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宗祠

茂名

陳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中國祠堂建築,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為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徠倡建。該祠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漸次排列有照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台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郁的福州地方特色,1992年11月被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布局


陸氏宗祠
陸氏宗祠
徠陳氏宗祠始建時面積較小,重修時在原基礎上擴大,現存面積1200平方米,座東向西,呈長方形,為一座三進結構,上中下三廳均有木屏風相間,平時各自為體。上廳陳列先賢和祖宗牌位。中廳為掛匾亭,赦賜的“奉天誥命”匾及多塊舉人匾曾掛列其間,可惜多遭文革浩劫,現僅剩下“奉天誥命”一匾,下廳為接客讀書用。逢祭祀時,屏門大開,上中下三廳渾然一體,中空如盒,可納千人拜祭,其功全賴二十四根石柱支木構架,承托屋面,建築設計藝術之精巧,今人莫及。據說,建造時有100人做工,吃飯只得99人,其中一人非神即仙,可謂怪也。兩邊為廂房,共計大小八間及兩倉,用以讀書及回鄉者寄宿。祠堂內通風透光良好,因有大小天井八個,其地下排水更稱一奇,不管雨下多大,雨停天井水即干,但總找不到出水口,有人多次用穀殼試探,下雨時放穀殼於天井中,穀殼隨水流盡,但查看四周江河塘泊均不見其蹤。此謎至今未解,可謂奇也。
祠堂內外,雕樑畫棟,美觀大方,門外兩石將軍柱,上有木雕獅子,造型美觀,栩栩如生。祠內屏風門窗,盡雕花草鳥魚,生動逼真,活靈活現。四壁粉牆,皆有名師畫作,門外廊壁清晰可見塗彩壁畫,有雙龍戲珠圖、三顧茅廬圖、子儀祝壽圖……用以布局裝點,更顯其美也。
祠堂正門橫額書“陳氏宗祠”四字,雄健有力。據說當年曾邀請四鄉書生獻字,鋪曬於地上,有一雲遊和尚路過,故意踩踏。眾人皆惱,挾和尚賠罪,和尚不假思索,拿起草鞋,蘸墨疾書,一氣呵成,令眾人驚嘆不已,惱氣全消,欲謝之時,和尚已不見蹤影。是真是假,但且不究,真跡猶存,任君賞評。兩邊楹聯一副支云:“源通媯水,堂聚德星”,可溯其宗支淵源,悉其建造功用。據考《椰子陳氏家譜》,陳氏始祖道崇公,字東齋,號文明,原籍福建蒲團,元代進士出身,先任廣東香山縣令,后升海南同知,明代受封“奉正大夫”,其一生為官,清正廉明,才德雙全,深得民愛。陳氏宗祠曾受到皇朝的保護,清代乾隆皇帝特賜“奉天誥命”一匾。陳氏宗祠,原由落居袂花鎮的道崇的孫子——國瑞、國梅兄弟始建,后經十四個祖公努力,積租千擔,盛極一萬。祠堂內保存的“椰子陳氏嘗碑”作了詳細記載。此碑極具歷史文物價值,祠堂里有一房間專門存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