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文素臣的結果 展開

文素臣

古典小說野叟曝言主人公

〔清〕夏敬渠小說《野叟曝言》主人公。屢躓科場的落第秀才,姓文名白字素臣——“素”者,素王孔子之謂;“臣”者,素王孔子之臣。其命名實欲表明此人乃孔子思想言行之嫡派傳人。

簡介


“這人是錚錚鐵漢,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羅星斗。說他不求宦達,卻見理如漆雕(開);說他不會風流,卻多情如宋玉。揮毫作賦,則頡頏(司馬)相如;抵掌談兵,則伯仲諸葛(亮);力能扛鼎,退然如不勝衣;勇可屠龍,凜然若將隕谷。旁通曆數,下視(僧)一行;間涉岐黃,肩隨(張)仲景。以朋友為性命,奉名教若神明,真是極有血性的真儒,不識炎涼的名士。”這樣一位品貌兼優、文武具備的奇才橫空出世后,自然不甘寂寞,要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君暗臣昧,宦寺專權,藩王謀逆,外強覬覦,異端泛濫,邪說蜂起,小說所鋪展的國勢傾危之社會歷史背景,為主人公一展身手提供了最佳的歷史舞台。
小說的主人公文素臣就在這樣的歷史舞台上以一身任天下之重慨然出山。他首先入朝面聖,坦蕩直言,示警於君主,未被採納,反而獲罪。傳統文士報效君主的惟一可行之路被斷絕後,文氏便遨遊四海,結交並收服了江湖上一幫黑白兩道的重義好漢,婚娶了多位如花似玉而又各懷絕學奇才的女子,然後帶領這些民間草莽組成的正義之師,衛聖道,遏邪說,闢佛老,誅淫僧,除妖道,驅惡鬼,平苗峒,擒閹賊,捉逆藩,滅倭寇,定西域,掃漠北,懷柔遠夷,拯危扶傾,將一個支離破碎、搖搖欲墜的腐朽王朝整理得煥然一新,重構了一個君明臣賢、正教昌明、異端滅絕、萬國來朝、普天沐浴在以封建道學作為惟一政教及社會行為準則之華夏文明的理想盛世。當然,主人公文氏也因此獲得了與其付出等值的既得利益:姬妾羅列,兒孫成群(二十四子,一百孫,孫又生子,復有雲孫),六世同堂,崇為太師,妻封子蔭,光宗耀祖,花團錦簇。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凡人臣榮顯之事,為士人意想所能及者,此書幾畢載矣,惟尚不敢希帝王。”

評價


《野叟曝言》塑造的理想形象文素臣,是一位以心靈的堅忍剛強和曠達超越顯現自我意義生命存在的理性聖人,這個被神化的“真儒”,其奮鬥軌跡是逐漸上升的:以壯遊、拯治亂世為起點,以除暴安良、輔佐君王安邦定國為主軸(角色的自我定位);以謀求同道、興盛宗族為輔線(角色的自我充實);以“奮武揆文天下無雙正士”的至高榮耀為終結(角色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明清小說的其他優秀作品往往是讓主人公在背離社會規範的行為中求得成功。他們擺脫家庭義務,自主選擇自己的感情依戀者,或者是意中人,或者是“義結金蘭”;他們要麼既與國家制度相抵觸又與民間制度抵抗,要麼只是暫時擺脫民間制度的控制卻又行走於國家制度規定的空間(案:民間制度是人們在長期交往過程中無意識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並構成代代相傳的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價值觀念、倫理規範、道德觀念、風俗習性、意識形態等因素,來源於民俗,其構成核心則是傳統意識形態。因為它不僅蘊涵價值信念、倫理規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性,而且還可以在形式上構成某些國家制度的先行模式)。相比之下,文素臣的確很特殊,他簡直就是超級大俠,這個形象的塑造完全憑藉民間敘事的種種技巧;在朝廷和草野之間,他有所越軌又有所規避,因而成為一個具有神奇色彩的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