民小組,486戶,2010口人,耕地面積129.13公頃。工農業總產值7289萬元,人均純收人6497元。該村運輸業比較發達,有大小運輸車輛100餘輛,農戶有草柳編歷史,庭院經濟比較紅火。
16.蔣宅村
有5個村民小組,394戶,1600口人,耕地面積102.25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712萬元,人均純收人6489元。該村農戶有種植、草柳編歷史,村風民風淳樸,70歲以上老人有近百人。
17.雙堆村
是由原后堆村、前堆村合併而成。有4個村民小組,540戶,1915口人,耕地面積140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200萬元,人均純收人6400元。該村農戶有種植、草柳編歷史,發展優質草幕種植33.35公頃,其中訂單種植面積佔80%,戶均增加收人3000多元。
18.朱圩村
由原西朱圩村、前朱圩村合併而成。有3個村民小組,432戶,1544口人,耕地面積96.65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191萬元,人均純收入5790元。該村發展優質蔬菜26.68公頃,建溫室大棚180多個,戶均增加收人5000多元。
19.顏庄村
有5個村民小組,563戶,2159口人,耕地面積89.萬公頃。工農業總產值5567萬元,人均純收入6877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蔬菜種植的歷史,該村發展蔬菜種植52.14公頃,其中建日光溫室620棟,大棚550個,蔬菜種植示範戶顏景華、顏庭利等帶頭髮展反季節蔬菜,帶動全村農戶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每棟日光溫室年收入超萬元,戶均增加收人2500多元,全村有200多農戶靠種植蔬菜建起兩層以上樓房。
20.新莊村
是由原老莊村、舊庄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559戶,2219口人,耕地面積125.86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406萬元,人均純收入6504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蔬菜種植的歷史,發展蔬菜種植46.69公頃,其中建日光溫室160棟,大棚110個,戶均增加收人3000多元。
21.下河口村
有3個村民小組,342戶,1361口人,耕地面積83.44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464萬元,人均純收人6503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蔬菜種植的歷史,發展蔬菜種植40公頃,其中建日光溫室180棟,大棚150個,每棟日光溫室年收人近萬元,戶均增加收人3500多元。
22.大高村
是由原大口村、高園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600戶,2500口人,耕地面積134.47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589萬元,人均純收人6494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蔬菜種植的歷史,發展蔬菜種植40公頃,其中建日光溫室220棟,大棚300個,蔬菜種植示範戶何自成、朱伯忠等帶頭髮展反季節蔬菜,帶動全村農戶發展蔬菜種植的積極性,每棟日光溫室年收人超萬元,戶均增加收人3500多元,大高村村戶企業發展較快,興辦修造、塑料加工、木材加工等村戶企業20多家。
23.團結村
是由原邱庄村、輝埠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638戶,2212口人,耕地面積141.74公頃。工農業總產值4599萬元,人均純收入6508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是優質良種培育基地,農戶有蔬菜種植的歷史,發展蔬菜種植33.35公頃,其中建日光溫室百餘棟,大棚200個,發展優質草幕種植面積20公頃。
24.八里場村
有3個村民小組,427戶,1643口人,耕地面積133.67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531萬元,人均純收人65n元。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戶有蔬菜種植的歷史,發展優質鮮食花生、鮮食玉米種植26.68公頃,發展品種土豆種植面積53.36公頃,戶均增加收人1200多元。
25.官莊村
有5個村民小組,385戶,1250口人,耕地面積91.71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5萬元,人均純收人6495元。該村農戶有搞建築、種植的歷史,依託省道牛青公路發展沿路經濟帶,興辦村戶企業20多家。
26.殷庄村
由原殷庄、塘溝兩村合併而成。有11個村民小組,農戶834戶,3372口人,耕地面積143.41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49億元,人均純純收入397元。全村有400多戶常年從事運輸、餐飲服務、商業,發展優質蔬菜苗圃種植20公頃,畝收收入000多元。
27.東盛村
由原圩橋、陸庄、南萬庄3村合併而成。有7個村民小組,農戶413戶,1746口人,耕地面積125.26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877萬元,人均純收人6483元,全村有300多人從事草編,400多人外出勞務,人均收人3100多元,發展洋蔥種植面積20公頃,畝均收人2200多元。
28.新興村
由原同庄、李庄兩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434戶,1636口人,耕地面積110.58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785萬元,人均純收人6614元。該村是果品販運專業村,全村長年從事果品販運的達300多人,同時是著名的草草木植專業村、澱粉加工專業村。
29.西勝村
由原西單、勝利兩村合併而成。有6個村民小組,558戶,2240口人,耕地面積176.69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231萬元,人均純收人6567元。該村是品種大蒜種植基地和生豬屠宰、販運專業村,全村人均一畝蒜園,有近百人從事生豬養殖、屠宰販運。
30.富強村
由原陳頂、李村兩村合併而成。有7個村民小組,525戶,2179口人,耕地面積142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421萬元,人均純收人6668元。該村是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專業村,全村共建溫室大棚300多棟。
