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宗祠

隆慶陳氏宗祠

隆慶陳氏宗祠於佛山市禪城區南庄鎮羅南隆慶村。隆慶陳氏宗祠,又名“聚德堂”,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為三進四合院式平面布局,保存較好。2006年被評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正文


隆慶陳氏宗祠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南庄鎮隆慶村。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2003年重修。採用中軸線對稱三間三進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素胎瓦當,滴水剪邊。座北向南略偏西,三間面闊13.38米,進深37.32米,面積499平方米。頭門前廊三步梁木雕戲曲人物故事,青磚牆花崗岩石腳、次間蝦弓梁、石獅柁峰、雀替,花崗岩檐柱,墀頭磚雕。儀門設擋中。天井兩側卷棚頂廊,木雕博古梁架。中堂“聚德堂”,次間掛“文魁”、“武魁”匾額,花崗岩金柱,掛木刻對聯。後堂無檐柱,檐口及后牆青磚砌柱,承托11架梁。祠堂內外牆楣彩繪壁畫裝飾。祠前地堂寬廣,左右各樹立桅杆夾一對。現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歷經2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然保存完整。文革期間,村裡很多祠堂被拆掉了,這間祠堂被當作是政府蠶種繁殖場,陳家祠才倖免被拆毀。
陳家祠堂門口的“陳氏宗祠”幾個大字是清朝知名書法家陳白沙題的。文革期間,一些養蠶工人見這兩塊牌匾很平整,遂取下,翻其背面當作繁殖場飯堂擺菜的餐台,也許是機緣巧合,沒想到無意中卻將這兩塊牌匾完整地逃過了“破四舊”的劫難。1978年,羅南村從蠶種繁殖場手中收回祠堂時,才發現這兩塊不同尋常的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