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王莊鎮的結果 展開

西王莊鎮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下轄鎮

西王莊鎮,隸屬於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地處市中區東郊。

1949年前,先後屬嶧縣稅郭社、郭北社;1983年,屬市中區;1984年,建西王莊鄉。2014年12月,西王莊鄉撤鄉設鎮。截至2018年末,西王莊鎮戶籍人口為48520人。截至2021年5月,西王莊鎮下轄18個行政村,包含13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人口較多,主要分佈在該鎮南部幾個村。該鎮現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三大宗教。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先後屬嶧縣稅郭社、郭北社。
1958年,屬嶧縣郭里集公社。
1961年,屬齊村區。
1983年,屬市中區。
1984年,建鄉。
2001年,與郭里集鄉合併后稱西王莊鄉。
2014年12月,西王莊鄉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王莊鎮地處市中區東郊。

地形

西王莊鎮地形為中、西部地勢平緩,東南為山地。最低點是洪村,海拔50.1米。

氣候

西王莊鎮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較多,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9℃左右,西王莊受季風性氣候影響明顯,夏季受海洋季風控制,多東風或東南風;冬季受大陸季風控制,多北風或西北風。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西王莊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岩、白雲岩石、大理石、黏土等十多種。

水資源

西王莊鎮境內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有丁庄和東王莊兩個水源地。
西王莊鎮地下水總量年均為5093.6萬立方米,平均年開採量892.12萬立方米,年均補給量有1104.16萬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為1143.5萬立方米,年均降水徑流量228.22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5年,西王莊鄉轄30個自然村西王莊、碌碡橋、黃樓、付灣、西南庄、付劉耀、姚庄、於宮庄、西花溝、石羊、橫溝,洪村、小北嶺、東王莊、范辛庄、趙莊、高庄,馮劉耀、陳劉耀、新村、南陸庄、楊樓、小新莊、西大樓、小李庄、小王莊、宋樓、南山、北嶺、東花溝。
1985年,郭里集鄉轄17個自然村后古屯、天齊廟、后小灣、前小灣、西嶺、店子、前古屯、民主、河北、西街、東街、餘糧店、佟庄、姚庄、丁庄、營子、西小灣,2001年3月撤銷郭里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西王莊鄉。
2011年末,西王莊鎮下轄18個行政村:營子、民主、古屯、天齊廟、前小灣、丁庄、劉耀、付劉耀、東王莊、高庄、西王莊、楊樓、西大樓、石羊、西花溝、付灣、黃樓、西街。
截至2020年6月,西王莊鎮下轄18個行政村:營子村、民主村、古屯村、天齊廟村、前小灣村、丁庄村、劉耀村、付劉耀村、東王莊村高庄村、西王莊村、楊樓村、西大樓村、石羊村、西花溝村、付灣村、黃樓村、西街村。鎮人民政府駐西王莊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西王莊鎮下轄(18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
西王莊村東王莊村西大樓村黃樓村
付劉耀村陳劉耀村馮劉耀村於官莊村
前小灣村付灣村洪村宋樓村
陸庄村楊樓村橫溝村西花溝村
東花溝村丁庄村天齊廟村營子村
高庄村西街村民主村趙莊村
西嶺村餘糧店村石羊村南山村
碌橋村姚庄村(西)姚庄村(東)河北村
古屯村佟庄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西王莊鎮總人口42949人。總人口中,男性21612人,佔50.3%;女性21337人,佔49.7%;14歲以下13314人,佔31.0%;15—64歲19327人,佔45.0%;65歲以上10307人,佔24.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2948人,佔99.9%;有白族1個少數民族,共1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4.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32.9人。
2017年,西王莊鎮常住人口為47469人。
截至2018年末,西王莊鎮戶籍人口為48520人。
2014年,西王莊鎮人口數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1000
31873
11611
家庭戶戶數6213
家庭戶總人口(總)23456
家庭戶男11851
家庭戶女11605
0-14歲(總)6143
0-14歲男3180
0-14歲女2963
15-64歲(總)15540
15-64歲男7840
15-64歲女7700
65歲及以上(總)1801
65歲及以上男853
65歲及以上女94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2861