31.劉圩村
有5個村民小組,402戶人家,1657口人,耕地面積120.39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538萬元,人均純收人6687元。該村是蔬菜種植專業村,建有無公害蔬菜基地40公頃,全村有300多名多名力從事建築和運輸業。
32.和平村
由原李圩、歐口兩村合併而成。有6個村民小組,360戶,1538口人,耕地面積108.98公頃。工農業總產值3008萬元,人均純收入6450元。該村戶辦工業發展較好,現有軋鋼、木材、油廠等戶辦工業20多個。稻草編織也是該村一大特色,僅加工草簾、草苫人均增收1500多元。
33.圩合村
由原盧圩、三合兩村合併而成。有9個村民小組,45l戶,1773口人,耕地面積141.67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935萬元,人均純收人6661元。該村素有建築安裝的傳統優勢,有近800多名建築安裝工人長年在上海、北京、大慶等大中城市從事建築勞務,建有塑管廠、化工廠等村戶企業,產品供不應求,年創產值500多萬元。
34.鄧宅村
有6個村民小組,493戶,1332口人,耕地面積121.06公頃。工農業總產值4230萬元,人均純收人6524元。該村發展藍狐等特種養殖達40多戶。有10多戶村民發展雞、豬、藍狐立體餵養,戶均年收人3萬元。
35.同興村
由原南官莊、何家莊兩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420戶,1677口人,耕地面積118.26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751萬元,人均純收人6416元。該村是優質白蒜種植基地,發展白蒜種植53.36公頃,同時是徽子加工專業村,全村有120多戶人家靠炸撒子走上富裕路。
36.泰和村
由原橋頭、南邵庄兩村合併而成。有6個村民小組,386戶,巧%口人,耕地面積117.53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中如萬元,人均純收人6516元。該村戶辦工業較發達,全村有20多戶辦怡搪廠,安置農村剩餘勞力200多人,產品暢銷蘇、魯等省。沿路草簾編織十分紅火,產品暢銷山東市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有10多戶村民發展肉兔、雞等養殖,戶均收人2萬元以上。
37.東單村
有4個村民小組,259戶,1108口人,耕地面積98.52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346萬元,人均純收人6489元。該村是大蒜種植示範村,引種美國香蒜獲得成功,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38.前進村
由原舍庄、坡里兩村合併而成。有9個村民小組,561戶,2300口人,耕地面積244.12公頃。工農業總值3104萬元,人均純收人6422元,該村花生產量高、品質好,備受市場青睞。戶辦工業較發達,有戶辦工業20多家。
39.新合村
由原劉庄、張庄、朱橋三村合併而成。有5個村民小組,460戶,1855口人,耕地面積114.52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020萬元,人均純收入6528元。該村是草木種植專業村,全村種植草墓73.37公頃,糧經比例達3:7以上,有200多戶常年從事木材販運,有130多戶專業加工草苫、草簾,增收致富。
40.徐屯村
由原徐屯、肖嶺兩村合併而成。有n個村民小組,農戶1158戶,4231口人,耕地面積246.39公頃,該村村戶辦企業較為發達,有磚廠、汽車拆舊、木器廠等企業30餘家,工農業總產值8590萬元,人均收人6706元。
41.朱屯村
有6個村民小組,農戶643戶,2420口人,耕地面積185.56公頃,該村有化工企業2家,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238萬元,人均收人6800元。
42.小站村
有6個村民小組,農戶370戶,1510口人,耕地面積118.13公頃,該村有2家化工企業,工農業總產值5962萬元,人均收人6503元。
43.大站村
由原站中、站北、站南、劉河頭4個村合併而成.有12個村民小組,農戶900戶,3422口人,耕地面積247.92公頃,工農業總產值4504萬元,人均收人6592元。該村群眾商品意識較強,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事商業經營,有近1000人外出建築和從事其他勞務,增加農民工資性收人。
44.北朱果村
有5個村民小組,農戶270戶,1145口人,耕地面積86.18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642萬元,人均收人6280元。該村是有名的澱粉加工專業村。
45.小埠村
有4個村民小組,200戶,1174口人,耕地面積92.5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123萬元,人均收人6488元。該村有80%的男勞力外出搞建築,年收人500多萬元。
46.大嶺村
有4個村民小組,農戶354戶,1399口人,耕地面積129.40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868萬元,人均收人6269元,該村發展芋頭13.34公頃,優質花生33.35公頃。
47.孟曹埠村
有6個村民小組,645戶,2301口人,耕地面積119.60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905萬元,人均收人6351元。該村地處石樑河畔,有淡水養殖水面133.40公頃,全村共發展網箱養魚2000多隻。
48.劉曹埠村
有3個村民小組,310戶,1100口人,耕地面積81.00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670萬元,人均收人6328元。
49.李曹埠村
有9個村民小組,638戶,2460口人,耕地面積139.07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940萬元,人均收人6394元。
50.山嶺房村
有7個村民小組,495戶,1900口人,耕地面積116.32公頃,工農業總產值1582萬元,人均收人6422元。該村是遠近聞名的仔豬繁育專業村,年繁育仔豬近萬頭。
51.赤金村
由原東赤金、西赤金、后赤金3個村合併而成。有9個村民小組,1035戶,4100口人,耕地面積256.06公頃,工農業總產值6334萬元,人均收人邸38元。該村是遠近聞名的花卉專業村,共建有花卉苗圃基地66.70公頃。
52.張庄村
有2個村民小組,農戶273戶,1036口人,耕地面積43.82公頃,工農業總產值2526萬元,人均收入6515元,該村有2支建築隊,長年在外從事建築安裝工程,勞務輸出人員比較多

