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志

王軍志

王軍志,男,漢族,甘肅省蘭州人,1955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於1982年和1985年畢業於蘭州醫學院獲得醫學學士和醫學碩士學位;1988年赴日本國三重大學醫學部留學,199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95年回國后在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從事生物技術產品質量標準和安全評價研究,歷任生化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2001年6月任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副所長。 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主要成就


王軍志
王軍志
王軍志先後主持“863計劃”“生物技術藥物質量檢測技術平台的研究”等22項國家級、省部級有關生物技術目標產品質量研究項目。200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在國內外核心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主編《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開發和質量控制》和《生物技術藥物安全性評價》2部專著。負責完成了中日政府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藥物安全評價監測中心”(國家1035工程重點項目)。
2013年1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2013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王軍志榮獲白求恩獎章。主持國家863、支撐計劃、重大專項等23項課題。發表研究論文150篇,其中Nature Structure、Lancet、Vaccine等SCI收錄論文31篇;專利授權5項。主編《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開發和質量控制》,《生物技術藥物安全性評價》。培養博士碩士25名,博士后2名。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第一完成人2項、第二完成人1項),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第三完成人),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獲2008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200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衛生部評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人物經歷


2010年11月任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藥品檢驗總所副所長、研究員。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兼職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學部委員

學術貢獻


一、建立了科學的生物製品質量檢測體系 引進世界衛生組織(WHO)生物製品批簽發管理模式和理念,建立了我國生物製品批簽發質量審核體系。按照國家要求將所有上市的疫苗及血液製品的納入批簽發管理,使我國的生物製品質量管理與WHO的標準要求相一致。該體系在2005年WHO專家組檢查中獲得滿分。作為批簽發國家授權簽字人,嚴把質量關,保證每年約4000餘批產品的審核簽發。
二、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技術支撐作用
1、在SARS 事件中牽頭組織完成了滅活疫苗、診斷試劑、干擾素噴霧劑等的質量研究和應急檢驗任務。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國家禽流感疫苗和診斷試劑標準化項目,建立的H5N1病毒抗原檢測標準品在國家疾病控制中心(CDC)的40餘個網路試驗室發揮了重要作用。
2、在安徽泗縣甲肝疫苗、廣州百易丙種球蛋白、江西丙種球蛋白、上海甲氨蝶呤和大連金港安迪狂犬疫苗等一系列不良反應事件中,負責組織力量科學攻關,牽頭制定了應急檢驗技術方案,及時找到事件原因,為國家妥善處置提供了科學依據。
3、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發生后,作為國家聯防聯控專家委員會疫苗組成員和疫苗應急檢驗的負責人,組織力量緊急開展科學攻關,建立了疫苗質量評價的關鍵技術和新方法,成功應用於甲流疫苗的質量控制。特別是在WHO 標準品未能及時發放的情況下,創建了疫苗質量控制關鍵指標血凝素的替代檢測方法和臨時參比品,保證了臨床試驗的及早進行,為我國甲流疫苗在全世界率先獲得批准、用於大規模人群接種、保障我國60周年國慶慶典和遏制疫情蔓延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通過擴大國際合作促進生物製品標準與國際接軌建立了與WHO、英國生物製品國家檢定所、德國生物製品國家檢定所、加拿大生物製品研究中心、美國藥典會等機構的良好合作關係,啟動了多項國際合作課題。負責完成的禽流感疫苗抗體國際標準物質研究於2008年通過了WHO專家委員會審查。多次應WHO邀請作為諮詢專家和技術指南起草專家參加生物製品標準制訂的會議,促進了我國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化進程。
四、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
1、先後主持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項目“生物技術藥物質量檢測技術平台的研究”等22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項目的研究,建立了符合國際水準的質量標準體系,包括先進的檢測方法、質量控制標準和國家標準物質等,保證了上市生物技術藥物的質量,促進了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健康發展。該成果獲得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08年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2、負責中-日兩國政府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藥物安全評價監測中心”的建設。建立了符合國際GLP規範體系,在國家推行GLP規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在GLP條件下開展生物製品的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研究,系統完成了SARS、艾滋病毒DNA疫苗等30餘種新生物技術藥物的安全性評價,解決了該類產品臨床前免疫毒理評價的技術難題。該成果獲得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培養博士 6名,碩士18名,均已成長為葯檢系統的技術骨幹和學術帶頭人。學術論著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載24篇。主編《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開發與質量控制》第一版2002;第二版2007科學出版社;主編《生物技術藥物安全性評價》2008 人民衛生出版社。合著學術專著5部。獲獎情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 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200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獲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2009年榮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

相關信息


2020年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最新情況,在回答“如何確保疫苗安全性”的提問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表示,國內外對於疫苗的上市應用具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目前,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新冠疫苗的緊急研製,各類疫苗在臨床前研究的過程、技術特點和要求都有所不同。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必須完成藥學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