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河子鎮

扣河子鎮

扣河子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地處庫倫旗西南部,遼寧、內蒙古兩省(區),阜蒙、奈曼、庫倫三縣(旗)交匯地帶,東與白音花鎮和六家子鎮接壤,南與遼寧阜新縣相鄰,西北與奈曼旗相連。區域面積406.9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扣河子鎮戶籍人口23880人。

1徠955年,劃為扣河子鄉。1958年,劃為扣河子公社1968年以後,改稱扣河子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復為扣河子公社。1984年,劃為扣河子鎮。截至2020年6月,扣河子鎮下轄23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扣河子鎮有工業企業1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7家。

歷史沿革


清代原扣河子地區屬錫勒圖庫倫。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扣河子鎮駐地設厚很努圖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設厚很努圖克。
1955年,劃為扣河子鄉。
1958年,劃為扣河子公社
1968年以後,改稱扣河子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9年,復為扣河子公社。
1984年,劃為扣河子鎮。
2000年12月,原平安鄉建制撤銷,其轄區內除簸箕村外全部併入扣河子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扣河子鎮下轄羅家杖子、韓家杖子、扣河子、酒局子、先進、達錄山、萊草窪、葦子溝、牛古圖、雙廟、平房、白家灣子、丁家杖子、燒鍋地、必聯、四家子、平安、解家杖子、西溝、五星、興發、秦家溝、喇嘛稿、簸箕、水泉、五家子、哈達圖、益利哈、上庫力吐、元倉子崗崗圖、東窯子、平檯子、南溝、坤都嶺、紅山咀子、山東頭、石灰窯子、文家杖子、大窩堡、稻田、沙金台、格爾林、圖力稿、卧力吐4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扣河子鎮下轄23個行政村:扣河子村、酒局子村、白家灣子村、雙廟村、丁家杖子村、先進村、燒鍋地村、四家子村、喇嘛稿村、萊草窪村、平房村、秦家溝村、興發村、韓家杖子村、解家杖子村、五星村、西下溝村、達錄山村、牛古圖村、葦子溝村、平安村、羅家杖子村、簸箕村,鎮人民政府駐扣河子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扣河子鎮地處庫倫旗西南部,遼寧、內蒙古兩省(區),阜蒙、奈曼、庫倫三縣(旗)交匯地帶,東與白音花鎮和六家子鎮接壤,南與遼寧阜新縣相鄰,西北與奈曼旗相連。區域面積406.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扣河子鎮境內地形複雜多樣,南部為淺山丘陵區,中部厚很河沿岸為沖積平原區,北部系黃土溝壑區。
氣候
扣河子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多年平均氣溫6.9℃。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冬季最大凍土深度1.50米。無霜期年平均148天。
水文
扣河子鎮境內河道屬於遼河水系,有養畜牧河、厚很河兩條河流。
自然災害
扣河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冰雹、霜凍等。

自然資源


2011年末,扣河子鎮境內金屬礦產有鉛、鋅、金、銀、銅、鐵、錫、鈦、鎢等品種,非金屬礦產大理石、石灰石、螢石、葉蠟石、高嶺土等儲量可觀,特別是石灰石儲量達7億多噸,品位高達54%以上,鉛鋅儲量初步勘探為54萬噸。

人口


2011年末,扣河子鎮轄區總人口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37,城鎮化率6%,另有流動人口879人。
2017年末,扣河子鎮常住人口22273人。綜述
2011年,財政總收入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是1949年的48000倍,比1978年增加139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00萬元,增值稅400萬元,企業所得稅300萬元,個人所得稅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1.9%、3.8%。
截至2018年末,扣河子鎮有工業企業1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7家。