民族

2014年,西王莊鎮除漢族外,還有1個少數民族,回族約10餘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西王莊鎮實現生產總值8.98億元,增長12.8%;農業總產值1.82億元,增長0.5%;糧食產量1.66萬噸,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單位34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69億元,增長12.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63億元,增長37.7%;進出口總額1297萬美元,增長129.6%;財政收入6837萬元,增長28.6%;農民人均純收入7959元,增長12%。
2011年,西王莊鎮完成生產總值16.1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4.7億元,外貿進出口3860萬美元,同比2010年分別增長16%、35%、13.6%、15.8%和395%。

農業

2011年,西王莊鎮生產糧食16045噸,人均0.1噸,其中小麥7858噸,玉米811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蔬菜等。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1107噸;蔬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28299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黃瓜、西紅柿等。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7%。
西王莊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1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羊飼養量0.6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家禽飼養量33.6萬羽。2011年,畜牧業產值0.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0%。
2011年,西王莊鎮漁業產值0.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9%。

工業

2011年,西王莊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職工1.4萬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有4家。工業總產值57.5億元比上年增長31.1%,實現工業增加值12.2億元。

商業外貿

2011年末,西王莊鎮有限額以上商貿服務業企業6家,農村集貿市場4個,個體工商戶1100家,從業人員4000多人。2011年,進出口總額400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9.1%,出口的主要產品有水處理劑、紡織服裝等,銷往日本、韓國、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西王莊鎮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設立了5個儲蓄點。

文化


● 地名由來
西王莊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西王莊村而得名。

交通


西王莊鎮轄區境內有206國道、棗台公路、光明東路、棗臨鐵路縱橫穿過。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西王莊鎮學校分別為西王莊鎮中心小學、西王莊鎮二聯校、郭里集中心小學、西王莊鎮劉躍聯校、西王莊鎮洪村聯校、西王莊鎮東王莊聯校、西王莊鎮西王莊聯校、棗莊市第十三中學和西王莊鎮中學等2處中學和7處小學。2012年,三中升學人數佔全區鎮的64%。
2012年5月,西王莊鎮教育募捐活動共收到教師捐款10萬元,學生捐款8000餘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西王莊鎮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各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處,農家書屋18個,藏書6萬冊。

社會保障

2011年,西王莊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戶,人數62人,支出1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4戶,人數1819人,支出200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6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4人,支出30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萬元。2011年,新增就業人員850人,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520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

衛生事業

2003年由西王莊衛生院和市中區人民醫院郭里集分院合併而成。該院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2840平方米,固定資產334萬元,開設病床50張,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中醫等為一體的一級綜合衛生院,服務人口3.7萬餘人。該院職工65人,中級職稱22人,初級職稱24人,大學專科以上學歷36人。設有內兒科、婦產科、外科、中醫科、針灸理療科、口腔科、手術室、放射科、化驗室、B超室、心電圖室、治療室等12個科室,擁有200MAX光機、32B型超聲波、16導聯腦電圖機、心電圖機、手術床、牙科治療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沉儀、尿分析儀、綜合理療床、牽引器、救護車等醫療設備。下轄17處標準化衛生室,均是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目前,西王莊鎮新農合報銷人數14056人次,報銷金額131.2萬元;住院人數412人次,住院報銷116.8萬元。
2011年末,西王莊鎮有鎮中心衛生院1所(轄1所分院),農村標準化衛生室17所;病床5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6張,專業衛生人員46人,其中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旅遊


