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后

姜后

姜后,是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的王后,齊武公之女。她因為周宣王早卧晏起,於是在永巷待罪,將發簪耳環脫下,稱君王耽色,源罪於自己。周宣王感動,勵精圖治,才有宣王中興。

周宣王的母親是申侯之女,周宣王的妻子姜后是齊侯之女,所以申伯是周宣王的母舅,齊侯是周宣王的岳父。《蘇轍集》稱讚道:“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后,申伯亦賴其寵”。

姜后的父親是齊國第八任國君齊武公呂壽,在姜后嫁給周宣王之前,齊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宮廷之亂,而這場宮廷內亂正是周夷王一手促成的。因此齊武公把姜后嫁給周宣王,以向周天子表達周王室與齊國在周武王時期的締結之親。姜后嫁給周宣王的第二年,齊武公便去世了,周宣王因感念齊武公嫁女之恩,特賜謚“武”。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西周後期,周厲王忽視先王的禮樂教化,貪財爭利,施行暴政,終使平民發生國人暴動,周厲王倉皇逃往晉國
公元前827年,逃亡了十四年的周厲王在晉國去世。隱匿在重臣召公家裡的太子靜被群臣擁立繼承王位,稱為宣王。
宣王的王后是齊侯的女兒姜氏。年幼時,父母對她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視,還專請善傳德義的傅母教導訓練,所以她不僅有姣好的容貌,更是一位賢德女子,不合禮之言,必不說,不合禮之事,必不做。
周宣王即位之初,在召公等人的扶持下,曾勤於政事。可是時間一久,他不免有些懈怠,不但早睡晚起,而且還常留在後宮不願離去,延遲上朝聽政。
見宣王如此迷戀女色,賢明的姜后十分擔憂。她想:宣王身為天子,肩負造福天下的重責大任,不能全心於天下百姓,長此以往,非但不能力挽周室的衰落局面,而且難免重蹈周厲王的覆轍,甚至還會葬送掉周朝幾百年的社稷,自己也將成為歷史罪人。當年夏桀不就是由於迷戀妹喜而被商湯討伐滅亡,商紂也是因為妲己而好色誤國,最後落得在鹿台自焚的下場嗎?
想到這裡,姜后就摘下了頭上的簪子和耳環等象徵王后的飾品,並且換上普通女子的裝束,然後拜託傅母代向宣王稟告說:是臣妾無德無才,滋生淫佚享樂之心,以至使君王受累,常常晚朝失禮,給人留下君王好色而忘德的印象。一但迷戀於女色,就一定會窮奢極欲,疏於朝政,由此諸侯叛離,百姓怨聲載道,引起社會的動亂。今天國家存在動亂的潛在因素,根源就是臣妾,所以特請君王治罪於我。
傅母的稟告,令宣王如夢初醒,慚愧不已,他忙問傅母:王后現在何處?傅母回答說:王后正站在長巷裡,等候君王治罪。
周宣王聽罷遂趕往長巷,看到已脫去王后衣冠,自罰為平民等待發落的姜后。這種引過自責婉諫於君王的婦德,令宣王內心極受震撼,他既悔過又感激地對姜后說:這怎麼是王后的錯呢?完全是我的失德,不但沒有勵精圖治,全力重整先王創下的基業,更不懂得防微杜漸,以修身為本。如今幸有王后及時提醒,否則我將會成為愧對列祖先王和天下的千古罪人。
周宣王說完,吩咐隨侍將姜后請回後宮。自此以後,他再也沒有晚起過,對於政事更加勤勉用心,每天早朝晚歸。在修身上,他更是謹小慎微,不失天子威儀。
姜後為了使宣王不再為女色所縛,規定後宮起居內則,侍奉君王者,要等夜色深沉后秉燭而入,一進卧室便要把燭火熄滅。到了雞鳴時分,就馬上起床穿衣,並讓身上的玉配等飾物,相互碰撞發出叮噹的聲音,然後迅速離開。宣王聽到聲音,也就馬上翻身起床。
在姜后和眾臣的輔助下,周宣王以中興周室為己任,繼承文王和武王遺下的禮樂教化精神。最終於執政四十五年的時間裡,不僅有效延緩了西周王朝的快速衰落,而且還恢復到了周厲王前的太平局面,各諸侯國也紛紛來朝見天子。史稱這一時期為宣王中興。
《詩經》云:威儀抑抑,德音秩秩。又云: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古人以這樣的詩句,形容女子莊重美好而又清純明凈的德行;並用生長在窪地里的桑樹之美和黑油油的葉子,來比喻女子對丈夫以色親,以德固的情義。
品貌雙全的姜后,深明大義,以社稷為重,居安思危,恪盡為妻者本分,以德行感化匡輔周宣王,修「小禮」成大事,終至宣王中興。
在諸多古德家訓中,不晏起、做家事和讀聖賢書三個生活禮節的教育與落實,不僅是父母為子女從小奠定一生良好習慣的基礎,同時也是考察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未來興衰的標準。
縱觀歷史,無數個人或朝代的命運多舛,起因往往只在一些生活細微之處,而正是這些常掌握在女子手中的生活細節,最終決定了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體,甚至一個國家的未來興衰與成敗。今人切不可輕忽。

家族成員


父親:齊武公呂壽
哥哥:齊厲公呂無忌
丈夫:周宣王姬靜
兒子:周幽王姬宮涅
孫子:周平王姬宜臼

歷史評價


劉向:“嘉茲姜后,厥德孔賢,由禮動作,匡配周宣,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為中興君。”
左芬:“昭昭宣王,克複前制,亹亹姜后,乃激乃厲,執心至公,以恢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