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港里村的結果 展開
- 山東海陽市郭城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港里村
- 福建莆田山亭鎮下轄村
- 天津市靜海區中旺鎮港里村
港里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港里村
港里村地處萊蕪北部新城,隸屬萊城區口鎮,位於萊城西北12公里處,距口鎮駐地3公里。在港里河(龍馬河)西岸。北介面鎮,西靠長埠嶺,東臨港里河,地處平原。全村現有土地3100畝,3000多口人。以劉、潘、賈、馮四姓居多。
據史料記載,港里村原名講禮庄。春秋時吳國國王之子季札偕其長子出使齊國。返回途中,行至今港里村附近時,其子突患急病而死。季札按周禮為其子舉行葬禮。孔子聞之,偕弟子前來觀禮。觀禮畢,孔子及弟子來到港里村傳道講禮。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孔子,在孔子講禮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孔子講禮碑”(此碑已遺失),並把該村命名為講禮庄。后演稱港里庄(“港”字,萊蕪方言為jiang)。後來,人們又在季札長子墓前建立了一座“使齊傷感碑”。
港里村,清康熙年間屬垂楊保;民國年間屬港里鄉;1941年,萊蕪分為三縣,港里村划入萊北縣;1945年10月,恢復原萊蕪縣制,港里村仍屬港里鄉,一直到建國初期;1955年,該村成立初級社,次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10月,口鎮人民公社成立,該村屬口鎮公社所轄;1984年,該村從口鎮劃歸張家窪鎮,張家窪鎮現改為張家窪街道辦事處。2007年劃歸萊城區口鎮管轄。
地處魯中山區,全村位於地勢較為平坦的平原。
人口全部為漢族。姓氏有劉、潘、賈、馮、郇、朱、宮、高、田、孫等十多個。
港里河 港里橋 龍王廟
當地小學組織學生前來學習拓片
修繕之後的港里橋
20世紀60年代初,《紅日》電影攝製組為尊重歷史真實,專程從八一電影製片廠來到當年的主戰場港里河取景,並將港里龍王廟真實地再現在影片中,李仙洲先生生前曾幾次專車來港里觀瞻,並在廟前頗有感觸地追憶舊事。
據史料記載:‘龍’字碑刻,位於港里村東殘留的龍王廟內,建於明代,碑為長方形立式。高1.70米,寬0. 60米,厚0.20米。陰刻‘龍’字為雪蓑子所書,字高0.80米。碑額書有:“龍雖水族,神奇獨最,離潛而出,霖雨及物,識高者無能測其形似,因謹志之曰龍”。
隨著歲月的流逝,“龍”字碑經歷了隆慶、萬曆、泰昌、天啟,一直到了八十多年後的明崇禎十三年。當時,巧逢天公作美,洪澇災害減少,又加本村及附近村莊人氣旺盛,人們自然就想到了“龍王爺”的“保佑”之恩。於是以張良輔等人為首,組織募捐,將原來那座破舊簡陋的龍王廟進行了重修。正面的龍王大殿,雕樑畫棟,飛檐凌空,非常氣派;南面的龍王廟亭更是別具一格:中間,四尊陽刻亭聯對稱成趣,東西兩頭各嵌以發碹洞門。一座不同年代分別鐫刻碑陽和碑陰的“龍”字碑被人們鄭重地嵌在了新建的龍王廟內。如今安放“龍”字碑的所謂龍王廟,只不過是“皇清道光十一年重修”過的南面那座廟亭而已,至今廟亭脊檁上的字跡仍清晰可辨。
這座“龍”字碑雖歷經滄桑幾百年,但整個碑身及鐫刻碑文卻風化剝蝕甚微。不過,這座珍貴的“龍”字碑,能在“十年浩劫”中免遭砸爛,還有一段小插曲。當年,紅衛兵造反派欲砸爛這座“龍”字碑。然而,“龍”字碑竟然不見了!原來,村人早已將碑移進了該廟東山牆的洞門裡。先用泥封好,又用石灰粉刷一新,然後鄭重其事地在上面寫滿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才躲過一劫!十年浩劫過後,這座珍貴的“龍”字碑才得以重見天日。至今,洞門兩邊殘留的“最高指示”還非常清晰。
在港里村東首的龍王廟旁,有一座大橋,名曰“港里橋”,該橋建成於1969年。全長180米,20孔,跨徑8米,橋面寬7米,港里大橋建成后,便接通了章(丘)萊(蕪)公路的南段萊(蕪)口(鎮)路段。從此以後,人流車流晝夜不停。後來,根據上級“裁彎取直,加寬路面,增設橋涵,避開村莊”的指示精神,交通部門又在東線建成了明萊二級幹線公路。至此,港里大橋乃至萊口公路便“門庭冷落車馬稀”了。
“港里河橋頭毛主席像”,是畫在“毛主席像碑”正面的毛主席彩色畫像,現已成為港里一帶的一大景觀。該“毛主席像碑”高4.5米,正面寬為2.2米。背面側面皆模印上了突起的毛主語錄。像碑共有4座。大橋兩頭各兩座。該畫像畫於20世紀60年代末。畫面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這幾幅歷經風吹雨打三十餘載的毛主席彩像仍然畫面清晰,色彩鮮明。由於建設龍馬河沿河公園已經拆除兩座,還剩下兩座。
橋東的兩座像碑
提高警惕 保衛祖國
發揚革命傳統 爭取更大光榮
近年來,政府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港里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街道變得乾淨了,環境變得整潔了,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了。他們在新的龍馬河公園跳起了廣場舞,舉辦文藝演出。
港里村[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港里村]
港里村[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港里村]
港里村[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港里村]
港里村[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港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