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胡市鎮的結果 展開

胡市鎮

湖北省天門市下轄鎮

胡市鎮地處天門市東北部,呈丘陵地貌,東北與皂市鎮和漢川市垌冢鎮接壤,西南與盧市鎮、九真鎮隔河相望。國土面積76.6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4.3萬畝,人口21889人(2017年),轄24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胡市水陸交通便利,東連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公路,南倚“兩河水”(漢北河、皂市河),北枕長荊鐵路,中穿武荊高速公路、皂仙路和分當路。胡市素有“五湖四汊”之稱,可養水面近2萬畝,年產鮮魚13200餘噸、蝦600餘噸、毛蟹500餘噸,盛產黃鱔、泥鰍、鯰、黃顙、鱖、鱉等野生名特優品種。蓮藕栽植面積近萬畝,總產量15000噸,藕帶年供給量達1000噸。

歷史沿革


1984年為胡市區,1987年建胡市鎮。1996年,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公議、汪劉、熊上、宋大、胡市、陳集、前台、蒿台、曹李、庄灣、新民、大興、五房、程老、程湖、張大、肖大、六合、董大、戴新、張中、一李、東趙23個行政村和胡市居委會。2004年,鎮政府駐胡家場,人口42532人,面積76.6平方千米,轄胡市1個居委會和六台、董大、戴新、張中、一李、東趙、公議、汪劉、熊上、宋大、胡市、陳集、前台、蒿台、曹李、庄灣、漁農、新民、大興、五房、程老、張大、肖大24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9006119:~001121街道居委會~201220六合村~202220董大村~203220代新村~204220張中村~205220一李村~206220東趙村~207112新民村~208220大興村~209220五房村~210220程老村~211220程湖村~212220張大村~213220肖大村~214122公議村~215220汪劉村~216220熊上村~217122宋大村~218122胡市村~219220陳集村~220220前台村~221220蒿台村~222220曹李村~223220庄灣村~224220漁農村

地理環境


天門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北部。

自然資源


胡市農業資源豐富,水域廣、米質優、禽種全。近幾年來,胡市人依託資源優勢,深化結構調整,著力板塊建設,培育特色品牌,加快產業化進程。重點建設大鯢養殖、花卉苗木繁育、藥材收儲加工、家禽孵化養殖、生豬養殖、草編加工等6大特色基地和產業板塊。
胡市素有“五湖四汊”之稱,可養水面近2萬畝,年產鮮魚13200餘噸、蝦600餘噸、毛蟹500餘噸,盛產黃鱔、泥鰍、鯰、黃顙、鱖、鱉等野生名特優品種。白湖漁場是水產業的龍頭,獲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第五批)”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胡家場,距市區44千米。
胡市鎮風景
胡市鎮風景
區號名稱
429006119001121街道居委會
429006119201220六合村
429006119202220董大村
429006119203220代新村
429006119204220張中村
429006119205220一李村
429006119206220東趙村
429006119207112新民村
429006119208220大興村
429006119209220五房村
429006119210220程老村
429006119211220程湖村
429006119212220張大村
429006119213220肖大村
429006119214122公議村
429006119215220汪劉村
429006119216220熊上村
429006119217122宋大村
429006119218122胡市村
429006119219220陳集村
429006119220220前台村
429006119221220蒿台村
429006119222220曹李村
429006119223220庄灣村
429006119224220漁農村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30211人(2010年六普)。

