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山椒鳥
雀形目山椒鳥科動物
灰喉山椒鳥(學名:Pericrocotus solaris):共有8個亞種。體長18-22cm。雄鳥頭部和背亮黑色,腰、尾上覆羽和下體硃紅色,翅黑色具一大一小的兩道硃紅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紅色。雌鳥額、頭頂前部、頰、耳羽和整個下體均為黃色,腰和尾上覆羽亦為黃色。翅和尾顏色與雄鳥大致相似,但其上的紅色由黃色取代。
棲息於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闊葉林、熱帶雨林、季雨林等森林中。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冬季有時集成數十隻的大群。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亦主要為甲蟲、蝗蟲、銅綠金龜甲、蝽象、蟬等昆蟲,偶爾也吃少量植物種子。
分佈於中國、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越南、寮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灰喉山椒鳥(雄鳥) | 雄鳥 上體從前額、頭頂至上背、肩黑色或煙黑色具藍色光澤,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鮮紅或赤紅色。尾黑色,中央尾羽僅外翈端緣赤紅或橙紅色,有的中央尾羽全為黑色,次一對尾羽大都黑色,僅先端和外翈大部分為橙紅色,其餘尾羽由內向兩側紅色範圍逐漸擴大,黑色範圍逐漸縮小,僅局限於羽基,到最外側一對尾羽幾全為橙紅色。兩翅黑褐色,翅上大覆羽具赤紅色羽端,除第一至第三枚初級飛羽外,其餘飛羽近基部赤紅色,內翈亦為赤紅色、但稍淡,這些赤紅色與大覆羽的赤紅色共同形成赤紅色翼斑。眼先黑色,頰、耳羽、頭側以及頸側灰色或暗灰色。喉灰色、灰白色或沾黃色,其餘下體鮮紅色,尾下覆羽橙紅色。 |
灰喉山椒鳥(雌鳥) | 雌鳥 自額至背深灰色,下背橄欖綠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欖黃色,兩翅和尾與雄鳥同色,但紅色被黃色取代。眼先灰黑色,頰、耳羽、頭側和頸側灰色或淺灰色,頦、喉淺灰色或灰白色,胸、腹和兩脅鮮黃色,翼緣和翼下覆羽深黃色。 |
虹膜褐色,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12-20g,♀13-219;體長♂165-190mm,♀161-195mm;嘴峰♂10-12mm,♀10-12.5mm;翅♂68-87mm,♀79-87mm;尾♂91-106.5mm,♀88-104.5mm;跗蹠♂13-16.5mm,♀14-16mm。(註:♂雄性;♀雌性)
灰喉山椒鳥雄鳥與其他山椒鳥的區別主要在於它頭的兩側和喉為灰色;雌鳥和長尾山椒鳥、短嘴山椒鳥以及赤紅山椒鳥的雌鳥都極為相似,野外難於鑒別,但雌性長尾山椒鳥、短嘴山椒鳥和赤紅山椒鳥前額為黃色,而灰喉山椒鳥前額為黑色,亦可明顯與之區別。
山椒鳥(雌鳥)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地帶的雜木林和山地森林中,尤以低山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較常見,也出入於針葉林,有時可到海拔3000m左右的高度。
遷徙:留鳥,一般不遷徙,但冬季和春季常有垂直遷徙現象
習性:常成小群活動,有時亦與赤紅山椒鳥混雜在一起。性活潑,飛行姿勢優美,常邊飛邊叫,叫聲尖細,其音似‘咻咻-咻’或‘咻-咻’,聲音單調,第一音節緩慢而長,隨之為急促的短音或雙音。喜歡在疏林和林緣地帶的喬木上活動,覓食也多在樹上,很少到地上活動。冬季也常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林、小塊叢林甚至茶園間活動。
叫聲:輕柔而略似喘息聲的tsee-sip。
世界: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中國:分佈於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福建、海南島和台灣。
灰喉山椒鳥分布圖
灰喉山椒鳥(8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灰喉山椒鳥印尼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cinereigula | Sharpe,1889 |
2. | 灰喉山椒鳥越南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deignani | Riley,1940 |
3. | 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griseogularis | Gould,1863 |
4. | 灰喉山椒鳥馬來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montanus | Salvadori,1879 |
5. | 灰喉山椒鳥雲南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montpellieri | La Touche,1922 |
6. | 灰喉山椒鳥泰國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nassovicus | Deignan,1938 |
7. | 灰喉山椒鳥緬甸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rubrolimbatus | Salvadori,1887 |
8. | 灰喉山椒鳥指名亞種 | Pericrocotus solaris solaris | Blyth,1846 |
灰喉山椒鳥的繁殖情況,在中國還很少有研究報道。在喜馬拉雅山地區,通常在5-6月間由低山上到海拔2000-3000m的高山森林中繁殖,巢呈淺杯狀,較為精巧細緻,主要以苔蘚、枯草莖、草葉、松針、纖維等柔軟物質構成,巢外壁還裝飾有苔蘚、地衣,從而使巢的色彩和樹上苔蘚一致,起到偽裝作用。通常營巢於常綠闊葉林、櫟林。巢多置於樹側枝上或枝權間。每窩產卵3-4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天藍色或淡綠色,被有褐色、紫色、淡棕紅色、褐灰色或紫灰色斑點或斑紋,尤以鈍端較為密集,常形成環帶狀。卵的大小據3枚卵的測量為19.2mm×14.2mm、19.5mm×16mm和20mm×16mm。
灰喉山椒鳥在中國分佈不廣,種群數量不豐富。該種全以昆蟲為食,在森林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該種羽色艷麗,亦是很好的觀賞鳥,應注意保護。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2021年4月10日,西藏自治區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順利完成,發現新紀錄物種灰喉山椒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