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言

葛蘭言

葛蘭言(Marcel Granet,1884-1940),20世紀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漢學家,1884年2月29日出生於法國東南部Drome省,是法國著名漢學家埃瑪紐埃爾·愛德華·沙畹的學生。

葛蘭言運用社會學理論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宗教和禮俗,而且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宗教的研究。

代表作品: 《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中國宗教》、《中國古代舞蹈與傳說》、《中國古代之婚姻範疇》、《中國文明》等一系列名著。

人物年表


1884年2月29日,葛蘭言出生於法國東南部Drome省的一個小鎮。
1904年,葛蘭言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主修歷史學。在此期間,他成為迪爾凱姆的得意門生,並深受莫斯的影響。1907年,葛蘭言參加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並獲得高中歷史教師證書。從巴黎高師畢業后,因得狄愛爾基金會的資助,師從著名漢學家沙畹學習漢學。
1911年,葛蘭言到中國做實地調查。
1913年,葛蘭言回法國,在巴黎高等研究院繼沙畹任“遠東宗教”講座的研究主任。
1914年,葛蘭言去服兵役。
1918年,葛蘭言奉法國外交部之命再次到中國。
1919年,葛蘭言回國,仍在高等研究院任前職。
1919年,葛蘭言出版了《古代中國的祭日和歌謠》(Fetes e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一書。這是一部研究上古時代原始宗教思想的專著,也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
1920年,葛蘭言在巴黎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有二:《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中國古代之媵制》。同年並被聘任巴黎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講《中國文化》課。
1926年,葛蘭言博士又出版了《古代中國的舞蹈和傳說》(Danses et Legendes de la Chine Ancienne)一書。
1925年,葛蘭言任巴黎東方語言專門學校“遠東史地”講座教授,次年又任巴黎中國學院校務長,並出版代表作《中國古代的舞蹈與傳說》。
1929年,葛蘭言又推出了最為著名的中國古代社會學研究的著作:《中國文明》(La Pensee Chinoise:vie Publique et la vie Privee)。
1940年11月25日,葛蘭言逝世。