經濟


第一產業

該鎮盛產水稻、玉米、小麥、龍眼、甜橙、蔬菜、桂魚、鰱魚等。立足農業富鎮,胡市將瀕臨沱江的金山作為旅遊開發區,利用江邊上百年成片龍眼樹4,000餘株優勢,開發農業觀光旅遊業;沱江和瀨溪河沿線發展退耕還林工程,帶動竹筍生產,發展麻竹600多畝,年產竹筍1,000多噸;胡市--石洞公路沿線種植優質稻10,000畝;鞏固四川省百強水禽協會稱號,擴大原有水禽基地,發展專業大戶;公路沿線推廣"稻魚工程",新建高標準稻田養魚基地1,000畝,發展特種魚養殖;高速公路沿線萬畝甜橙基地即將建成;利用退耕還林政策,大力發展以黑山羊為主的養殖業,建成瀘州市黑山羊繁殖基地鎮。目前,農業觀光科技生態園區已初具雛形。
天門市政協委員、董大村黨支部書記董海水帶頭探索娃娃魚養殖,級建專業合作社,使娃娃魚養殖規模擴大到62戶,大鯢存池量萬餘尾,產量近2萬斤,總產值達1500萬元,在全市樹立起了水產珍品養殖的新標桿。
胡市鎮以六合片區為中心,以天羽家禽養殖有限公司為重點,培育集孵化、養殖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孵化1000萬羽、雞養殖量達500萬隻。擴大生豬養殖,以湖北奧登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為依託,培育年出欄生豬10000頭的大型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配合森寶集團肉雞產業鏈項目建設,加強土地流轉,落實連片荒坡、荒地100畝,為畜牧業規模化發展搭建優良平台。
草編加工是胡市的傳統產業,是一大特色。全鎮水稻常年種植面積3萬餘畝,稻草生產總量24200餘噸,加工銷售大小草墊50萬條、草繩3140噸、普通包千餘萬條,創產值2000萬元。2009年,以胡市草編業為依託的“天門草編技工”獲得了“湖北省十大勞務品牌”榮譽稱號。
胡市工業經濟穩步增長,衛興牌系列粘合劑、比力牌卷揚機、民用電梯、天健織品、盛世膠板、陸羽香米、精鍊石灰等產品產銷兩旺,發展勢頭強勁,成為鎮域經濟跨越發展的重大支撐。

個體經濟

該鎮農業,養殖,手工製作形成初步規模。胡市素有“五湖四汊”之稱,可養水面近2萬畝,年產鮮魚13200餘噸、蝦600餘噸、毛蟹500餘噸,盛產黃鱔、泥鰍、鯰、黃顙、鱖、鱉等野生名特優品種。蓮藕栽植面積近萬畝,總產量15000噸,藕帶年供給量達1000噸。胡市水陸交通便利,東連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公路,南倚“兩河水”(漢北河、皂市河),北枕長荊鐵路,中穿武荊高速公路、皂仙路和分當路。

交通


胡市水陸交通便利,東連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公路,南倚“兩河水”(漢北河、皂市河),北枕長荊鐵路,中穿武荊高速公路、皂仙路和分當路,綜合交通格局日漸形成。

社會


胡市多措並舉,多方融資,破解資金瓶頸,以“五個一工程”為重點,即一座新城、一條新街、一家新水廠、一條新公路、一座新車站,不斷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新型水鄉宜居城鎮。
“漢北之濱,龍骨湖畔”,旅遊業將是胡市發展史上又一新的突破。將水產業和生態旅遊業緊密結合,以龍骨湖為主體,打造集垂釣、捕魚、休閑、遊樂於一體,享譽省內外的水上度假中心。
胡市鎮風景
胡市鎮風景

代表人物


黎冬林

黎冬林(1920—1947),湖北天門胡市鎮公議村人。1940年在本地三民鄉參加革命,不久加入過黨組織。1942年至1945年參加天漢縣對日偽軍反掃蕩反“蠶食”鬥爭,升任獨立十一團排長。

周丑安

周丑安(1905—1942),湖北天門胡市鎮胡市村人。1938年參加革命,1940年在天門行政委員會天東聯鄉辦事處任游擊隊戰士,1941年冬任天門縣游擊大隊排長。

臧金龍

臧金龍(1925—1945),湖北天門胡市鎮一李村人。1943年在天漢縣本地三民中心鄉參加抗日游擊鬥爭,1944年擔任聯鄉游擊大隊長,配合天漢縣總隊開展對日偽軍的戰鬥。宋培生
(1919—1943),湖北天門胡市鎮宋大村人。1942年在三民中心鄉參加抗日鬥爭,不久調天漢縣獨立十一團當戰士。參加天漢縣反擊日偽軍掃蕩時,在漢川曾家壕口被日軍炮彈炸死。

李銀祖

李銀祖(1926—1946),湖北天門胡市鎮陳集村人。1942年在本地三民鄉黨組織動員下,參加敵後抗日鬥爭,不久升級到新四軍五師主力部隊任戰士。抗戰勝利后參加中原突圍戰役,隨部隊轉戰河南時犧牲。
胡市鎮建設
胡市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