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民

彭素民

彭素民(1885-1924.8.3),字自珍,化名彭儉,江西省樟樹市店下鄉韶塘村人。自幼聰慧好學,14歲即中生員(秀才),稍後就讀於江西省立經訓書院,1904年19歲時考入南京兩江師範,率先剪辮參加黃興華興會,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此後的20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追隨孫中山,反清倒袁,征討軍閥,改組國民黨,推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成為中國國民黨的著名左派、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生平


民主革命時期,1905年春東渡日本,7月,孫中山組建中國同盟會,彭素民為第一批同盟會會員。1907年,同盟會部分會員為加強長江流域反清鬥爭,成立共進會,彭素民任文牘部部長。1908年,彭素民被派遣回國,支持江西黨務、軍事,策動駐南昌的新軍54標舉義。事泄,54標遭清洗並移駐袁州,彭素民也被追捕通緝,避居峽江。1909年,化名彭健考入江西陸軍測繪學校,發展舉義骨幹。辛亥革命爆發,測繪學校首謀響應,光復南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被推薦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彭素民任總統府秘書。孫中山辭職后,改任江西同盟會機關報《晨仲報》主筆。1917年,協助孫中山籌組中華革命黨。同年歸上海,從事秘密討袁工作。1923年1月,調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總務部部長,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這一時期,彭素民部署了大量的孫中山簽署的任命狀,委任共產黨人在國內許多省、市和國外華僑、留學生中建立中國國民黨組織。

事件


大革命時期,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彭素民與共產黨人沈玄廬、林伯渠、毛澤東、於方舟、瞿秋白、韓符麟、張國燾等當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一中全會,彭素民與廖仲愷譚平山、戴季陶等當選為中央常委。在擔任中央常委兼農民部長期間,委任共產黨人彭湃為農民部秘書。發起創辦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又委任彭湃為農講所第一任主任。
1924年8月3日,彭素民積勞成疾,病逝於廣州博愛醫院,時年僅40歲。廣州各機關下半旗致哀,孫中山派代表致祭,並親自撰書輓聯哀悼:
吾黨惜斯人,應多注海傾江淚;
廿年同患難,未負乘風破浪心。
輓聯表達了孫中山對他的崇高評價和相互間的深厚情誼。廖仲愷的輓聯則強調了彼此相同的政治態度,以及對他品德的讚揚:
誰為農民,即一端可見其志;
喪我良士,微斯人將誰與歸。
2011年3月29日下午,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彭素民先生生平史料展》在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隆重揭幕。
廣東省民革秘書長潘莎莎、廣州市文广部門負責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長李穗梅等參加剪綵。
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後人、蔡廷鍇後人;帥府名人古應芬張發奎後裔等各界來賓、群眾200多人出席了慶典。在慶典會上,大家共同追憶緬懷了彭素民先生為民主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