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宗祠

廣東省樂昌市陳氏宗祠

魁公分得汀州庄,遂帶家口97人遷至福建汀州居住(今長汀縣),是汀州庄始祖。魁公妣韓氏,生五子:昆、侖、嵩、岳、峰,號稱“五山”,現有後裔子孫三百餘萬。萬三公,字 子盈,魁公九世後裔,妣劉氏,生子十三。萬三公壽終后,祖妣劉氏率子嗣十人,從福建上杭雙坑遷廣東翁源芙蓉開基。未百年,萬三公之子敬七、敬九、敬十一、敬十三諸公,又率嗣徙遷廣東樂昌秀水樓下開基。

基本介紹


紫氣書院又稱陳氏宗祠,始建於民國初期,稱“公博學校”,為一長方形院落。現有建築面積1194平方米(兩層)。主要建築分佈在祠內中軸線上,計有前樓、中廳、后廳共三部分。中軸線兩側有廂房、套間大小共32間(兩層),曾經是樓下小學的教室和學生宿舍。
前樓部分為硬山式二層樓房結構,脊頂磚砌透雕,兩端飾石灰吻獸,上蓋灰色瓦壟。有陶制“壽”字勾滴,出檐較短。面闊三間18.25米。進深二間6.8米,門前兩側柱直徑0.26米,八角形柱礎,直徑0.42米。檐下平,兩側牆彩繪國畫4幅。門額上嵌有“陳氏宗祠”匾額。前樓上部為二樓,有四角井平。華板與走廊隔開成一小間,室內面積37平方米,曾經做過“公博圖書館”。抗戰時期陳公博運來圖書三箱,欲以培養陳姓子孫,使之成才。在此建立粵北第一所鄉村圖書館。
前廳后兩柱間施華板,與中廳天井相隔,中廳前系天井,兩側系走廊,寬1.4米。天井上方的二樓部分三面為走廊,寬1.2米,圓木欄桿,高約1米。
中廳為硬山頂,上蓋灰色瓦壟,陶制勾滴。面闊三間5.64米,進深一間7.2米。廳內柱排列為縱二橫二共四根。橫向兩柱間施華板,與前、後天井隔開成一單層樓房結構,天花正中設八角井。中廳曾為樓下小學辦公室。
後天井的兩則走廊與前天井兩則走廊相同,天井與后廳之間有一橫向通道,寬約2.5米,兩旁各設登樓梯級,分東西兩道側門。東門額上橫刻行楷“紫氣東來”,西門額上有“西山爽氣”。
后廳,硬山式屋頂,上蓋灰色瓦壟,有陶制勾滴,出檐較短。面闊三間5.64米,進深一間7.5米,廳內為單層樓房結構,平為四邊形覆斗井。兩側牆角為方形石柱鑲砌,上刻對聯:“潁水源流遠,太邱世澤長。”石柱角上方內藏石雕小石獅各一,小巧玲瓏,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