南大堰遺址
南大堰遺址位於黃樓村西北150米處,現存面積750平方米。採集到的文物有鬲、罐、簋、缽、碗等夾砂陶或泥質陶殘器,多為灰陶、褐陶,紅陶白陶極少;另有石鏟、石刀,均系磨光單刃。有明顯的灰坑、紅燒土、炭灰痕迹,並有大量陶器殘片。採集的夾砂紅陶有鬲腿、鼎足、罐口、豆座、紡輪等,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網紋、指甲紋,另外還有蚌鐮、鹿角器、礪石等。
劉伶古台
劉伶墓
劉伶墓
劉伶古台位於陳劉耀村東南約半里處,殘存面積約2200平方米,呈長方形,東西長55米。劉伶自沛地駕鹿車來游,於台上豪飲杜康酒,因過量而長卧不起。醉卧間,壺中酒傾倒在河水裡,河水經年散發酒香。后醉卧之台,稱作劉伶台。《齊乘》載:“伶墓所今名劉耀村,旁半里許有劉伶台,其下為劉伶河。水混白類酒,土人相傳為伶釃酒處。”1972年,在劉伶古台東側三山環抱中建成陳劉耀水庫,庫區水域面積30多萬平方米。
護君山
地處西王莊村南2千米處,海拔僅有130.7米,松柏周蔭,果樹遍野,風景尤佳。山下有泉,狀如馬蹄,直徑10餘米,深不可測,劉秀所騎白馬奮蹄刨出,故名白馬泉。唐代,山上建有護君廟,因漢光武帝劉秀征戰時身著白衣、騎白馬,故又改名為“白衣寺”。抗戰期間,嶧縣僧官褚本和主管白衣寺,寺內殿、閣、樓、廳增至30餘間,廟田200畝,成為縣內較大寺院。
姑嫂山
姑嫂山位於護君山南2千米處。傳說古時山前住著一戶人家,夫妻倆和妹妹三人一起生活。后丈夫出征多年未回,妻子誓不改嫁,妹妹也不嫁人,姑嫂二人相依為命,一起出家做了尼姑。二人死後化作兩座山頭,因之起名“姑嫂山”。
伯桃嶺
伯桃嶺位於餘糧店村西,岡阜隆起,綠樹蔥蘢,傳說為唐朝學子左伯桃、楊覺哀結義殉葬處。山東密州(今諸城市)學子左伯桃赴長安應試,途遇寒士楊覺哀,二人一見如故,結為兄弟,同去應試。途中錢糧短缺,被風雪困頓於餘糧店村西山嶺上。左伯桃見二人同去長安無望,遂將乾糧讓給楊覺哀,讓其隻身考試,自己甘願凍餓死於枯桑之下。楊覺哀得第后,為感激左伯桃之義,上奏皇上請假為左伯桃營葬。事後因不舍離去,自殺身亡,與左伯桃同葬一處。後人遂稱此處為伯桃嶺,並建起左伯桃、楊覺哀墓及忠義祠以作紀念。
古銀杏樹
古銀杏樹位於鎮東3千米處的付劉耀村西有二棵古銀杏樹,為唐貞觀年間一老僧栽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虯根盤繞,枝柯交錯,樹榦粗壯,直徑達5.1米,高15米。

代表人物


任志道
至治元年間,郭里集人任志道考中進士,為境內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進士。官至陝西御史台監察御史。
王鼎銘(1772年—1832年),字新之,號彝軒,男,嶧縣郭里集(今屬市中區西王莊鎮民主村)人。清道光九年(1829年)任湖南新田縣知縣。赴任時,僅帶一隨從微服經桂陽進入新田。為不驚擾當地百姓,投宿城隍廟,誓為一任好官。次日入新田縣衙后,謝絕當地士紳為其準備的官宅,在縣衙偏僻處搭建一簡易帳篷,與門丁緊挨相處。同時明令百姓有冤情者可直接進來申訴,但官吏非徵召不得隨意進入。每到一處,輕裝簡從,自備飲食,不擺儀仗執事,不鳴鑼開道,僅帶一仆一衙。在市場購物,均遵商賈市價,不與民爭。從不接受百姓饋贈,禁收賄賂。受理案件必親自審理,10日內裁決。遇有疑難,則微服私訪,經常不分寒暑夜以繼日剖析案情。在任3年,所辦各種訟案從無差錯,贏得當地百姓士紳稱頌。
徐德蘭
徐德蘭,中共棗莊工委交通聯絡員,被駐棗莊日軍憲兵隊逮捕殺害。
張捷三
張捷三(1894年―1984年),原名張景凱,棗莊市市中區郭里集鄉營子村人,棗莊師範學校創始人。民國五年(1916年)考入山東第一師範。民國八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張捷三回嶧縣,到各校宣傳“五四”運動。民國十五年(1926年),張捷三又被推選為嶧縣教育局代理局長。

獲得榮譽


2019年1月4日,西王莊鎮入選2018山東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範鎮”。
2020年5月26日,西王莊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2020年5月,西王莊鎮被評選為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