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許村鎮的結果 展開

許村鎮

婺源縣下轄鎮

許村鎮位於婺源縣西南部,東與中雲鎮、太白鎮交界,南與德興市相鄰,西與珍珠山鄉、樂平市相接,北與鎮頭鎮、賦春鎮銜靠。鎮政府駐地許村位於區域中部距縣城43公里,總面積220平方公里,4711戶(其中非農戶口308戶)人口18536人。

歷史沿革


古稱泉田。南唐升元年間(937-942年),樂平縣洛口許姓來此建村,故稱許村。建國前夕屬許村、周溪、中雲鄉。建國初分屬彰睦區臨河鄉和賦春區黃崗鄉,1950年改屬七區汾水鄉和八區周溪、盤山、仁洪、許村鄉,1956年合併為許村、周溪兩個鄉。1958年成立許村公社,1960年併入珍珠山墾殖場,1962年復置許村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改鎮。1997年,面積156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許村、汾水、仁洪、盤山、朗湖、周溪、董家7個行政村。2005年鳳洲鄉併入。
附:鳳洲鄉[Fengzhou]位於婺源縣西南部,樂安河北岸,距縣城35千米。賦春水自北向南縱貫鄉境在南部邊界匯入樂安河。 1971年置中洲林場,1985年改鄉。1997年,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0.5萬,鄉政府駐中洲。有公路穿越中部,轄汪村、曹村、小港、水埠頭、項家埠5個行政村。2005年3月17日,撤銷鳳洲鄉,成建制劃歸許村鎮管轄(贛民字[2005]26號批複)。

行政區劃


轄汾水、仁洪、董家、許村、盤山、朗湖、周溪、洙坑、水埠頭、汪村、項家埠、曹村、小港13個行政村和1個中洲居委會,共72個自然村,108個村小組。
[郵編]333208[代碼]361130111:~001中洲居委會~200許村村~201汾水村~202仁洪村~203盤山村~204朗湖村~205周溪村~206董家村~207汪村村~208曹村村~209小港村~210水埠頭村~211項家埠村~212洙坑村

鄉鎮簡介


許村鎮位於婺源縣西南部,毗鄰瓷都景德鎮、德興、樂平三市,轄7個村委會和1個鎮辦林場,53個自然村,3330戶,1.3萬人。全鎮156平方公里,有耕地2.1萬畝,闊葉林19.3萬畝,杉木林1.2萬畝,毛竹林0.86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5%,活立木蓄積量40.6萬立方米。樂安河支流由北向南蜿蜒而下,沿河建有二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520千瓦,小(二)型及小型水庫36座。
許村鎮位於婺源縣西南部,毗鄰瓷都景德鎮、銅都德興、樂平三市。東鄰中雲鎮,南連太白鎮,西接珍珠山鄉,北靠賦春、鎮頭兩鎮。土地總面積325905畝,鎮政府所在地許村距離縣城38公里,距離景德鎮46公里,交通快捷便利。1994年12月撤鄉設鎮,2005年4月撤鳳洲鄉併入許村鎮。許村鎮現下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和1個鎮辦林場,總人口18363人,均為漢族。
許村鎮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鎮區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資源豐富。許村鎮既是糧區又是林區。水田面積22993.5畝,人均水田1.32畝,全鎮年產糧食達9970噸。全鎮有林地面積26萬畝,佔全鎮土地總面積79.97%,森林覆蓋率達85%,人均林地15畝/人。境內生態環境優美,珍貴樹種豐富多樣,有紅豆杉、羅漢松、樟木、楠木等等。林間野生動物時常出沒,有過金錢豹、穿山甲、山羊、麂、貓頭鷹等珍希保護動物。擁有1萬立方米以上山塘水庫28座,蓄水量186萬立方米。養殖水面達970多畝,有效灌溉面積15000畝。擁有茶園2300多畝。鎮內古建古迹諸多,且保存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有許氏徽商豪宅、怡心樓等,令不少遊客駐足欣賞,流連忘返。保存完好的古石橋有22座之多,有名的“和睦橋”是代表當地農民民風淳樸的一個歷史見證。全鎮勞動力資源富餘。每年有二三千平均年齡輕,文化程度高的人離開所承包土地,外出從事經營活動。

行政轄村


許村村引董家村汾水村朗湖村盤山村仁洪村周溪村
項家埠村曹村土橋頭村小港村祊坑村中州村

自然資源


許村鎮地處丘陵地帶,礦產資源豐富,有銅、鐵、沙金、瓷土等,全鎮山林面積26萬畝,佔全鎮總面積79.97%,森林覆蓋率達84%,人均林地面積15畝/人。境內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環境純凈而天然,具有有機農產品產地最佳的生態條件。出產的山果、山藥、山茶、山蕨、山筍和香菇婺源著名的土特產品,珍貴樹種豐富多樣,有紅豆杉、羅漢松、樟木、楠木、銀杏等,據2002年婺源縣林業局古樹名木普查統計成果表明,許村鎮古樹、名木共計50株。林間野生動物時常出沒,有過金錢豹、穿山甲、山羊、麂、貓頭鷹等珍稀動物。

經濟發展


近幾年,許村鎮黨委、政府按照“揚生態龍頭,興種養大戶,拓集鎮建設,填旅遊空白”的經濟發展思路,堅持生態立本,工業興鎮,林果富民的經濟工作方針,努力建設婺源縣西南方的生態大鎮和經濟強鎮。興建了三個農業基地:以匯森園林和楊翔苗木為主的花草苗木基地,周溪鵝鴨孵化基地,林場朗湖筍竹兩用林基地,逐步壯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招商引資興建了瑞源經編針織廠,改制原婺源香料廠為江西婺源方正化工有限公司,並引導方正和方園兩化工廠進行技改、節能、增效和新產品試投產,促進仁洪木製品廠等木竹企業進行深加工,鎮企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大大促進經濟總量迅速增長。
2010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21億元;財政收入889萬元,同比增長71%;一般預算收入323萬元,同比增長56.4%;固定資產投資6340餘萬元,比上年增加投資43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68元,比上面凈增273元;實際引進鎮外資金366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22%。201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加15.7%,達到1.38億元;財政收入增長12.5%。突破100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達到82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凈增330元,達到3100元。

基礎建設


2000年以來,許村鎮實施了“千戶沼氣生態工程”,大力建設沼氣,目前全鎮建有沼氣池1333座,全鎮近30%以上農戶以沼氣代柴,年節約六千多方木材,並起到了凈化環境、保持水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作用。
集鎮建設日新月異。1997年在原泉田商業街基礎上,再延伸標準化街道300米。2003年又興建了許港商貿街,並有許村農村信合大樓、工商行政大樓、財政大樓、衛生院門診大樓、電管所大樓相繼落成。今年還實施了“萬香公路”的改造,使集鎮功能日趨完善。
許村鎮黨委非常注重教育投資。1998年9月許村中心小學教學大樓落成,1999年新建許村中學綜合教學大樓,2003年仁洪美亞保險希望小學和周溪雲峰希望小學也相繼落成。同時還建築了中學教師宿舍樓,學生住宿樓等。

人口數據


總人口13075
6857
6218
家庭戶戶數3471
家庭戶總人口(總)12951
家庭戶男6763
家庭戶女6188
0-14歲(總)3310
0-14歲男1714
0-14歲女1596
15-64歲(總)8948
15-64歲男4768
15-64歲女4180
65歲及以上(總)817
65歲及以上男375
65歲及以上女44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