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堯陵的結果 展開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東菏澤鄄城堯陵
- 山東菏澤堯陵
堯陵
山東菏澤鄄城堯陵
堯陵也叫帝堯陵,位於臨汾城東北35公里處的郭行鄉喬村,背山面河,周有殘牆圍線,墓高50米,周長300米,為三皇五帝中最大的陵墓。臨汾古稱平陽,堯定都於此,有堯都、堯廟、堯陵。
另外,堯王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城南7公里處富春鄉趙千庄村南谷林寺。全國多處都有堯陵冢,大小不一、年代不一,但根據歷史,歷代祭祀帝堯以臨汾堯廟、堯陵為主。
”胡集故城西距堯王寺遺址不足1000米,遺址南600米毛庄村下有厚達數米的夯土層。遺址又出土中山夫人殘碑,完全符合《水經注》對堯陵、堯母陵和有關中山夫人的記載。此陵是《漢書》中的堯陵,是可以確定的。
鄄城堯陵位於鄄城縣西南7.5公里的富春鄉趙仟庄南約1000米,南距黃河金堤約1000米,封土直徑10米,高5米,陵前現存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祭文碑”和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棟。“帝堯陶唐氏墓碑”立於堯陵封土前,墓碑陽面共25字為濮州知州繆潤紱書丹。碑正中大字為“帝堯陶唐氏墓”六個大字,上款書“皇清光緒二十九年八月”,下款書“濮州知州繆潤紱立石”。
“祭文碑”乃明嘉靖二十四年秋濮州知州薛孟率百官致祭堯陵時所立,現仍立於堯陵之前,碑高195厘米,寬84厘米,厚26厘米,龜趺龍首,碑文如下:“越嘉靖二十四年,歲次已已,八月享卯朔,越五日乙末,東昌府濮州知州薛孟等謹以羊一豕一致祭於一帝堯陶唐氏之神曰:惟神當天地氣數之中,開萬古文明之治,闡精一而心學之要始,傳官天下而揖遜雲風始著,是以峻德則天而蕩蕩難明,放勛配地而悠久不息,殞落於二十八載之後,卜谷林之勝以幽居,既湮滅於千百年之間,按谷林之跡而復不見,允宜封表崇祀無疆,孟等茲於仲秋之屆,用司籩豆之供,尚、饗。”全文162字,行草,清晰可辨。
堯姓祁,名放勛。《史記·帝王本紀》載:“堯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權授舜”。因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實行“禪讓”的帝王,所以備受推崇。對堯死後之葬地,史書上記載很多。《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皇甫謐注曰:“谷林即成陽也。”《漢書·地理志》云:“濟陰成陽有堯冢”。《水經注》引《帝王世紀》雲“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谷林”。《文獻通考》載“古曹地堯所居,州東北有堯冢”。在1982年的文物普查中,菏澤胡集村東發現了城垣遺址,是為古漢成陽故城。胡集距西北方向的谷林約20多公里,與文獻記載的地望相吻合,在鄄城縣群眾中間也流傳著“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的口碑。
《濮州志》記載:“堯陵前有元人立碣,時嘉靖初都御史陳公風梧委知州張寰建堯廟”。而今元碑及堯廟建築無存。但從“堯陵圖”中可以知道,古堯陵圍以磚牆,陵前的享殿、東西朝房、更衣亭、聖母殿、大門等建築,聳立在蒼松翠柏之中,蔚巍壯觀。1979年,堯陵被鄄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魏《水經注》曰:“今成陽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城西五十步有中山夫人祠,祠前有碑。”胡集故城西距堯王寺遺址不足1000米,遺址南600米毛庄村下有厚達數米的夯土層。遺址又出土中山夫人殘碑,完全符合《水經注》對堯陵、堯母陵和有關中山夫人的記載。此陵是《漢書》中的堯陵,是可以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