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山後村

王家山後村

王家山後村位於海陽市西北部,發城鎮北部,地處東經120°59′,北緯37°01′。東北與姜家山後村為鄰,西與程溝村相連,南與發城村接壤。隸屬發城鎮。距鎮政府駐地6.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9.8公里。全村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2002年,全村504戶,1219人。有王、潘、修、孫、郭、隋、邢、韓、張、楊、曲、辛等12姓,均為漢族,其中王姓人口最多,大約95%以上。

村莊由來


明初,秦姓由山西遷此(遮陽山后)建村,故名秦家山後。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王姓先祖兄弟七人王寬、王宏、王海、王亮、王素、王潔、王靜來發城一帶擇地居住,分別在發城村、王家山後村、崖下村和下上都村安家。
明萬曆年間,因王姓增多,遂改稱王家山後。

大事記


1941年3月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92年11月23日本村生產的紅富士蘋果,在全國紅富士優質高產技術推廣總結驗收會上,位居榜首。自本年起,連續三年獲全國紅富士蘋果評比第一名。
1993年本村成立皇家紅富士開發總公司。同年本村紅富士蘋果註冊“皇家牌”商標。
1994年建村辦公大樓,由中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名:“皇家樓”。同年國防部長遲浩田為本村題詞:“富士蘋果為國爭光,科技興農再創輝煌。”同年“皇家牌”紅富士蘋果獲中國科技成果金獎和果類製品自營出口權。
1996年本村紅富士蘋果被國家確定為名牌產品。

經濟狀況


蔬菜、農業、果業、養殖業在該村全面發展。截止到2004年,全村種植蔬菜730畝,大多蔬菜都逆季節種植,其中壽光棚46個,嶗山棚60個,小弓棚700餘個,棚中主要栽種黃瓜韭菜西紅柿芹菜茄子茭瓜等。種植面積較大有韭菜290畝,總產量860噸。黃瓜250畝,總產量1800噸。糧油種植630畝,小麥、玉米各複種300畝,總產量350噸。花生330畝,總產量90噸。果園栽種面積200畝,以紅富士蘋果為主,總產量360噸。養殖業主要以養牛、雞、豬為主,其中奶牛年存欄量120頭,年總收入96萬元。雞年存欄量8600隻,產蛋量16噸。豬年存欄量256頭,總收入80萬元。有電焊鋪、電機維修鋪各1個,年總收入8萬元。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897萬元,人均純收入5034元。

特色經濟


該村種植韭菜歷史悠久,出產的韭菜質嫩、色綠味鮮,很受客戶歡迎。截止到2004年,全村種植韭菜29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24%,年總產量860噸,每逢冬春,菜販紛紛來村購運。

社會事業


截止到2004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全村修街道6條,並對街道進行了綠化、美化。改建新房800餘間,建築總面積12000平方米,200餘戶村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屋。村中有衛生室1個,參加醫保163戶,87%的農戶有了彩電、騎上了摩托車,16%的農戶有了冰箱或冰櫃固定電話213部,有線電視入戶105戶。建有農民業餘秧歌隊,農閑時節,自編自演,大大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7月,王同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10月,成立黨支部,時有黨員13人。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時,全村有黨員48人。2002年,黨員達到49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王振湖、王壽芝、王同福、王福春、王作香、王振香、王同雲、王永民、王書奎、王永祥、王永學、王永起、王增雲、王寶金、王增勇、王增強。2003年5月起,王增勇復任黨支部書記。2004年起王奎曉擔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書升、王同元、王月亭、王振香、王增殿、王書成、王同雲、王書奎、王永民、王明俊、王書金、修同行、王順卿、王桂生、王桂江、王增雲、王增勇、王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