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條詞條名為羅旭的結果 展開
羅旭
外事翻譯家
羅旭,女,1934年12月9日出生在上海,祖籍福州市,新梅公支系第九世孫女,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外事翻譯家。
羅旭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翻譯室的最初幾年間,先後擔任過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宋慶齡、陳毅等領導人與法語外賓會見的翻譯。1963-1964年羅旭借調到編譯局,參加《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等重大文章的翻譯工作。她鍾情法蘭西語言,又自小積累了英語修養,因此,在她涉身幾十年的外交工作特別是在高層領導的雙語口譯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1972年5月索馬利亞最高革命委員會主席西亞德訪華,非洲國家駐華使團在北京飯店慶祝“非洲日”,周恩來總理和西亞德主席應邀參加,羅旭擔任譯員。西亞德主席不會說法語,非洲駐華使團長、幾內亞大使則不懂英語,由於羅旭諳熟英、法兩國語言,讓非洲兄弟枯坐向隅的談話頓時輕鬆起來,非洲使團禮賓官連連稱讚羅旭,周總理也感到滿意。1972年,有一次,羅旭與王海容、唐聞生一起到毛主席那裡參加接待某非洲國家元首的工作。會見外賓前,毛主席含笑說道:你們這些人的名字好厲害,唐聞生是聞生不聞死,羅旭和后羿一樣會射下九個太陽。據說這是指前一年冬天,江青在釣魚台賓館宴請幾位翻譯,羅旭認為這與工作無關,拒不前去。後來,周總理稱讚羅旭敢頂江青,是個“很有個性的人”。
1972年至1975年間,羅旭曾多次出席各種重大國際會議。1972年秋,羅旭隨副外長喬冠華出席第二十七屆“聯大”會議。翌年早春,羅旭又隨外長姬鵬飛赴巴黎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國際會議。這次重要會議最終導致了長達十年的越南戰爭的結束。最令羅旭難忘的是1974年暮春,她作為副代表,隨鄧小平同志參加第六屆特別“聯大”會議,親聽鄧小平同志代表中國政府向全世界作出莊嚴宣告: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翌年仲秋,她再度以副代表身份出席第三十屆“聯大”會議。
1975年後,她從事法、英文的翻譯,筆耕不輟,參與了《巴爾扎克全集》、《戴高樂回憶錄》等名著的翻譯校訂工作,翻譯了一系列中國經濟改革的理論文章。十年後,她調到外交部新聞司任職,以參贊銜主管新聞發布工作。1988年,羅旭又到紐約聯合國總部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經濟和新聞參贊,至1992年冬卸任歸來任外交部西歐司參贊。紐約的五年經歷使她覺得這是一段十分豐富的人生感受。
相關
羅旭酷愛文學,對法蘭西文學情有獨鍾,尤其喜歡十九世紀法國著名女小說家喬治·桑和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先驅司湯達的佳作,《紅與黑》、《巴馬修道院》曾令羅旭拍案叫絕。羅旭還十分喜愛西洋音樂,貝多芬、莫扎特的音樂使她陶醉到忘我的境地。
數十年的外交生涯如潮漲潮落,但她的生活態度始終隨緣向上,不斷努力豐富自己,儘力為社會作出貢獻,使她與國際政治、歷史和現實的外交風雲變幻結下不解之緣。
這時羅旭在香港擔任聯合出版集團高級研究員。
在她最後三年與病魔抗爭的日子裡,她保持樂觀情緒,生活愉快、充實。遵照本人遺願,遺體捐獻給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供科研教學之用。
新梅公支系第九世孫女,她的叔曾祖就是晚清出使英、意、比三國大臣的羅豐祿,祖父羅忠堯曾任晚清駐新加坡總領事,父親羅孝章留美獲得碩士學位,供職於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駐上海辦事處總工程師。
羅旭的夫君趙稷華歷任外交部美大司副處長,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外交部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在香港回歸的重要時刻,他擔任中英聯絡小組中方首席代表,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作出了貢獻。香港回歸后他又擔任了外交部駐香港公署副特派員。
2001年11月20日羅旭因病醫治無效,英年早逝,享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