風景名勝


黑城子古城
古城位於庫倫鎮西南54公里處的扣河子鎮四家子村,東南距扣河子鎮2.5公里、西2.5公里有官山、城東有厚很河的兩條支流匯合。古城方形,方向為南偏東18度,牆殘高5米,城內有許多殘磚斷瓦。在城內出土一方“靈安州刺史印”,該城為遼金時代靈安州治所。
酒局子古城
古城位於庫倫旗扣河子鎮酒局子村西北1華里處,城為長方形,夯土板築、座北朝南,南北長500米,東西長300米,牆殘高2米,破壞嚴重。城內遼代遺址較多。據考證該城為遼代某個州縣的治所。
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遺址位於內蒙古庫倫旗扣河子鎮西北約15公里,是距今約5000年至5500年的紅山文化晚期祭祀遺址。其表面形狀為殘損的丘狀人工墊土高台,平面略呈長方形,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其南、東南有人工挖掘的5個穴坑,內填埋筒形器殘片和石塊等數千件。
哈達圖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
哈達圖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位於庫倫旗水泉鄉一公里,(2006年5月,蘇木鎮機構改革,原水泉鎮建制撤銷,其轄區併入扣河子鎮。)遺址上發現大量陶片,分紅褐色和灰褐色,陶片粗糙,火候不高,有明顯手工製作痕迹。遺址上還發現灶址和居住址。遺址溝南還發現一處石器時代的遺址,範圍大約6000平方米。遺物有石斧、石刀、細石器五件、陶器有器耳、口沿、器底豆莖、三足器器足、魚網網墜、紡輪等。
西城子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
西城子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位於庫倫旗水泉鄉昆都嶺大隊西城子村東北,遺物有若干紅陶片、紅衣陶片兩片,灰陶杯1件(可復原)、石斧(有孔)l件、石核1個。陶器殘片有鬲足、器耳、豆柄等,粗糙疏鬆、火候較低、陶片顏色不均。

農牧林水


扣河子鎮政府
扣河子鎮政府
2007年,全鎮糧食總產量5000萬公斤,其中雜糧、雜豆產量2100萬公斤。以牛、羊、豬、鵝為主的農區畜牧業進一步發展,年內全鎮牲畜總數達到17.76萬頭(只、口)。春季,扣河子鎮的生態建設突出抓了退耕還林樹種改造、新農村綠化及城鎮綠化造林和荒山、荒溝造林工程。全年共栽植各類苗木100多萬株。夏季,開展了以農業綜合開發和節水灌溉項目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葦子溝水庫建設工程,啟動了平檯子節水灌溉工程。秋季,結合小流域治理工作,維修哈達圖流域坡改梯10000畝,維修簸箕流域10000畝,維護簸箕流域塘壩1處,在稻田村新建水庫1處,維修五星至簸箕作業路5公里,維修水泉至哈達圖作業路5公里,維修大窩堡至格爾林路段8公里。實施村村通工程,新修4條鄉間公路,總里程達到60公里;以流域治理地塊和畦田建設工程為重點,組織群眾開展了以秋翻、秋挑、滅茬為內容的整地工作;按照上級統一安排,完成了以飼草貯備、棚舍窖池建設和牲畜疫病防治為重點的秋冬季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全鎮新建永久性窖池140座、新建棚舍1500間、完成黃貯3500萬公斤,農牧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

經濟發展


立足礦產、土地、區位等優勢,繼續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加快建材、礦產開發、農畜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發展,不斷提升工業經濟規模和總量。建材產業方面,在鞏固4個磚瓦廠實現擴量增值及引導綠森細工板廠向深層次加工的基礎上,又新建了良種場、葦子溝兩個木材加工廠。結合花崗岩等石材儲量較大的實際,引進石材加工企業,開工建設了平房、石匠溝兩處大理石開發項目。礦產開發方面,在扶持雙廟鐵選廠、燒鍋地石灰石採礦廠及5個碎石廠的基礎上,羅家杖子鉛鋅礦開發工程正有序進行,格爾林鐵選廠、石匠溝鎢礦、窩卜坑銅礦、山東頭銅礦、湯家杖子多金屬、山東頭瑩石、達錄山高嶺土和葉臘石開發等7個項目已簽約,正在辦理有關證件,個別項目已經開始動工。農畜產品加工方面,在完善遠維公司、蘊綠食用菌食品加工廠的基礎上,積極建設以雜糧加工和禽類加工為主的加工企業。以雜糧加工為主的京華貿易公司土地平整、打井等工作已完成,企業基礎建設正有序進行。與阜新客商合作的畜禽產品加工項目洽談工作正在進行。扣河子煙站正在籌備之中,為進一步發展烤煙產業創造條件。

綜述

2011年,財政總收入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是1949年的48000倍,比1978年增加139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00萬元,增值稅400萬元,企業所得稅300萬元,個人所得稅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1.9%、3.8%。
截至2018年末,扣河子鎮有工業企業1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7家。

