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辛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張辛,字此夫,1955年生,河北人。現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學者、書畫鑒定家。中國最早的考古學博士之一。主要從事商周考古、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中國古代文物、中國書畫和國學的研究和教學。
院教授]
張辛先生書法
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籌資對朗潤園進行了全面的修繕和增建。工程告竣以後,北京大學特意立碑以紀其事。由學界泰斗侯仁之先生與考古系張辛教授合撰《重修朗潤園記》,追憶往昔歷史,敘述修復原委,實為敘寫朗潤園歷史的簡潔文字。碑文由張辛教授手書於石碑之上。這塊新立石碑現在立於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致福軒前。致福軒為當年恭親王的起居之處,匾額“致福軒”三字為咸豐皇帝御筆親題。
主要有《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中國古代史(先秦——隋唐)》、《中國古代碑刻》、《中國古代印章與封泥》、《中國古代書畫》、《文物研究與鑒定》、研究生課《中國文化與古代文物研究》以及專科生課《中國玉文化與古代玉器》、《中國古代青銅器》等。
張辛先生書法作品
學術論文50餘篇,重要的有《禮與禮器》(7萬字)、《由大一、混沌說禮》、《玉器禮義論要》、《青銅器禮義論要》、《幣帛禮義論要》、《長江流域早期青銅文化的形上觀察》、《器與尊彝名義說》、《說六尊六彝》、《鄭州地區的周秦墓研究》、《侯馬附近的東周陶器墓》等。
長期以來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研究亦用力甚勤,成績卓著,為北大校內外經濟、法律、醫學、培訓中心等院系增設國學講座的首選。曾應邀為北京大學中組部局級幹部理論培訓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高級幹部理論研究班和北大哲學系“乾元國學教室”等主講國學,發表多種講稿,主編多卷本《國學啟蒙金典》。講題主要有:“中庸之道與禮樂文明”、“道、禮與和諧”、無“經學與國學”、“五經導讀”、“禮與禮器”、“文化與文物”、“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詩書畫與人生”及“古代玉器及其鑒定賞、“古代青銅器及其鑒賞”、“中國書畫道器說”、“格律詩與手札寫作”等。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直分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中央統戰部台灣會館書畫館秘書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