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州區的結果 展開

海州區

遼寧省阜新市下轄縣

海州區位於阜新市的中心區域,是全市的經濟、交通、文化、商貿中心。居住著漢、回、蒙古、朝鮮、錫伯、俄羅斯、鄂倫春等20個民族。

海州區東連阜新縣、北接細河區、西攜開發區、南挽太平區,美麗的細河穿區而過,位於區中心的街心廣場宏偉壯觀,縱貫東西的細河帶狀公園風景秀麗,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道路綠樹成蔭,是一個人口稠密、交通便利、通信迅捷、商貿繁榮、科教發達、文化娛樂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繁華城區。

歷史沿革


海州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全國大興土木修建寺廟,經當時僧侶多方尋察,認定現今的海州區西山南坡是一塊風水寶地,並在此建廟。因蒙古語將“山坡”稱為“海州”,所以這座寺廟就被命名為“海州”廟,海州由此而來。
海州清末屬阜新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海州區。
1948年改阜新市第一區。
1980年復設海州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州區位於阜新市主城區的中心位置,介於東經121°33′-121°42′,北緯41°54′-42°1之間,全區總面積79.53平方公里。海州區位於阜新市的中心區域,是全市的經濟、交通、文化、商貿中心。居住著漢、回、蒙古、朝鮮、錫伯、俄羅斯、鄂倫春等20個民族。海州區東連阜新縣、北接細河區、西攜開發區、南挽太平區,美麗的細河穿區而過,位於區中心的街心廣場宏偉壯觀,縱貫東西的細河帶狀公園風景秀麗,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道路綠樹成蔭,是一個人口稠密、交通便利、通信迅捷、商貿繁榮、科教發達、文化娛樂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繁華城區。

氣候特徵

海州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偏高,日照偏少,降水偏少。

氣候特點

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寒暑宜人。

水文狀況

細河是遼寧省阜新市人們心中的母親河。細河水系的干支流分佈在全市19個鄉,210個村。控制面積2290平方公里,主流長94.3公里,比降0.0017,平均每平方公里泥沙流失量917噸。細河是季節性河流。實測最大流量505秒立方米(海州站1963年7月23日)。

河名演變

海州區規劃
海州區規劃
細河水系發達,沿河溝谷平原地下水開採條件好,土質肥沃,開發較早。
細河在清代乾隆年間蒙古名稱為錫日塔拉河,漢名馬鞍河。義州(縣)以下始名細河,日偽統治時期阜新市區段稱細河。上游稱伊嗎圖河,亦稱“絲河”。遼寧省水文總站自20世紀50年代初至今在歷年頒發的《水文年鑒》中伊嗎圖河以下通稱“西河”,阜新市區段稱細河。1970年7月遼寧省測繪管理處與阜新市聯合編製《阜新地圖(1:13萬)》及1979年11月遼寧省第二測繪大隊編製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地圖(1:14萬)》,市區以下通稱細河,伊嗎圖河單獨存在。伊嗎圖河與細河匯流處以上的河道長度分別為74.6公里和72.8公里,控制面積分別為728平方公里與828平方公里。細河控制的面積較大,寬度相差不多,是以河名採用細河。

幹流概況

細河是大凌河下游左側最大支流。源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他本扎蘭鄉東北東駱駝山(清初名摩該波羅山)北坡牌樓營子村附近。經阜新市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東梁鄉、伊嗎圖鄉、卧鳳溝鄉以及清河門區的蔡家屯入義縣,在復興堡進入大凌河,全長113公里,總流域面積2932平方公里,比降0.002一0.001。上游他本扎蘭鄉楊家荒村以上超過0.0059,河寬160—300米。