農業

2011年,扣河子鎮有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8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9.8萬畝,林地面積32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3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50萬元,2011年達到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8%。糧食作物以玉米、高梁、穀子為主。生產糧食1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豆類、葵花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生豬飼養量10.1萬頭,年末存欄6.2萬頭;羊飼養量22萬隻,年末存欄13.6萬隻,收購山羊板皮8萬張;牛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8500頭;畜牧業總產值7800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4%,累計造林32萬畝,其中防護林9000畝,經濟林20.1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萬株,林木覆蓋率30%,活立木蓄積量308萬立方米,大型農業機械1200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蕎麥、葵花、綠豆、穀子,綠色環保農產品有滑子菇香菇、杏仁等;農民人均純收入5230元。

工業

2011年末,扣河子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億元,比上年增長60%,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0%。是庫倫旗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形成以建材、礦產開發、農畜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東蒙水泥廠、三東頭螢石、平房大理石等資源型產業集群。

商業

2011年末,扣河子鎮有商業網點608個,職工85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10%。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穩步發展。食用菌產業方面,食用菌規模進一步擴大,效益明顯提高,實現增收400萬元,為了促進產業發展,召開了全鎮食用菌發展表彰大會。仁用杏產業方面,山杏嫁接優質仁用杏5000畝,檸條改造山杏5000畝,使全鎮仁用杏面積達到2萬畝,同時迎來了全市仁用杏現場會議來扣河子鎮參觀。烤煙產業方面,全鎮共發展烤煙500畝,通過適時抓好跟蹤服務,加之秋後氣候適宜、烤煙價格上漲,實現了提質增效,每畝純收入1500元以上,為鎮財政貢獻稅收近20萬元。保護地蔬菜產業方面,新建蔬菜大棚73座,新發展春棚近20座,在外聘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反季節蔬菜栽植和銷售工作進展順利,該產業已成為扣河子鎮農村產業化建設的又一亮點。

基礎建設


按照完善老區,拓展新區,遠景跨河的城鎮總體布局,以及構建老區生活辦公區,新區開發區和河北工業小區“三區”的總體發展規劃和自治區百強小城鎮建設要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全面盤活城鎮資本,完成並啟動了5萬平方米農貿市場和佔地6600平方米封閉市場建設項目及北街5800平方米的商品樓建設工程,結束了扣河子有市無場的歷史。中心校2069平方米教學樓續建工程完成並交付使用。開展了“三橫五縱”主街路的除草、衛生整治工作;實施了兩橫三縱主街路的路燈安裝工程。加強了政府兩院及老年活動場所的配套建設。協助上級公路部門開展了白音花至扣河子油路建設前期土方工程及障礙物清除工作。協調移動部門新建並開通了5處通訊基站,基本消滅了移動通訊盲區。6.6萬伏輸變電線路和變電所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中。

扶貧攻堅


深入開展了“聯百村包千戶扶萬民”活動,組織全鎮幹部與各村特困群眾結成包聯對子,並積極協調上級有關包聯單位,伸出援助之手,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戶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盡最大可能發揮扶貧物資的效益,有效推進了各項扶貧工程。成立了“扣河子蔬菜專業合作社”、“扣河子村農資服務社”、“格爾林綜合服務社”三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促進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積極開展了勞務輸出工作,全年輸出人員11580人,完成任務的102%,人均勞務純收入超過3000元,湧現出了曲玉華等全旗勞務輸出典型。不折不扣地落實了糧食直補、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惠農政策,人均補貼超過了400元,確保了農民利益。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扣河子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草原書屋17個,建築面積680平方米,藏書3.4萬冊;還有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娛樂設施,體育場地4處。8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9%,有線電視用戶6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

教育

2011年末,扣河子鎮有小學2所,在校生2820人,專任教師2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60人,專任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96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68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96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4%、13.4%、13.4%、14.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48%,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扣河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8個,其中衛生院3所,村級衛生室45個;病床38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2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住院手術28台次,出院病人116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6.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2萬人,參合率97%;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歲,其中男性78歲,女性82歲;孕產婦死亡率4.4/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扣河子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6戶,人數288人,支出112萬元,比上年增長0.9%,月人均325元,比上年增長0.9%;城市醫療救助257人次,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37戶,人數3040人,支出33.7萬元,比上年增長0.88%,月人均126元,比上年增長0.84%;農村五保供養192人,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0.8%。國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3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人,接收無軍籍職工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1萬元,比上年增長0.9%。共式單合固社會福利費4.9萬元,比上年增長0.6%;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60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60張,收養32人。

