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7條詞條名為張家村的結果 展開

張家村

雲南省騰衝縣芒棒鄉張家村

該行政村隸屬騰衝縣芒棒鄉,地處芒棒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46公里。東鄰老橋頭村,南鄰曼乃村,西鄰芒棒村、馬家村,北鄰馬場村。轄侯家莊、舊關、麥子田、甫田、滾子沖、番家箐、張家村、晁家營、楊家寨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73戶,有鄉村人口2101人,其中農業人口 2085 人,勞動力 11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015人。

全村國土面積7.02平方公里,海拔138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6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甘蔗、雙低油菜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78 畝,人均耕地0.56畝,林地3248.8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4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6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498戶通自來水,有41戶飲用井水,有539戶通電,有16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2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85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526.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2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該村到2011年底,有18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7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0.75萬元,有固定資產45.9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35.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20.38萬元,畜牧業收入717.7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100頭,肉牛570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140.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87.40萬元,工資性收入2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2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9.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4人,在省內務工195人,到省外務工30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煙、美國山核桃、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60.55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煙、美國山核桃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烤煙、美國山核桃、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32戶,共鄉村人口2231人,其中男性1132人,女性1099人。其中農業人口1720人,勞動力1104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8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4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2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7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64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3.02萬元,有固定資產58.1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2.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張家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騰衝四中。該村距離小學校0.2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68人,中學生102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526.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2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23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小,不成規模,無骨幹產業;基礎設施落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抓好產業發展,做至以長養短,以產業發展帶動基礎設施發展;發展鄉村旅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新農村建設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結合“美麗鄉村”社區建設活動,境內文化底蘊豐富,僑鄉文化、清真文化,鄉間流水映魁閣,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改善村容村貌、加快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為重點。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突出主導產業強村,不斷強化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體制機制的保障作用,變革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儘快建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充滿活力的“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氣爽”的建設要求,成為“秀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人文地理


龍川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張家村
張家村行政村隸屬騰衝縣芒棒鎮,地處芒棒鎮東面,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東鄰龍川江,南鄰曼乃村,西鄰芒棒村、馬家村,北鄰馬場村,轄侯家莊、舊關、麥子田、甫田、滾子沖、番家箐、張家村、晁家營、楊家寨9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7.08平方公里,海拔1380米,年平均氣溫19 ℃,年降雨量1650毫米,適合種植早植煙、水稻、包穀、甘蔗、雙低油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78 畝,林地3248.8畝。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78畝(其中:水田809畝,旱地369畝),人均耕地0.55畝,擁有林地5508.5畝,(其中:種植美國山核桃、白花油茶共2336畝。村內居住有漢族、回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景頗族、滿族等民族,其中麥子田村民小組為回族村民小組。有楊、劉、馬、番、張等十餘姓鄉親,各民族,各姓氏群眾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同時享有騰衝南部“第一僑村”的美譽,歷史上張家村人就是從大山裡趕著大馬幫沿著西南絲綢古道走南闖北,闖蕩“夷方”,至今有近千人的僑眷僑屬旅居海外。
旅外華僑,心向祖國,情系桑梓。是滋潤僑村青春常駐的源源活水。多年來,每次公益事業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和汗水。舉凡改水、改電、改路等等,都凝聚著張家村旅外華人的心,據初步統計捐資金額高達十餘萬元。
這裡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村內建有魁閣,供奉“魁星”,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當年曾讚譽過張家村:“文化發達,人才輩出”,1939年親筆題詞張家村為“文華村”,魁閣為“文華閣”。劉福銘字紹湯,1906年出生於騰衝縣龍江鄉(現芒棒鎮)張家村的簪纓世家,清奉政大夫劉朝東之孫,膺守備銜授正五品封典劉沛濟之子,先生在抗戰期間積極投身到保衛家鄉的事業中。1944年9月14日,騰衝城收復后,先生被選為縣參議長,后被任命為騰衝縣長,解放初期任保山專區副專員。而今,更是人才濟濟,青出於藍,大中專學生共計三十餘人。在家鄉國家幹部、單位職員四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