交通


310、327國道及省牛青公路在鎮中交匯。東距亞歐大陸橋頭堡——連雲港40公里,南距連雲港機場及隴海鐵路分別為20公里和25公里,海陸公交通方便,距全國六大小商品批發市場——臨沂40公里。
鎮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城鄉通訊傳輸程式控制化、數字化,供電、供水設施先進,有線電視、文化娛樂設施齊全,醫療、教育水平先進,商業服務網點星羅棋布。

旅遊


沙河鎮人傑地靈,文教彬盛。沙河京劇班是贛榆京劇發展的起源,沙河的贛榆鑼鼓榮獲“中華鼓王”稱號,群眾性文化體育設施齊全,鄭巷腰鼓、聯合秧歌、解放龍燈、橫街旱船、何園戲班、殷庄鑼鼓等群眾文藝團體活動頻繁。每年農曆4月8、9、10舉行三天的羊蹄山廟會,各地商賈雲集,南北貨物羅列,上市者達15萬餘人。沙河充分發掘文化旅遊資源,利用日軍侵華時修築的3公里地道開挖地道景觀,建立國防教育基地,開發40平方公里石樑河旅遊區,投資300萬元新建蘇北最大的農民公園,集休閑、健身、娛樂於一體,成為農民休閑娛樂的天堂。沿新沭河建設十公里生態林景觀帶,發展農家生態旅遊。