致富之路


“我的蘑菇不愁賣,扣河子鎮青年蘑菇產業協會每天聯繫好多外地客商來收購,不出村就能賣掉。”庫倫旗扣河子鎮平安村菇農小李一邊摘蘑菇一邊高興地說。
在團建工作中,扣河子鎮團委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己任,注重培養“科技型”和“市場型”團幹部,通過送理論、送技術、送信息等渠道為各嘎查村團幹部“充電”,同時圍繞畜牧菌菜主導產業把有銷售經驗的團員青年組成銷售聯合體,幫助群眾搞好銷售服務,解決群眾買賣難問題。該鎮各嘎查村團幹部80%以上掌握了1———2門致富技術,組建了16個團員銷售聯合體並帶動800餘戶群眾走上了致富路。

企業風采


內蒙古東蒙水泥廠三期工程
內蒙古東蒙水泥三期工程
內蒙古東蒙水泥三期工程
3月24日,總投資4.46億元的東蒙水泥三期工程在庫倫旗扣河子工貿園區破土動工。東蒙水泥是內蒙古通遼市重點工業項目,由湖北秭歸水泥有限公司整合庫倫旗原力元水泥有限公司組建而成,已先後投資6.16億元在庫倫鎮三家子建設了兩期水泥生產線,成為全旗建材業龍頭和納稅大戶。三期工程總投資4.46億元,佔地總面積為17.68萬平方米,年可產水泥熟料200萬噸,創產值6億元,實現稅金3000多萬元,工程將於2010年6月份竣工,投產後還可為當地群眾創造300多個就業崗位。

學校介紹


扣河子鎮中學
我校位於庫倫旗西南部,同遼寧、奈曼相接壤,是庫倫旗西南部的精神文明窗口,是我旗規模最大的一所農村初級中學。
扣河子鎮中心校
扣河子鎮中心校位於庫倫旗西南部,與遼寧省、奈曼旗毗鄰,是展示我旗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也是我旗蘇木鎮中規模較大的一所完全小學。現有教職工91名,在校學生920名,教學班26個。多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嚴謹治學、從嚴治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先後被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授予“中國—聯合國初等教育合作項目示範學校”、自治區級“現代技術教育優秀學校”、市級“義務教育示範學校”、旗級“少先隊工作先進集體”、旗級文明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在年終全旗綜合督導評估中,連續兩年位居同級同類學校之首,因此,我校在全旗教育質量年“三名工程”評比中,被評為“名學校”。
扣河子鎮中心幼兒園