自然資源


海州區資源豐富。煤層氣儲量220億立方米,日產量13萬立方米。煤矸石儲量10億立方米。煤炭儲量5000萬噸,可采量3700萬噸。

行政區劃


下轄11個街道、1個鎮:街道辦事處:和平街道、新興街道、西山街道、河北街道、站前街道、西阜新街道、五龍街道、工人村街道、平西管委會、東梁管委會、王營管委會。
鎮:韓家店鎮
截至2020年,全區總面積79.53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辦事處。政府駐地阜新市海州區中華路66號。
街道辦事處韓家店鎮和和平街道五龍街道
平安西部街道河北街道
西山街道站前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海州區常住總人口270757人,其中:新興街道24545人,和平街道17469人,西山街道40281人,河北街道45834人,站前街道26711人,西阜新街道24884人,五龍街道24351人,平安西部街道30338人,工人村街道10330人,東梁街道6820人,韓家店鎮19194人。
2013年年末,海州區總人口達到27563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
2014年末,海州區總人口達到27593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66‰。
截至2015年,海州區人口28.2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6.1萬人。
2021年6月8日,阜新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海州區常住人口為234029人。

民族

截至2015年,海州區居住著漢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錫伯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大多數。

經濟


綜述

2013年,海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6億元,比2012年增長2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67億元,比2012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2億元,比2012增長2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0億元,比2012增長2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00元,比2012增長19%。
2014年,海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6億元,比2013年增長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83億元,比2013年增長2.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5億元,比2013年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7億元,比2013年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500元,比2013年增長12.1%。
2010-2015年,海州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56.2億元,比2015年(下同)下降9.8%;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同比下降50.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5億元,同比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億元,同比下降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46元,同比增長7%。
2019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3億元,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6.2億元,增長31.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9億元,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62元,增長7%;外貿進出口4040萬元,增長83.6%。

第一產業

2014年,海州區圍繞沈阜200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帶建設,全區實施現代農業項目15個,建設面積3800畝,流轉土地2620畝。1000畝粘玉米生產、300畝都市農業等6個項目落戶我區。實現農業總產值1.75億元,比2013年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0元,比2013年增長10%。
2015年,海州區圍繞沈阜200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帶建設,實施果州農業觀光園等現代農業項目,建設面積850畝,流轉土地550畝。

第二產業

2013年,海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4戶。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8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8億元。煤炭產量完成130萬噸。
2014年,海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至56戶。工業總產值完成100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7%。年產5萬噸岩棉保溫隔熱材料項目、年產3000噸精密無異音圓頭滾針項目和200MW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項目的竣工投產。
2015年,海州區設立1500萬元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新興產業,6戶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編製完成海州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佔地5平方公裏海州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規劃通過國家驗收。實現工業總產值50.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3億元。
2019年,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44億元,增長19.9%。成功舉辦中國遼寧阜新首屆航空主題教育體驗嘉年華暨海州智能無人系統產業發展研討會,新增“小升規”企業3戶、“規升巨”企業4戶。

第三產業

海州區以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總規劃面積573萬平方米的海州中央商務區被列為全省重點支持的20個服務業聚集區之一。
2013年,海州區服務業增加值實現51億元,佔GDP的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0億元,佔全市總量的一半以上。
2014年,海州區海州中央商務區實現營業收入150億元,比2013年增長20%;站前服務業集聚區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比2013年增長42.9%。新增限額以上企業20戶。商品房銷售面積35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17億元。500餘戶企業延長營業時間。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億元,比2013年增長14.1%;服務業增加值46.5億元,比2013年增長11.5%,佔GDP的66.3%。
2015年,海州中央商務區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增長10%。站前服務業集聚區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增長20%。
2016年,海州電子商務中心入駐電商企業104戶,線上交易額突破3億元。新增商業面積15萬平方米。新增限上企業6戶。完成服務業增加值40億元,增長4.3%。
2019年,預計完成服務業增加值54.05億元,增長6.1%。成功舉辦三屆海州廟會,“活力海州盛世收藏”第十二屆中國·阜新古玩藝術節總交易額突破3000萬元。海州中央商務區和站前服務業集聚區營業額分別增長6.1%和5.3%。海州電子商務中心和易創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入駐電商企業68戶,預計實現稅收3600萬元。

交通


海州區交通便捷。阜新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兩大人流、物流節點彙集海州,南距錦州港140公里,西至瀋陽機場180公里,與遼西北各城市均在2個小時車程以內,沿阜彰和沈彰高速公路與沈大高速公路可南下大連,經阜鐵高速公路和沈彰高速公路可北上吉林,通過巴新鐵路可輻射蒙東地區。京沈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后,到北京僅需2小時,到瀋陽僅需30分鐘。