自然資源


沙河鎮是全國綠化造林先進鎮、江蘇省科技種植示範園、連雲港市遠郊蔬菜基地,被連雲港市政府命名為“設施農業之鄉”,盛產優質小麥、水稻、花生、草莓、大蒜、土豆、花卉等,已連片種植形成萬畝設施蔬菜、萬畝新品草莓、萬畝品種大蒜、萬畝高產土豆、萬畝花卉雜果、萬畝商品糧、萬畝用材林七大基地,鎮內優質意楊年蓄積量達8萬立方米。位於327國道東側的摩天嶺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含量最大的雲母礦石具有很好的開採經濟價值,據專家勘測,適宜露天開採的礦石儲藏量達1600多萬立方米。
畜禽養殖形成規模:牛、羊、豬年存欄量達3萬多頭,雞、鴨、鵝年存欄量達30萬隻以上。

經濟


2006年,沙河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03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9億元,工業產值2.72億元,第三產業產值2.0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543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67元。
2006年,沙河鎮鎖定工業強鎮目標,堅持招商引資不動搖,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舉措,與浙江寧波企業家協會聯合投資建設中國連雲港?寧波企業家創業園,實施委託招商,落實全民招商,共引進工業項目33個,其中新開工500萬元以上項目6個,超1000萬元項目17個,過億元以上項目1個,完成工業投入1.83億元,現有工業企業630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81億元,工業銷售收入13億元,建築業完成產值8920萬元,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
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04150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56150畝,產量68193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3000畝,產量3120噸,水產品產量1447噸,蔬菜產量85600噸。全鎮共有規模以上種養基地8個,獲農業部認定農產品品種5個,獲省農林廳認定農產品產地5個。獲國家工商局註冊“顏河牌”“春楊牌”“四季田園牌”“呱蓬牌”等特色農產品品牌4個。充分發揮人才培訓基地優勢,培訓農民工,提高勞動者素質,輸出勞務29224人。
沙河鎮高度重視三外工作,先後與美國、加拿大、德國、韓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合作,興建了連雲港迪泰電器公司、連雲港恆春木業有限公司、夢麗娜服裝有限公司、四季田園蔬菜批發市場等項目,協議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60萬美元。
2006年,沙河鎮社會消費的零售總額6000萬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25247萬元,貸款餘額14898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5100萬元,現有10個農村集貿市場,上市人數10餘萬人。

物產資源

該鎮是全市設施農業之鄉,這裡有全市最大的設施蔬菜栽培基地、大蒜生產基地、花卉生產基地、草莓生產基地。草莓種植面積達1.2萬畝,產量達8000噸。其中2.2萬畝設施是省政府命名的無公害生產基地,共有20類200多個品種的時新蔬菜,年產量達10多萬噸,大蒜種植面積1.5萬畝,年產量達10000噸;花卉面積1000畝,年產花卉品種1000餘種。是全國綠化造林百佳鄉鎮之一,江蘇省農田林網建設優秀鄉鎮之,優千周意楊年蓄積量達8萬多立方米。