交通發展


2011年末,扣河子鎮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庫一阜線、庫一大線過境,油路160多千米、村村通公路150千米,水泥路30千米,客運總量30萬人次,貨運總量15萬噸。
高速公路
扣河子鎮
扣河子鎮
奈曼旗至白家灣子(蒙遼界)公路項目總投資32.5億元。該項目主要由主線和奈曼南及扣青兩條連接線組成。主線路線起點位於奈曼南互通以西2.0km,設置樞紐互通與大廣高速相接,與奈曼南互通形成T型樞紐互通。路線總體走向由北向南,主線路線全長57.263km,主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奈曼南連接線起點接奈曼南互通,終點接奈曼旗青龍山路,全長16.96km,扣河子至青龍山連接線起點位於扣河子鎮西側水泥路頭,終點在青龍山鎮內接大阜線,全長19.89km。
鐵路
巴新鐵路是一條貫通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東部的鐵路大通道,2007年11月10日在遼寧省阜新市開工建設。這是目前國內民營資本參與建設最長的一條地方鐵路,建成后將為內蒙古東部豐富的煤炭資源深度開發提供交通支撐,成為一條連通中蒙俄三國的新歐亞大通道。巴新鐵路從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出發,跨越兩省區、9旗縣,直至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巴彥烏拉地區。全長487.6公里,一期工程建設期為36個月,總投資58.6億元。項目運營后,年運輸能力1200萬噸,中期(5-10年)2500萬噸,遠期(10-15年)3500萬噸。
根據規劃,巴新鐵路一期工程竣工后,二期工程將向北建設至中蒙邊境珠恩嘎達布其口岸,並適時啟動珠恩嘎達布其到蒙古國喬巴山的三期工程。屆時,將形成連接中蒙俄三國的新歐亞國際通道。巴新地方鐵路全長496公里,起點由國鐵新義線的遼寧阜新市的新邱站接軌,途經遼寧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的庫侖旗、柰曼旗、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翁牛特旗、巴林右旗、林西縣至終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盟的西烏珠穆沁旗的巴彥烏拉鎮。
本線是溝通內蒙與遼寧的一條南北向通路,項目建成後向南通過國鐵新義線、大鄭線、高新線可直達遼西遼南等沿海地區,形成一條內蒙東部地區的出區達海通道。
巴新鐵路的開通有利於推動內蒙古中東部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沿線含藏的70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都因交通不便而得不到深度開發。就西烏旗(巴新鐵路終點站)境內的白音華、吉林郭勒和白音胡碩三大煤田,儲量達200億噸,僅春成集團在此開發的煤炭資源就達20億噸,為此建設年運輸能力達3000萬噸的巴新鐵路勢在必行。在巴新鐵路經過的8個旗縣中,有7個是國家和省級貧困縣,經濟發展嚴重滯后,脫貧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巴新鐵路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沿線地區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開發提供有利的支撐。
公司所在的施工位置位於內蒙通遼市庫倫旗扣河子鎮。該地區屬於丘陵地帶,民風淳樸,經濟比較落後。我所到的地方就是中鐵三局巴新鐵路五標項目部駐地—扣河子鎮。

文化遺產


黑城子古城

古城位於庫倫鎮西南54公里處的扣河子鎮四家子村,東南距扣河子鎮2.5公里、西2.5公里有官山、城東有厚很河的兩條支流匯合。古城方形,方向為南偏東18度,牆殘高5米,城內有許多殘磚斷瓦。在城內出土一方“靈安州刺史印”,該城為遼金時代靈安州治所。

酒局子古城

古城位於庫倫旗扣河子鎮酒局子村西北l華里處,城為長方形,夯土板築、座北朝南,南北長500米,東西長300米,牆殘高2米,破壞嚴重。城內遼代遺址較多。據考證該城為遼代某個州縣的治所。

紅山文化遺址

庫倫旗發現一處距今約5000年至5500年的紅山文化晚期祭祀遺址。據了解,這類較為完整的紅山文化晚期祭祀遺存,在紅山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內蒙古還屬首次發現。
被稱為四家子遺址的這個祭祀遺存位於內蒙古庫倫旗扣河子鎮西北約15公里。其表面形狀為殘損的丘狀人工墊土高台,平面略呈長方形,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其南、東南有人工挖掘的5個穴坑,內填埋筒形器殘片和石塊等數千件,專家判斷其為先民們寄託願望和埋藏“神秘”的祭祀坑。
發掘跡象表明,四家子遺址的遺跡現象、出土遺物多與遼寧省牛河梁女神廟東坡筒形器群遺存等著名紅山文化遺址有諸多相似之處,判斷其為先民們拜神祭祖的宗教活動場明確無誤。
哈達圖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
位於庫倫旗水泉鄉一公里,(2006年5月,蘇木鎮機構改革,原水泉鎮建制撤銷,其轄區併入扣河子鎮。)遺址上發現大量陶片,分紅褐色和灰褐色,陶片粗糙,火候不高,有明顯手工製作痕迹。遺址上還發現灶址和居住址。遺址溝南還發現一處石器時代的遺址,範圍大約6000平方米。遺物有石斧、石刀、細石器五件、陶器有器耳、口沿、器底豆莖、三足器器足、魚網網墜、紡輪等。
西城子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
徠位於庫倫旗水泉鄉昆都嶺大隊西城子村東北,遺物有若干紅陶片、紅衣陶片兩片,灰陶杯1件(可復原)、石斧(有孔)l件、石核1個。陶器殘片有鬲足、器耳、豆柄等,粗糙疏鬆、火候較低、陶片顏色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