學術貢獻


歷史
葛蘭言
葛蘭言
在葛蘭言 之前,西方漢學正統的研究方法是語文學方法,率先起來對這種方法進行糾偏的便是葛蘭言。他批評說:“一般舊派的史學家或中國學家,不是僅以考證為能事,就是雖有解釋而仍是以主觀的心理的意見為主,故貌似科學而實極不正確,極不徹底,故遠不如迪爾凱姆所倡的社會學分析法為高明。”因此,他倡導用社會學分析方法來研究中國社會,撰寫了《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中國宗教》、《中國古代舞蹈與傳說》、《中國古代之婚姻範疇》、《中國文明》等一系列名著,在西方漢學中開創了嶄新的社會學派。
中國民間宗教和儀式
葛蘭言對中國民間宗教和儀式的研究是從古代史和文化史入手的。他的《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1919)可以說是中國民間宗教發生學的唯一論著。他認為中國民間宗教起源於中國先秦時期,是農業季節性慶典的社會衍生物。上古的《詩經》提供了這一論點的證據,論述了自然界農作物的生長、衰落、收穫的節奏如何成為民間儀式和信仰的時空基礎,在此時空基礎上形成的祭祀具有社會意義,具有調節社區人文關係的作用。後來,這些具有社會意義的儀式活動被統治者吸收、改造、蛻變為古代帝國所需要的官方象徵文化和宇宙觀,服務於中華帝國的政治並為文本傳統所記載。
北京留學
1911年,葛蘭言博士來到北京留學。兩年以後,他回到法國。回國後繼其師為高等研究院東方宗教研究所所長,後轉任東方學院教授。1919年,他出版了《古代中國的祭日和歌謠》(Fetes e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一書。這是一部研究上古時代原始宗教思想的專著,也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
葛蘭言博士的博士論文並非只是這篇《古代中國的祭日和歌謠》,實是由兩篇組成。還有一篇名為《古代中國的婚姻制度和親緣關係》(Polygynie sororale et sororatdans la Chine Feodale)——專門以古代中國《詩經》時代的“媵”的婚姻制度為核心的論文。
《古代中國的祭日和歌謠》
葛蘭言著作
葛蘭言著作
《古 代中國的祭日和歌謠》一書正文從《如何讀中國古典》一章開始。全書除引言和結論外,分為兩部分:《詩經》中的愛情詩篇與中國古代節日,著重探討了《詩經·國風》中的詩篇與中國古代節慶、勞動、歌舞、愛情相生相成的關係。
作者從《詩經》愛情詩的“鄉野主題”入手,指出這些詩篇在抒發愛情時,總要藉助於大自然的形象描繪,而這並非只是一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一種道德象徵。古代一雙飛過的鳥兒對人倫忠誠的啟示遠比今天強烈得多,而人的結合併不比一對鳥兒更高貴。
鄉野絕非作為背景而存在,在《詩經》中它們本身就是詩意的、啟迪的;而節日,也並非僅提供吟唱歌舞的日期,而是作為詞語狂歡化了的詩意,人物交融、天人合一中即興反覆詠唱白熱化的歡樂。
葛蘭言認為,當時的鄉農並非為愛情而寫詩或為寫詩而體驗愛情,而是他們本身就是詩的、愛情的,風俗節日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催生了莊嚴與狂歡、愛情與詩。所以葛蘭言考察出中國古代的4個節日便大有深意了。這4個節日為:鄭國的春季節日、魯國的春季節日、陳國的春季節日與春天的皇宮節日。
他說:“只要不堅持把《詩經》尊之為經,不把儒家的標準作為衡量價值的首要標準,那就沒有任何理由一定要說,哪一首詩繪了惡習,哪一篇歌頌了德行,沒有任何東西一定能證明,只有受到王政影響的地方,風尚才會純正。這樣一來,問題就簡單多了,人們就會更加有把握地推斷出,所有的歌謠都表現了往昔正常的風尚習俗”。
葛蘭言通過對《詩經·國風》進行人類學、神話學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了中國遠古時代原始祭祀的宗教學意義,書中大量引用了中國西南部少數民族的祭祀和戀愛時的歌舞作為證據。他在書中還批判了古代中國文獻學和訓詁學的研究方法以為那些方法和著作中隱藏了歷史的真相。
《中國文明》
1929年,他又推出了最為著名的中國古代社會學研究的著作:《中國文明》(La Pensee Chinoise:vie Publique et la vie Privee)。此書分為兩部。第一部為中國政治史,第二部為中國社會史。他以封建家族制度為核心,對中國古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軍隊、都城等方面的表現進行了透徹的研究和分析。他又為中國古代農民和皇帝單獨各列一卷進行研究,寫出了西方漢學史上少有的中國古代農民史、皇帝史的研究專著。
研究古典中國
葛蘭言著作
葛蘭言著作
葛 蘭言是研究古典中國的專家,他特別關注依然活躍著的傳統,但他缺乏資料。事實上,中國在本世紀20年代的形勢已經使在當地從事的田野工作變得很困難了。至於文字資料中的主要文集,也就是《道藏》,他也只能獲得一部分。所以,葛蘭言在他的《中國人的宗教》(1922年)的序言中寫道:“在玄學方面,道家完全有一種要表達社會制度的地道土著觀念的氣勢。同樣,在形成一種宗教時,官方宗教在驅逐處於枯竭之中的民間習俗和傳統時,道家便變成了它們前往藏身的避難處。如果這種看法是正確的話,那麼道家就應該在此書中佔據很大分量。我需要辯白的是,我只能勉強說自己是正確的,道家並不為人所熟悉。”
在葛蘭言的著作中,表現出對於歷史主義以及像戴密微所說的“如同一種運動似的”應用語言學過分提倡的反作用力,而法國的中國學多少有一些受到這兩者的影響。葛蘭言在自己的著作中宣稱他奉行結構主義的學說。他的確到處傳播了一些新的思想。他的推想在經歷著檢驗,按照他的推論,帶有由成群的村莊和城鎮居民構成的農村社會這樣一種分散狀態的封建主義,是伴隨著銅的出現而建立起來的。除此之外,在葛蘭言去世后,由別人整理出版的遺著有《中國的封建制度》(法文標題為Féodalité chinoise,於1952年出版)和《關於中國的社會學研究論文集》(tudes sociologiques sur la Chine,於1953年出版)等書籍。

主要著作


葛蘭言著作
葛蘭言著作
《 中國古代的祭禮與歌謠》,(法)葛蘭言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
《中國人的宗教》(La Religion des Chinois,1923年初版,1980年再版,1975年譯成英文The Relig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1978年譯成義大利文La Religione dei cinesi,1943年譯成日文。
《中國古代的節日與歌謠》(Fetes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1919年初版,1929年、1977年再版。
《古代中國之舞蹈與傳說》(Danses et légendes de la Chine ancienne),2卷,1925 年版。
《中國人的思想》(La pensée chinoise),1944年初版,1979年第4版,1963年譯成德文。
1925年他在《亞洲學刊》(Asia Major)上發表了《道教考》,1953年收入《中國社會學研究》(Etudes Sociologiques sur la Chine)。
《中國的文明》(法文標題為La civilisation chinoise),1926年初版發行,1929年再版發行。此書在1930年還出版有英文譯本(英文標題為Chinese Civilization)。
《中國的封建制度》(法文標題為Féodalité chinoise,於1952年出版。
《關於中國的社會學研究論文集》,1953年出版。