重點企業

連雲港順德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是沙河鎮招商引資重點項目,位於縣海洋經濟開發區,是集生產、科研、開發、銷售於一體的氨基酸生產企業,是江蘇省最大的氨基酸生產基地,佔地面積2668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主要生產產品有L—胱氨酸、L—亮氨酸、L—酪氨酸、L—精氨酸及複合氨基酸粉。該公司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嚴格按照日本AJL92和美國USD23及USD24核准組織生產,產品銷售往浙江、上海、湖北等地,並出口日本、美國、韓國。
連雲港恆春木業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啟麗投資公司和上海沃恆實業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中外合資企業,項目總投資為1500萬美元,位於沙河鎮工業園區內,327國道東側,鎮北路以北,規劃佔地面積400畝,其中一期工程佔地面積200畝,投入資金380萬美元,註冊資本360萬美元。該公司於2005年11月8日開工建設,主要利用當地豐富的楊木資源,採用進口設備,引進先進的管理體系,生產低、中密度板材,產品全部出口美國、中東,一期工程於2005年12月底建成投產,2006年3月新擴200畝面積用於二期工程建設。二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年產各類板材50萬立方米,產值6億元,利潤2500萬元,稅收2200萬元。
連雲港迪泰電器有限公司是由加拿大迪克斯有限公司和上海迪克斯有限公司共同出資200萬美元於2002年6月投資興建合資企業,註冊資本110萬美元,其中加方佔52%,上海方佔48%。主要生產汽車發電機及起動機(汽車馬達),產品全部出口。年產100多個集裝箱發電機及起動機,創匯200多萬美元,為了促進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該公司又由加方再投資104萬美元進行更新改造,擴大生產規模,可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100多人。
連雲港市南消殷成木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3月,年產各類包裝箱30萬隻,膠合板180萬張,產值為1800萬元,年利稅為120多萬元。2005年6月該公司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3000萬元增資擴股新上高精密度板材生產線項目。年生產膠合板達到2000萬張,年生產高精密度板材40000立方米,產品出口到歐美、日本及南韓,年創產值3500萬元,利潤400萬元,稅收280萬元,可安置職工260餘人。
連雲港東霞制衣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東霞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明根先生投資6000萬元興建的服裝加工廠,該項目位於沙河鎮產業集聚區,佔地面積為90畝,主要建築面積為三棟標準化廠房共17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的附屬辦公用房,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為3000萬元,生產設備投資為1500萬元,新上專用設備2000台(套)。於2006年12月份開工建設,預計2007年8月份建成投產。其主要產品為出口服裝、服飾,年產各類服裝、服飾120萬件,年創產值6000萬元,利潤500萬元,稅收200萬元,投產後可安排農村人員約1000人,已完成圍牆及回填土工程和四棟共3600平方米的附屬廠房,6000平方米的主車間已完成主體框架結構。
顏河西紅柿:以顏庄村為中心的種植的西紅柿個大、皮薄、肉厚、色艷、味甘,年產量40萬公斤,暢銷上海、南京、合肥和本市。
春揚精米:沙河鎮稻、麥農產品獲國家農業部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省農林廳認定無公農產品產地,種植面積達5萬畝,豐源米業充分利用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年加工銷售精製大米12000多噸。

鎮村工業

鎮村工業發展形成規模,已初步形成電子、化工、機械、木材、管材、服裝、食品等生產、加工體系。全鎮高起點、高標準、商品位規劃開闢的工業園1000多畝,位於310國道兩側。

商品貿易業

該鎮地傑要靈,商品意識濃,全鎮個體工商戶5000多戶,居全市鄉鎮首位。鎮區商業網點1000多個。個體工商業初步形成了小商品批發、服裝、飲食、服務、建材、運輸等較完整的體系。
該鎮建立了健全的市場體系,開闢有農貿、百貨、糧油、建材、舊貨等五大專業市場。其中糧油批發市場是全市唯一一家省糧油批發市場場;舊貨市場是蘇北魯南地區最大的舊貨交易市場。

