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

玉米須

玉米須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乾燥花柱和柱頭。玉米須味甘,藥性平和。歸肝、膽、胃、腎經。玉米須主要成分是黃酮及其苷、糖、甾醇、有機酸、生物鹼、揮髮油等。其中,黃酮及其苷為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全國大部分地均產。夏、秋果實成孰時收集,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生用。

簡介


● 正名:玉米須
● 英文名:Yumixu
● 別稱:棒子毛、玉麥須、五蜀黍蕊

生理特性


玉米須常集結成疏鬆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厘米,直徑0.5毫米,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質柔軟,氣無,味淡。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產 地


全國大部分地均產。

入葯部位


植物的花柱和柱頭。

炮製方法


曬乾用

歸 經


歸膀胱、肝、膽經。

性 味


味甘、淡,性平。

相關配伍


1、治風疹塊(俗稱風丹)和熱毒:玉米須燒灰,兌醪糟服。(《四川中藥志》)
2、治糖尿病:玉蜀黍須一兩。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3、治原發性高血壓病:玉米須、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藥志》)
4、治腦漏:玉蜀黍須曬乾,裝旱煙筒上吸之。(《浙江民間草藥》)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
2、《嶺南採藥錄》: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
3、《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能降低血壓,利尿消腫。治鼻血、紅崩。
4、《四川中藥志》:清血熱,利小便。治黃疸,風熱,出疹,吐血及紅崩。

功效與作用


● 玉米須具有利尿消腫、降血壓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玉米須還具有利尿、抑菌、抗凝血、降血糖、增強免疫等作用。
● 玉米須可以治療小便不利、腎炎水腫、濕熱黃疸、高血壓等。

注意事項


● 對玉米須過敏者,禁止服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在使用玉米須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


● 玉米須可煎汁內服,或燒灰研末使用,用藥時要遵醫囑,不可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5~30克。

服藥期間注意


● 生冷、油膩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降低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玉米須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使用。

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資料顯示玉米須有毒,也未見有按規定劑量服用玉米須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玉米須,請諮詢醫生。

如何選購


● 玉米須在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 玉米須具有如下特徵:
● ● 玉米須為線狀或須狀,常集結成團。花柱為淡黃色至棕紅色,有光澤,柱頭比較短。質地柔軟。玉米須氣味輕微,味道微甜。
● ● 好的玉米須柔軟、有光澤。
● 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霉、防蛀。

含玉米須藥物


消渴丸:有滋腎養陰、益氣生津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尿糖、體倦無力、眠差腰痛,也可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
● 結石通片: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鎮痛止血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膀胱炎、泌尿系統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血尿、尿道灼痛、淋瀝渾濁等。
● 降糖寧膠囊:有益氣、養陰、生津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所致的糖尿病。
● 復方金錢草顆粒:有清熱祛濕、利尿排石、消炎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繫結石、尿路感染等。

與蒲公英區別


● 玉米須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乾燥花柱和柱頭,蒲公英是菊科植物的帶根全草,兩者功效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 玉米須和蒲公英都有利尿消腫的功效,但玉米須偏重治療腎炎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蒲公英偏重治療熱淋澀痛等。
● ● 玉米須還有降血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高血壓。蒲公英還有清熱解毒、散結、通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

用藥誤區


● 誤區:玉米須是一種保健藥材,可以隨意搭配藥材
● ● 玉米須雖然無毒,是良好的保健品,但是不能隨意搭配,比如馬齒莧、玉米須的作用相近,都是利水、清熱、祛濕下火的,藥性寒涼,不適宜體質虛弱人群服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使用中成藥治病必須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請將家裡儲存的藥品放置在兒童不能取到的安全之處。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的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