社會


教育事業

2015年,海州區全年教育總投入1.73億元,優化整合二十七中學與十一中學教育資源,完成濱河路小學學區調整工作,改造校舍1.7萬平方米,新建社區書屋23個。
2016年,海州區全年教育事業總投入1.73億元,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驗收,鐵路中學體育館、海州校外教育培訓基地主體完工,第十一中學東校區教學樓啟動建設。
2017年,海州區全年教育事業總投入1.4億元,第十一中學東校區教學樓主體及附屬工程順利通過驗收。維修改造校舍8000平方米,北師大幼兒園標準化建設通過市級驗收。
2019年,完成細河以北6所學校教育資源整合工作。維修改造校舍面積3萬餘平方米。完成第十一中學和韓家店學校塑膠田徑場維修改造工程。安裝健身器材20套、籠式運動場地2套。
海州區部分學校名單
阜新市第十一中學阜新實驗中學聖鳴藝術中學阜新市蒙古中學阜新市第七中學
阜新市海州區中學海州區鐵路中學阜新市第十七中學阜新市第五中學西華園小學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海州區共有10所醫院。
2017年,海州區11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現藥品零差價銷售。
2019年,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實現。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多家養老機構簽約。為2200名困難和低收入婦女實施“兩癌”免費篩查。

基礎建設

2014年,海州區對50個老舊小區和19棟單體樓公共設施進行維修改造。示範帶項目開工3800畝。投資127萬元建設示範帶配套水利工程5處、飲水安全工程3處、自來水維修養護工程2處,解決1160人飲水安全。
2017年,海州區原平安礦、原王營礦供熱聯網10千米主管線以及3個換熱站維修改造工程竣工。紅旗小區12棟老舊危樓房屋徵收工作穩步推進,557戶居民簽訂徵收補償協議。40餘個老舊無物業小區下水問題得到解決。
2019年,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6億元,“三供一業”和早期棚改維修改造樓房815棟,惠及居民53391戶。建設農村固定垃圾投放點617個,設置移動垃圾箱220個。
海州區風景
海州區風景

社會保障

2014年,海州區城鎮實名制就業完成11563人,新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完成1997人,新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完成2536人。
2016年,海州區新增城鎮實名制就業7900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100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0866人。22446人納入城鄉低保範圍。10172戶貧困居民享受供暖費減免待遇。完成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0戶。
2017年,海州區新增城鎮實名制就業3350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75%。22393人納入城鎮低保範圍。9904戶貧困居民享受供暖費減免待遇。完成350套棚改任務。274戶困難居民入住公共租賃住房。完成1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公積金繳存比例提高到12%。
2019年,新增城鎮就業3513人。完成基金征繳22266萬元。33戶7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完成違規低保金追繳工作。海州公墓2041座墓穴價格平均降幅15.4%。完成161戶殘疾人無障礙改造工作。

文體事業

2016年,海州區開展社區文化廣場演出58場、全民健身活動13次。免費放映電影108場。區文化館全天向社會開放。
2017年,海州區公共文化機構免費向社會開放,全年累計接待公眾1萬餘人次。放映公益電影110場,開展社區文化廣場演出39場。韓家店鎮南瓦村文化服務中心等3家示範點建設通過省市驗收。

旅遊


海州廟

海州廟為蒙語,漢譯為“山坡”,因依山而建得名,原名彌勒菩薩成就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是阜新市區內唯一尚存的一座藏傳佛教古剎建築群。鼎盛時有喇嘛300多人,佔地20多畝,築法相僧院、時輪僧院、關帝廟、前殿、後殿、大雄寶殿等廟宇600多間。每逢重大節日、法會,信眾雲集,熱鬧非凡。當地各族民眾每遇婚、喪、喜、壽等大事,也要到此焚香禮佛。
該寺自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第一次修復以後,歷史上曾多次翻修,后因種種原因失修,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該廟宇及古文物受到嚴重的破壞,場地被侵吞,周圍非法臨時建築四起,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二層被拆,下層變庫房,使本來就年久失修的構體成為危房險房。1997年被批准為佛教活動場地。1999年8月修復了大雄寶殿。原樣修復工程於1999年10月動工。投入資金人民幣260萬元,於2000年10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