基礎設施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街道形成五橫三縱,一部硬化,臨街安裝豪華庭院式路燈300餘盞,8條商業街道樓房林立,達到臨街樓房化、商業化、門前花園化、生活城市化。鎮區有容量5萬門的程式控制電信大樓1座,有線電視站1個,變電站1個,汽車站1個,自來水廠兩座。
沙河鎮是省科技種植示範園區和連雲港遠郊蔬菜基地。現有經濟作物6.5萬畝,其中蔬菜2.5萬畝,糧經比例達到4:6,初步形成萬畝設施蔬菜栽培基地、萬畝大蒜生產基地、萬畝草莓、萬畝土豆和5000畝花卉、雜果生產基地五大基地,年產各類蔬菜15萬噸,產值1.5億元。沙河鎮多種經營生產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飲食、草竹編、販運等門類,建成各類專業村40個、專業戶5000戶,其中規模養殖千隻(頭)以上的300多戶,珍珠獾、藍狐、白玉蝸牛、落地王鴿等特種養殖60餘戶。發展糧油加工大戶200餘戶,流通專業大戶300多家;500多名農民經紀人每年將各類農副產品30萬噸銷往全國各地,培育的“顏河”牌西紅柿、三順蘿蔔、黃牙菜等特色農產品暢銷蘇魯農貿市場。
進入90年代以來,沙河鎮的工業經濟進入規模發展軌道,全鎮有木業建材、塑料管件、糖果食品、機械鑄造、服裝針織等門類企業近百家。私營經濟已成為沙河的重要經濟支柱,全鎮發展個體工商戶4600家、私營企業260家,從業人員達2.8萬人。其中投資580萬元興建浪潮塑業有限公司,生產的PPR塑料管材管件已通過國家質量體系驗證,年可創產值2200多萬元,利稅超百萬元;殷勇化工廠生產的胱氨酸市場前景看好,年可創產值400萬元,利稅80萬元;與加拿大迪克斯電器公司合作的汽車發動機生產項目,總投資150萬美元,年可創產值2300萬元,實現利稅600多萬元,並積極與福建、浙江、韓國、加拿大等地客商洽談,大力五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新上化工、建材、塑料、機械、食品等20多外項目。
沙河鎮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鎮區由原來的0.8平方公里擴大到2.7平方公里,投資近億元實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投資建設中小學樓房18幢,鎮衛生院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建有農貿、糧油等規模市場8個,其中沙河糧油批發市場為蘇北地區最大的縣級糧油批發市場。全鎮實現村村通公路、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四通”目標;15%農民建起兩層以上樓房;2002年全鎮人口出生率8.56%,計劃生育率達90%。
在今後工作中,沙河鎮將積極實施農民增收、財稅增源、企業增活、市場增大、集體經濟增強、城鎮建設增新的富民強鎮工程,把沙河建成“農業大鎮、工業強鎮、三產重鎮、商貿富鎮”。一是突出工業主體,打好招商引資攻堅戰,力爭在兩年內吸引外資8000萬元,興建外資、合資合作企業20家,年增加產值2億元以上;二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兩年內增加溫室2000棟,大棚1000個,更新技術、品種20項,農民年增加經濟收入1500萬元;三是營造良好環境,促進私營個體經濟上規模、上水平,年新增個體工商戶500戶、私營企業40家,年創稅收500萬元;四是建設文明新鎮,樹好贛榆南大門形象。

社會


沙河鎮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積極實施科教興鎮戰略,現有學校23所,教師985人,在校學生總數19864人。全鎮現有醫院43個,醫生395人,擁有病床280張,實施滾動籌資,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以上。積極發展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率達55%。
沙河鎮市場化運作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彰顯沙河全省重點中心鎮地位,落實鎮區衛生和社會秩序長效管理,改善鎮區環境,擴大鎮區規模,鎮建成區面積380公頃,建成區現有居民8000戶,人口32700人,建房面積1098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米,公共綠地面積30萬平方米。

精神文明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成績喜人,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縣文明鄉鎮。文化設施齊全。全鎮共有文化大樓1座,藏書4萬冊大型圖書館1個。該鎮贛榆鑼鼓2000年4月被評為“中華鼓王”。

獲得榮譽


省新型示範小城鎮
省重點中心鎮
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品
無公害馬鈴薯農產品
無公害番茄、草莓農產品
無公害稻、麥農產品
無公害洋蔥農產品
無公害花生農產品
獲省農林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無公害蔬菜產地
無公害馬鈴薯產地
無公害稻、麥產地
無公害花生產地
無公害畜禽產地(生豬)
無公害蛋雞產地
市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
市農村能源與生態農業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17-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沙河鎮先後被市命名為設施栽培先進鄉鎮、多種經營先進鄉鎮、個體私營經濟先進鄉鎮,被省政府命名為先進小城鎮、群眾文化先進鄉鎮,被國家綠化委命名為平原綠化百家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