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正紅

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黨委書記

女,1972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江蘇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黨委書記。

個人簡介


自1998年當選村委會主任以來,她將“不會帶民富就不能當村幹部,只顧自己富就不配當村幹部,帶領大家富才是好乾部”作為自己的準則。不僅帶頭致富,而且帶領群眾共同奔富,免費為群眾提供良種和技術,發展高效棉花種植4000畝,為村民擔保貸款200多萬元,新發展機械420台套,使所在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機械作業專業村。興辦建築、冷凍、機械、鋼材等10多個實體,新建面積13.4萬平方米的東罾新村,用較短的時間將東罾村從一個經濟薄弱的村發展成為全縣小康示範村。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850元,將集體經濟由1998年負債62萬元變成目前積累120萬元,初步達到了小康標準,並被省、市、縣授予“文明村”,2010年獲國家文明村、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六佳巾幗村官、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

人物特寫


薛正紅自1998年擔任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以來,憑著一股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和敢闖敢試的拼搏精神,帶領全村干群團結一心刨窮根,奮發圖強闖富路,使地處鹽鹼地、受了幾十年窮的東罾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薛正紅一方面精簡老同志,村裡通過給予全方位幫扶和服務,積極鼓勵退職村幹部揚長避短上項目、謀致富。原村老支書年齡大,退任無事,薛正紅請他幫其管理棉花地,並轉包給他50畝土地種植棉花,當年獲利就達4萬元。另一方面選拔新“雙強”,著力把村裡致富能力強、樂於為群眾致富服務的能人大戶、大中專畢業生選入村班子,讓其發揮各自所長,幫助群眾發家致富。通過精簡優化,該村村組幹部由原來的24人減至7人,其中6人達到“雙強型”村幹部標準。再一方面嚴把財務關,徹底取消村級招待費,實行“兩工”一支筆審批,統一安排,杜絕亂用工,大力壓縮村幹部辦公費用支出,特別是薛正紅本人的辦公、出差費用均由自己付,從不花集體一分錢。村級集體支出當年凈減4.5萬元,群眾負擔明顯減輕,村班子的影響力、號召力也空前增強。
薛正紅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連續三年從正月初三就開始率領村幹部測量土方,冒著風雨,陪著挖掘機,光著腳丫帶頭挖土方,她的手凍破了,臉上裂開了口子。薛正紅的挖土技術很不好,甚至有點笨拙,但她的精神感動了群眾,兩個春秋下來,通過人工和機械並舉的辦法,共挖土18.5萬方,開挖和疏通大中小溝138條,新建涵洞142座,新建電排站2座,全面理順了農田水系,使原來的低洼田、鹽鹼田全部變成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穩產高產田,土地產出率大幅提升,僅此一項人均增收300元。薛正紅利用自身種植棉花的規模優勢,積極示範帶動農民大搞棉花種植。為大幅提高農民植棉收益,保護其植棉積極性,她採取電話、書信、網上查詢並四次專程到北京、山西等地登門拜訪請教植棉專家等方法,準確掌握國內外棉花市場行情走勢,積極引進高產優質棉花新品種。為了打消群眾顧慮,她自身帶頭簽訂合同種植高產棉260畝,那年該村棉花面積比上年增擴3倍,多達2000畝,當年人均增收200元。為切實服務棉農,進一步提高棉農植棉規模效益,2002年11月,薛正紅創辦了“濱海縣宏振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全縣率先創造了“公司+農戶”這一種養殖幫扶新模式,每月定期聘請專家教授集中授課,大大提高群眾種養殖技術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受國家科委邀請,薛正紅在全國棉花簡易栽培經驗交流會上就此作典型交流發言,中央電視台金土地”欄目並對此作了報道。
面對東罾村一些特困戶、病災戶,薛正紅既沒有迴避,也沒向上級要救濟,更沒要集體負擔一分錢,而是拿出自己家的部分積蓄,優先扶持他們發展種養殖和搞運輸加工。僅2003年資助12個貧困戶、病災戶8?5萬元發展生產,通過兩年的辛勤經營,這些農戶家家都脫貧致富。自1998年以來,薛正紅還無償捐助貧困大學生學費、貧困戶醫療費、孤寡老人生活費達3萬多元。尤其是針對東罾村極少數青年待業在家,時常惹事生非打架鬥毆的情況,薛正紅經常抽出時間將他們召集起來,促膝談心,講法制課,說典型案例,教育和鼓勵他們重振精神走正路,勤勞致富樹正氣。為鞏固教育成果,薛正紅利用自家機械修理廠條件,把這些人員招來免費帶教他們學手藝、修機械、學駕駛、搞運輸,使其每人每年凈得工資4000元以上。同時薛正紅還根據各自所長和喜好,分別幫其購買收割機、拖拉機、運輸機創業致富。薛正紅還熱心當紅娘,幫助他們成立了幸福家庭。
薛正紅緊緊抓住濱海縣委大力實施“一城三區”建設的難得機遇,依託鹽城沿海化工集中區坐落本村的優勢,聘請省、市專家規劃設計建設了東罾新村,一期規劃佔地13.4萬平方米。在東罾新村具體建設過程中薛正紅始終依靠群眾,從群眾的實際需要出發,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她多次召開支部擴大會和廣播會,併到農戶門上了解情況。在做好宣傳發動、釋疑解惑、統一思想工作的同時,把群眾的意見反饋給專家們。現在的東罾新村分一二三類區域規劃,劃分出街道樓房區、中等平房區、老年居住區,根據農戶實際情況,確定居住房屋,群眾很滿意。首期入住245戶,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照明電入戶率達100%,寬頻網路、亮化、綠化、水泥路面配套齊全,初步達到了小康村標準,受到了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